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0-28 08:54:41 熱度:9
深秋有深秋的美,深秋有深秋的景可賞。在蘇州,春賞百花在山塘,中秋之賞鬧石湖,而深秋賞楓,遊人多半在天平。天平賞楓,古已有之。
中國有許多賞楓佳處,北京香山、南京棲霞山等,賞的都是紅楓,蘇州天平山,賞的是五色楓。這種樹叫楓香樹,原產地是福建。範仲淹第十七世孫範允臨在福建爲官,回蘇州時,帶回380棵楓香樹。
天平山有範家祠堂,源自範仲淹。範仲淹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的節操,爲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座新標杆。民間傳說,範仲淹舍宅地辦學,而將祖墳挪到了天平山下。這是一方出了名的“絕地”,山石橫七豎八,猶如萬箭穿胸,又如老虎撲羊,用作祖墳之地實在有點不吉利,但範仲淹以“先憂後樂”之慨,毅然決定將此地作爲範氏墓地,建立祠堂。當範仲淹做出這個決定時,天降大雨,次日,子夜時分,一個響雷驚天動地。第二天,人們看到的天平山,已是“萬笏朝天”,所有的石頭都石根朝天——天下文武百官向範仲淹致敬!
這雖然只是個民間故事,但我喜歡,天下人向範仲淹致敬,敬他的“先憂後樂”的思想、敬他教育爲重的做派。
深秋到天平山賞景,賞的是“天平三絕”——奇石、古楓、冷泉。這裏的古楓不是蘇州常見的紅楓、蓑衣楓(亦稱雞爪楓)、綠楓(又稱聰明葉)、三角楓,而是南方特有的楓香樹。它的葉片也是三角鴨掌狀,但比蘇州的三角楓葉大許多,它的枝幹粗壯、挺拔偉岸,四五百年後,有的須兩個人合抱,最大的高達十丈。樹幹虯曲蒼勁,樹冠遮天蔽日,樹形挺拔俊朗。至今,這批古楓還存活着一百多株,但每年都在減少。好在蘇州園林人已掌握楓香樹的繁育技術,上世紀80年代末,在天平山麓新栽種了千余株,使這種古楓能在蘇州天平山不斷香火。每年霜降後,楓香樹葉由清一色變金黃、變橙黃、變粉色、變通紅、變醬紫,一眼望去,恰如彩蝶翻飛、妍麗動人,比起其他賞楓處“萬丈紅霞”的景色更豐富、更動人。
霜降時節,漸聞西風,“西風起、蟹腳癢”,陽澄湖大閘蟹閃亮登場,這也是許多蘇州人的激動時刻。一年四季,當碧螺春、枇杷、楊梅、雞頭米、大閘蟹上市時,構成了一個個令蘇州人激動的時分。把日子過得像詩一般的蘇州人,會跑到花鳥市場买兩盆菊花,“持螯賞菊”。這時節的菜館會推出一系列蟹粉菜和點心,比如蟹粉獅子頭、蟹粉豆腐、蟹粉菜心、蟹粉小籠。最細氣的叫“雪花蟹鬥”,將蟹肉剝出後,清炒一下,盛於蟹鬥內,上面覆蓋一層“雪花”(雞蛋清打發泡)。通紅的蟹殼與潔白的雪花相映成趣、美色誘人。
比雪花蟹鬥更高貴的叫“禿黃油”,只取蟹黃、蟹膏,油炒後裝碟。從前的人是一碗白米飯、一碟禿黃油拌飯喫的。蘇州人稱拌飯,廣東人稱“撈飯”。現在一般作爲面澆頭,一碗熱拌面、一碟禿黃油,那可以稱爲蘇州面點中的“愛馬仕”了。
《清嘉錄》對這個時節的民間活動,還記載了“喚黃雀”“鬥鵪鶉”“鬥蟋蟀”“養叫哥哥”等。喚黃雀,應該很有趣,這種小鳥,穿着黃羽衣、食稻而來,經過人馴養、調教,還能作“銜旗啄鈴”等表演。我小時候,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玄妙觀三清殿露台上還見過。鬥鵪鶉遊戲我沒見過,似早已絕跡,倒是鬥蟋蟀從未斷絕。至於叫哥哥,每年初夏,蘇州花鳥市場還能偶見,時至寒露,大多歸西,不知爲何,《清嘉錄》在寒露時節記錄此蟲。
(原載於《蘇州日報》2020年11月01日 A07版)
作者:葉正亭,圖源:顧磊
編輯:曹穎
標題:天平山賞楓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625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坐着巴士逛喫逛喫!快來北京打卡新潮夜遊體驗
下一篇 : 限制遊客帶食品入景區合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