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馬特洪峰”-Shivling峰的精彩攀登歷史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6-25 01:00:33 熱度:33

導讀: 希夫林峰。圖源:Anirban Biswas/wikipedia 100多年來,每年春天美國阿爾卑斯俱樂部都會宣布他們將通過Cutting Edge Grant資助的美國探險隊,這項資助僅支持前往艱...

希夫林峰。圖源:Anirban Biswas/wikipedia

100多年來,每年春天美國阿爾卑斯俱樂部都會宣布他們將通過Cutting Edge Grant資助的美國探險隊,這項資助僅支持前往艱難而偏遠山區的純阿爾卑斯式登山項目。

今年,美國阿爾卑斯俱樂部將資助下列五座山峰上的行動:希夫林峰(Shivling)、Yashkuk Sar、賈奴東峰(Jannu East)、Ultar Sar 和 Chiling II。今天我們將簡要介紹海拔6543米希夫林峰的攀登歷史。

希夫林和甘戈特裏峰群

希夫林峰位於印度西部喜馬拉雅加瓦爾山脈的甘戈特裏Gangotri山谷。甘戈特裏峰群擁有幾座極具挑战性的山峰,包括海拔7138米的Chaukhamba I、海拔6940米的Kedarnath、海拔6904米的Thalay Sagar、海拔6660米的梅魯峰Meru、海拔6856米的Bhagirathi I 和海拔6543米的希夫林峰。

甘戈特裏冰川,黃點爲希夫林峰。圖源:Harish Kapadia

展开全文

盡管希夫林突起度僅爲850米,但它卻是一座引人注目的山峰。它位於甘戈特裏冰川的入口附近,距離聖地高穆克Gaumukh以南六公裏。高穆克是巴吉拉蒂河Bhagirathi的源頭,而巴吉拉蒂河是恆河的主要源頭之一。

高穆克的意思是“牛嘴”,在《往世書》等古印度教文獻中都有提及。據傳說,一個男孩在尋找走失的羊時在甘戈特裏發現了這座冰川,並將冰川“口鼻”處比作牛臉。

在聖地高穆克和希夫林峰之間是Tapovan草地,這是一個受歡迎的朝聖地,也是攀登希夫林峰的登山大本營。

巴吉拉蒂峰群。圖源:Wikipedia

希夫林是溼婆神的象徵,也是甘戈特裏峰群中最受尊敬的山峰。從遠處看,希夫林峰似乎是一座完美的金字塔,但其實它有兩個峰頂。東北峰高6543米,西南峰高6501米。兩座山峰都沒有簡單的攀登路线。

希夫林峰。圖源:Subarno Banerjee

喜馬拉雅山脈的馬特洪峰

1818年,兩名蘇格蘭軍官Alexander Gerard和他的兄弟James Gilbert Gerard發現了甘戈特裏冰川的冰鼻。他們公布了這一發現後,該地成爲了一個受歡迎的朝聖地。

1933年,希臘裔英國作家兼登山家Marco Alexander Pallis率領一支小型探險隊前往附近的金瑙爾地區,並可能攀登了6816米高的Reo Purgyil。他也曾經考慮嘗試攀登希夫林峰。Pallis將這座山峰描述爲“一座外觀可怕的山峰,與馬特洪峰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美麗而誘人,卻難以接近。”

上圖是馬特洪峰,下圖爲希夫林峰。圖源:wikimedia

沒有可行的路线

1938 年,一支由Rudolf Schwarzgruber率領的德國探險隊前往加瓦爾喜馬拉雅山脈探索甘戈特裏冰川。該團隊包括Edi Ellmauthaler、Walter Frauenberger、Toi Meszner、Leo Spannraft和Rudolf Jonas博士。

該團隊勘察了希夫林峰。Schwarzgruber後來在《Himalayan Club》上撰文稱,“這座被英國前輩稱爲馬特洪峰的山,我們在其北坡的勘察令人失望……我們沒有找到可行的登山路线。唯一可行的但極其危險的路线是穿過西北壁,但這裏遍布懸垂且危險的冰塔。”

1938年探險期間的希夫林峰。圖源:Rudolf Schwarzgruber

首次登頂希夫林峰

1974年6月3日,Laxman Singh、Dorje、Ang Tharkey、Pemba Tharkey和Pasang Tsering Sherpa首次登頂希夫林峰。他們是印度-西藏邊境警察部隊的成員,領隊爲Hukam Singh。隊伍沿着西山脊向上攀登,這條山脊後來成爲常規路线。

他們建立了三個營地。根據Kamal K. Guha爲《美國登山年鑑》撰寫的報道,攀登過程非常艱難。從海拔5486米的1號營地到頂峰,這條路线都是陡峭的巖石,有些巖石甚至懸垂着。在最後的攀登過程中,陡峭的冰壁和懸垂冰塔需要熟練的攀巖和攀冰技術。隊伍沿路线固定了超過2130米的路繩。

5月26日和30日,隊伍兩次嘗試登頂,但都以失敗告終。惡劣的天氣讓他們感到退縮。但最終,在第三次嘗試時,他們登頂了。

1974年5月和6月,來自印度-西藏邊境警察部隊的其他小隊伍也攀登了海拔6940米的凱達爾納特峰Kedarnath和海拔6596米的尼爾坎塔峰Nilkantha。

希夫林峰東北側。並非每條路线都有標記。右側前景巖石山峰是小希夫林(海拔5500米)。1. 東山脊(1300米,56個繩距,TD+ UIAA VI+ A2/A3m Bettembourg-Child-Scott-White,1981年);2. 東北壁(1300米,UIAA VI A1 85/90º,Bernascone-Manoni-Rosso,1986年);3. Shiva’s Ice(1100米,WI5 M6,Gietl-Messini,2017年);4. 東北山柱/北山柱,南蒂羅爾起點(1100米,Hainz-Kammerlander,1993年,沿日本路线完成);5. 北山柱,雪溝起點(首次攀登時間不詳,但2000年的一次嘗試中確實有人攀登過雪溝);6.北山柱,日本原創线路(1200米,52個繩距,3000米固定路繩,Fujita-Kubo-Yamamoto,1980年);7.北山柱直達頂峰,Shiva’s Line(1100米,但只有400米的新线路,UIAA VII A4,Huber-Wolf,2000年);8. 北面至西北山脊(1400米,IV+/V 70º,Hiraide-Taniguchi,2005年。圖源:Vittorio Messini

迄今仍爲頗具挑战性的目標

自首次登頂以來,希夫林峰上已开闢了約10條路线,55支隊伍以這座山峰爲目標。登山者幾乎爬上了所有的山脊和主要山壁,但每條路线都是一次嚴峻的挑战。

2012年,俄羅斯跳傘運動員瓦列裏·羅佐夫Valery Rozov從山上進行了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翼裝飛行。

最後一次嘗試攀登希夫林峰是在2023年。圖源:Chantel Astorga和Fanny Schmutz

2024年會有新路线嗎?

希夫林峰探險最爲活躍時期是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但近期也有一些探險活動。兩位女性登山員Chantel Astorga和Fanny Schmutz在2023年進行了最後一次嘗試。Astorga和Schmutz選擇了一個涉及混合和大牆攀登的目標。

“就像喜馬拉雅山脈雄心勃勃的阿爾卑斯登山探險隊經常遇到的情況一樣,第一次嘗試很難开闢一條新路线,”Astorga在她們回來後寫道。

兩人在海拔6000米經受着酷熱炙烤,也面臨着頻繁的雨水。“在我們的大本營Tapovan待了五個星期後,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這條路线的知識,和Fanny Schmutz在一起是一次很棒的經歷,”Astorga寫道。

Astorga獲得了2024年美國Cutting Edge資助金,並重返希夫林峰峰。她將與Schmutz一起,在東側再次嘗試开闢一條直達頂峰的路线。

Fanny Schmutz(左)和Chantel Astorga去年在希夫林峰上。圖源:Fanny Schmutz/Chantel Astorga



標題:“亞洲馬特洪峰”-Shivling峰的精彩攀登歷史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318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