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沒有米其林餐廳能打敗它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6-25 01:00:56 熱度:24

導讀: 爲什么網文裏的太子爺很少有廣東人設定?因爲粵圈的浪漫總猝不及防地沾着點雞屎味。 這倒不是貶義。在厭煩了動不動出入金碧輝煌大會所的精致霸總之後,粵圈太子爺駕駛豪車直奔山卡拉農莊,不經意間流露出“承包了...

爲什么網文裏的太子爺很少有廣東人設定?因爲粵圈的浪漫總猝不及防地沾着點雞屎味。

這倒不是貶義。在厭煩了動不動出入金碧輝煌大會所的精致霸總之後,粵圈太子爺駕駛豪車直奔山卡拉農莊,不經意間流露出“承包了一整座養雞場”的闊氣眼神,反而令偶像劇橋段有了現實主義的光環。

粵圈太子爺的浪漫是九百九十九只走地雞。(圖/自小紅書@AgathaTaku)

所謂“山卡拉”,在粵語文化裏表示一個地方偏僻得緊,十裏八村不見人煙,大概率坐落在山溝溝裏,距離市區非常遙遠。

而山卡拉農莊,就是开在這些山溝裏的隱藏款“米其林”。常常讓人懷疑榜單上有所缺漏,是因爲老板連名字都懶得好好起。畢竟去那裏喫飯全靠本地朋友帶路,車程幾十公裏起,地理位置非常刁鑽。

不過,當粵圈太子爺在物理意義上“風塵僕僕”地載你來到山卡拉農莊時,那大部分情況下都意味着——他要开始展开攻勢了。

山卡拉農莊的超高評價,

展开全文

是怎么來的?

對廣東人來說,山卡拉的飯絕對比在城裏下館子更香。

只要一過節,或者逢上什么好日子,廣東父母的執念就是浩浩蕩蕩地領着家族往山卡拉裏去,沿途崎嶇得宛如影視劇中的尋寶路线。粵圈太子爺的優越感,在帶你踏入一個髒兮兮的本地雞圈時盡數體現:

每只矯健奔跑的本地雞,都在躍躍欲試地明晰廣東菜的抽象水准——雞有雞味,菜有菜味。

在這裏,什么都講究現抓:雞在破落的屋瓦之間自由起飛、鉤子釣魚、大網捉蝦,一排野貓在湖邊神祕遊走並試圖撿漏。貓狗相處和諧的間隙,農莊的氣勢還是得靠狗吼出來。菜地裏更是有着中國人對“晨興理荒穢”的全部想象——拔幾棵白菜起來抖摟一褲子的泥巴。

確定這還在國內嗎?(圖/@飼養員研究中心)

米其林大廚也許在點評一道佳餚時口吐珠璣,什么刁鑽的比喻都往上整,但粵圈太子爺否定一道菜只需要一個固定短語:“不新鮮”

山卡拉農莊的飯桌上絕不可能出現冷凍的肉、蔫巴的菜、夭壽的魚和空運的蝦。粵圈太子爺的舌頭就是尺,即使是煲了幾個小時的老火湯,照樣能從復雜的中藥材味裏,覺察出這只雞是不是現宰的,肉燉得再塌皮爛骨也得新鮮。

只要飯菜過關,他就不會在乎農莊的頂棚和圍欄有多破爛,從上百公裏之外的西關大屋,一路駕着跑車過來也不是什么難事。

毫不誇張地說,任何飲食APP的算法都無法贏得他們的心,因爲它的引擎無法抵達藏在爛泥路盡頭的農莊,更無法擊中廣東人對飯菜那種大道至簡的信仰——調料不能喧賓奪主,主料不能半死不活。

喫什么東西就得有什么東西的味兒,看似抽象,實則基本,喫食的首要標准向來就是鮮。至於簡陋的環境,顯然不在老廣們對喫喝上的嚴格要求範疇內。

廣東人一口就知道這雞夠不夠水平。(圖/圖蟲創意)

換句話說,對山卡拉農莊的追逐,源頭也許是廣東人血液裏燃燒着的養生觀。

煮涼茶只不過是基本操作,頓頓喫得原生態,那才是對“養生”兩個字最高規格的尊重。老說廣東人喫得“清淡”,那是因爲沒有人能阻止他們“用盡一生一世來把腸胃供養”,哪怕腳上的拖鞋是巴黎世家的,嘴裏的雞肉還得是十裏八村的。

所以,老廣們從來不追逐星級餐廳,他們只發自內心認可那種擺滿了大紅色廣東省省凳的偏遠農莊。雞鳴狗吠,黑貓尾隨,大鐵鍋裏舀出來的每道菜,都是他們待客時深沉的愛。

周星馳在電影《食神》裏說:“根本就沒有食神,或者說人人都是食神”。這句話在廣東山卡拉農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喫山卡拉農莊,

是一次社群感的悄悄復興

話說回來,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這幾年全國注銷以及吊銷的農家樂相關企業超過8萬家,農村的資本運作型農家樂似乎進入了倒閉潮。

然而這跟廣東人口中的山卡拉農莊不是一回事,他們絕對忍受不了勾兌的預制菜,更不可能允許飯桌上有從菜市場提溜回來假裝走地雞的雞。

對他們來說,親近自然不是主要目的,重要的是,帶親朋好友去了一個雞屎味毫不摻假的山卡拉農莊。

只有真正的山卡拉才能俘獲粵圈太子女的心。(圖/小紅書@一條丁丁咕)

與此同時,高級商場不允許進燃氣,對廣東人來說意味着火候這事兒還得是山卡拉農莊有底氣。

如果說對廣東廚子的初級印象是來自白天鵝或者北園酒家,那么終極印象則來自鳥不拉屎的山卡拉農莊。來自中國香港的脫口秀演員Jimmy O.Yang曾非常立體地描述過粵菜後廚:

“我爲什么討厭看所有的烹飪實境秀,他們把烹飪弄得壓力這么大,那些身上刺青看起來很兇的家夥,在廚房汗如雨下。他們喊‘好的廚師!好的廚師!再給我兩分鐘!它還沒熱!’但他只是在弄他爹的扇貝,菜單上只有兩道菜他們還搞不定。”

“你去任何一間中華餐廳,菜單上大概有485道菜,然後廚房裏還只有一位老兄,他甚至不是個廚師,只是某個香港來的叔叔。他知道如何在30秒之內做好所有的菜,那家夥才是真正的英雄。他穿的黃色吊嘎是從老家帶來的,就在廚房附近悠闲地晃蕩。”

無法想象粵菜後廚的激烈程度。(圖/Jimmy O.Yang 脫口秀)

這裏的中華餐廳,一般都有個巨大無比、油光鋥亮的大鐵鍋坐鎮,“鑊氣”由此而生,明火爆炒,熱得視线模糊。老板對米其林標准嗤之以鼻,它的影響因素太多了,以至於美食家的形容詞有時都顯得乏味而虛假。

王小偉在《日常的深處》裏提到,濃烈的社群感是最好的下飯菜:“早期的筒子樓將廚房魚貫放在陽台上,一戶做菜,家家聞香。每家喫什么、怎么喫,都是公开的。”這大概就是山卡拉農莊吸引廣東人的深層原因。

過去的筒子樓,起鍋做飯都在樓道裏。(圖/《筒子樓》)

返鄉喫山卡拉農莊,趕早不趕晚。家族裏邊开車到得早的一批親戚少不了要掌勺。大家二話不說,下場幹活,撈魚的、捕蝦的、拔菜的、趕鴨的……膀子有力的大姐开着明火拿大鐵鍋爆炒,眼疾手快的大哥在雞毛飛揚之中包抄,場子比酒店包廂還熱火朝天。

喫什么、怎么喫,都給野貓野狗公开,掉個飯粒有雞來啄了,丟條魚刺有貓來叼了,飯菜裏的好幾分誘惑力,是從社群感裏來的。

或許,早在驅車深入山溝的路上,這種濃濃的興奮就开始蔓延了。

後車跟着前車,對神祕的山卡拉農莊始終懷有一股不可言說的好奇,某種集體出遊的熱切氛圍暗流湧動,在喫到有着矯健肌肉的跑山豬那一刻,老廣按捺一路的虛榮心終於得到了釋放。

山卡拉農莊所承載的,是廣東人最根本的驕傲。

參考資料:

[1]《日常的深處》,王小偉,2023.11

[2]《倒閉80000家!從一座難求到無人問津,農家樂只用了5年》,財經不眠姐,2023.11

[3]《爲什么粵爹們都愛去山裏喫飯?》,跳海大院,2024.3.20

[4]《米其林的挫折》,重播RePop,2021.10.23

編輯:曾寶氣,校對:遇見,排版:金色潮汐



標題:在廣東,沒有米其林餐廳能打敗它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318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