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1-09 00:58:59 熱度:2
近年來,非遺與旅遊的深度融合开闢了新渠道、开發出新場景,學習傳統技藝、購买非遺特色文創、“打卡”非遺特色小鎮、體驗傳統服飾妝造等文旅體驗備受青睞。非遺需要展示和傳承的平台,而節慶恰好提供了這樣的絕佳機會。節慶期間人群聚集,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與節日相關的活動上,此時展示非遺項目,能吸引更多目光,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非遺的魅力。
文化進萬家丨網絡公开
01
山東:曲阜祭孔大典
2006年5月20日,山東省曲阜市申報的祭孔大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山東曲阜作爲孔子的故鄉,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祭孔大典。祭孔大典是專門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樂舞活動,這一典禮承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內涵,從古代綿延至今,有着嚴格的儀式規範。
祭孔大典丨網絡公开
祭孔大典的儀式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祭祀的傳統流程。從开城、开廟,到祭孔儀式中的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等環節,每一個步驟都嚴格遵循古制。參與者身着傳統的漢服,以莊重的儀態進行祭祀活動,展示了古代禮儀文化的博大精深。
祭孔樂舞是祭孔大典的重要組成部分。樂舞以其典雅、莊重的風格著稱,樂器的使用、舞蹈的動作編排都有着嚴格的規定。樂舞演員們手持龠、翟等古代樂器和舞具,在悠揚的古樂聲中翩翩起舞,重現了古代宮廷樂舞的風貌,這種樂舞表演是古代音樂和舞蹈藝術的活化石。
祭孔大典丨網絡公开
在祭孔大典期間,曲阜這座城市變成了儒家文化的展示舞台,實現了非遺與地方文旅的深度融合。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雲集於此,不僅可以觀看祭孔大典的盛景,還能參觀孔廟、孔府、孔林等文化古跡。當地還會舉辦一系列與儒家文化相關的講座、展覽等活動,讓遊客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祭孔大典背後的文化意義。
02
雲南:傣族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又名 “浴佛節”,是傣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潑水節源於印度,隨着佛教在傣族地區的傳播而逐漸成爲當地的重要節日,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潑水節最具特色的活動當屬潑水。人們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寓意着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迎接新的一年。潑水節期間,大街小巷的人們手持各種盛水的器具,如水桶、水槍等,相互潑水祝福。這種潑水習俗不僅是一種歡樂的慶祝方式,還蕴含着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他人的祝福。
潑水節丨網絡公开
在潑水節期間,傣族的傳統舞蹈和音樂表演是不可或缺的。經典傣族舞蹈孔雀舞,舞者模仿孔雀的姿態,通過優美的舞姿展現出傣族人民對自然的熱愛。同時,傣族的象腳鼓、鋩鑼等樂器奏響歡快的節奏,人們在音樂和舞蹈的陪伴下盡情狂歡。
潑水節也是傣族傳統手工藝展示的好時機。在節日的集市上,有各種精美的傣族手工藝品,如傣錦、竹編、傣族銀飾等。傣錦色彩鮮豔、圖案精美,採用古老的織錦技術制作而成。竹編則展示了傣族人民精湛的編織技藝,從精致的竹籃到實用的竹席,應有盡有。傣族銀飾工藝復雜,造型獨特,體現了傣族的審美情趣。
竹編丨網絡公开
在潑水節的熱度中,傣族的手工藝品、帶有民族元素的文創產品,都在這個盛大又熱烈的節日中潛移默化的走進遊客的視野,在非遺和節慶活動的融合過程中,也將非遺和文創產品融合到一起,實現了多重的融合,提升遊客的體驗感,也推動了當地非遺文化的傳播和傳承。
03
內蒙古: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達慕” 在蒙古語中有娛樂、遊戲的意思,它起源於古代蒙古族的祭祀活動,後來逐漸演變成集競技、娛樂、貿易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盛大節日。
摔跤丨網絡公开
那達慕大會的傳統競技項目是其核心魅力所在。其中,摔跤、賽馬和射箭被稱爲 “男兒三藝”。摔跤手們身着傳統的摔跤服,在賽場上展示力量與技巧。賽馬選手騎着駿馬在草原上飛馳,駿馬的矯健英姿和騎手的高超騎術令人驚嘆。射箭比賽中,射手們拉弓搭箭,瞄准目標,體現了蒙古族人民的精准和果敢。
在那達慕大會期間,蒙古族的歌舞表演和傳統服飾展示也是一大亮點。蒙古族的長調、呼麥等歌唱形式以及安代舞等舞蹈形式,在大會上得到充分表演。長調悠揚婉轉,呼麥則是一種獨特的喉音藝術,這些音樂形式反映了蒙古族的草原文化特色。同時,蒙古族的傳統服飾色彩斑斕、工藝精美,在大會上人們身着華麗的服飾,展示了蒙古族獨特的服飾文化。
蒙古族傳統服飾和獻哈達丨網絡公开
那達慕大會爲遊客提供了一個全方位體驗草原文化的平台。遊客可以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如品嘗蒙古族的傳統美食,像手把肉、奶茶、奶酒等;還可以參觀蒙古包,了解蒙古族的居住文化。在這個草原節日中,非遺文化以各類比賽和表演的形式展現在大衆面前,通過和表演、活動的融合,非遺文化更直觀地展現着獨有的魅力。如今,那達慕大會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來到內蒙古草原,帶動了當地的旅遊業發展,使草原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04
浙江:烏鎮水鄉民俗節
烏鎮的水鄉民俗節是當地極具特色的節慶活動。這個節日與多種非遺項目深度融合,展現出獨特的江南水鄉文化魅力。在水鄉民俗節期間,烏鎮的非遺項目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得到了充分展示。遊客漫步在古老的街巷,那些依水而建、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如木雕、磚雕、石雕等建築裝飾工藝,讓人驚嘆不已。這些建築本身就是凝固的藝術,它們見證了烏鎮的歷史變遷,也是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傳承的活化石。
江南水鄉建築丨網絡公开
傳統的藍印花布印染技藝也在節慶中大放異彩。在烏鎮的老街,設置了藍印花布的展示和制作工坊。遊客可以看到從刻板、刮漿到染色、晾曬等一整套藍印花布制作工序。藍白相間的布幔隨風飄動,成爲水鄉民俗節一道亮麗的風景线。遊客還可以親手參與制作一塊屬於自己的藍印花布手帕,感受這一古老技藝的獨特魅力。
此外,烏鎮的曲藝類非遺項目評彈表演也是水鄉民俗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古色古香的茶館裏,評彈藝人懷抱琵琶,輕撥琴弦,吳儂軟語講述着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遊客坐在八仙桌旁,品着香茗,沉浸在這悠揚的曲調之中,仿佛穿越回了舊時的江南水鄉。
藍印花布丨網絡公开
在烏鎮,最直觀的是非遺和當地建築的結合,置身其中,就了解和感受了非遺文化。另外非遺還和展覽融合,展示當地的產品,遊客購买或制作也形成了一種“非遺文創產品”。遊客通過觀看表演也能感受到非遺和演藝活動的融合,全方位立體置身於非遺文化中,絕對的深度遊。
05
貴州:雷山苗年與苗族非遺文化
苗年是貴州雷山集慶祝收獲、祭祀祖宗、感恩天地爲一體的隆重節日,選農歷十月上中旬的卯日過苗年,屆時農耕稻作已經結束,田土中所產的果實均已收獲入倉。苗年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2000年开始,雷山縣連續舉辦苗年文化活動,堅持用“土編導”“土專家”“土演員”,展示苗歌、苗舞、苗繡、苗族銀飾鍛制技藝表演等非遺項目,呈現出一場盛大的民族文化盛宴。
苗年文化活動丨網絡公开
節日期間,苗族的傳統舞蹈類非遺項目蘆笙舞隨處可見。年輕的苗族小夥子們吹奏着蘆笙,姑娘們身着華麗的苗族服飾,伴隨着蘆笙的節奏翩翩起舞。蘆笙舞的舞步復雜多變,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苗族人民傳承文化、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
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在苗年中也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苗族銀飾以其精美、華麗而聞名,每一件銀飾都凝聚着苗族銀匠的心血。在苗年的集市上,擺滿了各種精美的銀飾制品,如銀冠、銀項圈、銀手鐲等。遊客可以看到銀匠們現場展示銀飾的鍛造過程,從熔銀、鍛打、雕花到成品,精湛的技藝讓人大开眼界。
苗族刺繡丨網絡公开
苗族的刺繡技藝同樣在苗年中得到展示和傳承。苗族刺繡色彩鮮豔、圖案精美,蕴含着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苗族婦女們在節日期間穿上自己精心刺繡的服飾,這些服飾上繡滿了各種神話傳說、自然萬物的圖案。同時,非遺也會和展覽相結合,苗年期間會有專門的刺繡展示區,供遊客欣賞和學習苗族刺繡技藝,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一古老技藝的魅力。這種展覽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這一古老技藝的魅力,豐富了遊客的文化體驗,爲苗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苗族,非遺與文創、展覽實現了良好融合,有力推動了當地文旅發展。
非遺館中,觀衆沉浸式體驗傳統技藝;非遺工坊裏,人們連連贊嘆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巧妙融合;院校課堂上,非遺傳承人开闊了眼界、提升了素養;互聯網空間裏,非遺之美頻頻刷屏;景區內,非遺亮眼而生動;文化交流路上,非遺始終是重要的承載者和推動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
非遺的融入豐富了節慶的文化內涵,使節慶不再僅僅是娛樂和消費的場合,而是成爲了文化交流和傳承的重要場所。這有助於提升節慶的文化品位,增強節慶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使其在衆多的節慶活動中獨樹一幟。對於地方旅遊發展而言,非遺與節慶的融合能夠打造獨特的旅遊文化品牌。遊客們在體驗節慶歡樂氛圍的同時,深入領略非遺的魅力,這種深度旅遊體驗是傳統旅遊無法實現的。這種融合能夠吸引更多遊客,帶動地方旅遊經濟的發展,實現了文化與經濟的雙贏。
標題:【案例+解讀】非遺與旅遊如何融合發展?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860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上海迪士尼被曝數個公仔運費高達81元!客服稱是系統出錯
下一篇 : 周末別來找我,我馬上要去昌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