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0-11 16:53:22 熱度:15
文章摘要:八馬茶業在焦慮什么?
上市門前三度IPO失利的八馬茶業,又一次展露了茶企的焦慮。
9月28日晚間,根據深交所披露信息,八馬茶業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除去2015年新三板短暫掛牌的3年時光,從2013年至今,這也算是八馬茶業第三次衝擊IPO失敗。
考慮到2023年IPO審核越發嚴格,在八馬茶業本輪撤回申請之前,同屬餐飲和生活服務類的老鄉雞和德州扒雞也先後經歷了IPO失利。同時,不僅上半年真實過會率低於50%,10月7日、8日,更是有浙江國祥和正大股份相繼被叫停IPO。
再加上近期在業內流傳的,有關“茶葉行業被列入限制類名單”的傳聞,對於八馬茶業,甚至整個茶葉賽道能否走通上市這條路,各方面都表露出不小的悲觀情緒。
對此,我們結合八馬茶業招股書以及茶葉市場現狀,得出以下觀點:
1.八馬茶業第三次衝擊IPO的失敗,除了審核環境的外部因素,主要還在於對自身定位的失准,以及產品核心競爭力的缺失。
2.茶企上市的艱難,也意味着品牌化道路對茶葉而言,可能已不再是最優解。至少在近期上海地區嘗試推動飲料含糖量分級政策來看,正在獲得更多廠商關注的無糖茶,或許藏着茶葉廠商突破困境的新機遇。
一、全面注冊制“嚇退”IPO,八馬茶業的終局是小罐茶?
從投資市場審核環境來看,八馬茶業多年來對上市的執着,多少有些過於急切。
2013年衝擊中小板失敗後,憑借着“精制茶加工”企業的定位,八馬茶業在2015年進入新三板,但2018年又因未知原因摘牌。
此後沒過多久,2020年6月,深交所發布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將精制茶制造業,列入“原則上不支持其申報在創業板發行上市”的行業名單。
不過在這份規定中,也並沒有堵死精制茶制造企業的上市道路,反而在鼓勵企業向着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術業態,進行深度融合創新。至少對於這些創新轉型方向的企業,並不在深交所的限定範圍內。
按照正常的經營思路,茶企想要繼續追求深交所上市,本該進行新業態融合嘗試。但是八馬茶業卻仿佛“不信邪”般,在2021年以“零售業”的定位,开啓了對創業板的衝刺。
結局顯而易見,盡管八馬茶業期間接受了多次問詢,也更新了3版招股書,最終還是在2022年5月終止了上市申請。
不過在經受了二次IPO失利後,八馬茶業並沒有對失敗進行太多反省,反而迫不及待地,在2022年9月披露招股書,啓動深交所主板IPO進程。
不巧的是,除了“茶葉行業被列入限制名單”的傳聞,2023年2月17日,證監會又宣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並頒布了相關制度規則,進一步明確對板塊定位、財務指標等關鍵資質的要求。
審核環境的嚴格,促使大量不適用於新規的企業放棄了僥幸心理。據不完全統計,僅是2023年前4個月,主動撤回IPO申請的企業數量就超過了75家。
這樣的環境下,選擇以“零售業”身份第三次衝擊IPO的八馬茶業,自然也很難符合更細致的監管要求。饒是如此,八馬茶業仍堅持到國慶節之前才撤回申請,這份對上市的執着也着實令人驚嘆。
根據網絡渠道的文章消息,八馬茶業之所以表現出“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上市姿態,是因爲對賭協議以及來自投資方的壓力。由於缺乏直接證據,對於這些猜測的真實性我們不置可否。
在銀箭財觀看來,八馬茶業對自身所處賽道的不堅定、不信任,或許才是IPO頻繁失利的深層原因。
表現最直接的,還是身爲曾經的“精制茶制造業”,八馬茶業對於茶葉生產研發環節,多少有些疏於重視。
根據招股書披露數據,2019年至2021年,八馬茶業銷售費用分別爲3.58億元、4.29億元、5.76億元,分別佔比總營收的35%、33.85%、33.04%。但是在研發費用上,分別爲570.22萬元、328.01萬元、664.12萬元,總營收佔比只有0.56%、0.26%、0.38%。
尤其是將自身定位更改爲“零售業”後,八馬茶業的營收重心,也逐漸偏移到定制採購產品的“貼牌式”銷售上。招股書顯示,八馬茶業銷售的產品種類中,定制採購產品佔比普遍不低於50%。
重營銷、輕研發、高代工的茶葉產銷模式,不禁令人聯想起同樣奉行輕資產營銷的小罐茶。
然而小罐茶雖然長期以來都飽受“過度包裝”的質疑,但在營銷大師杜國楹的運營下,已然錨定了高端茶葉的品牌形象。“大師制茶”的營銷故事,更是一路將缺少歷史底蕴的小罐茶,拉進了20億元營收俱樂部。
反觀八馬茶業,不僅董事長王文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鐵觀音的第13代傳承人,在轉型“零售業”之前,“賽珍珠”濃香型鐵觀音也在高端茶葉消費圈層中,已經有着不小的知名度。
可是付出了大量營銷支出後,八馬茶業反而沒能講好品牌故事,報告期內“賽珍珠”銷售收入,在總營收的佔比也一路從20.28%,降至18.22%、16.29%。
在輕資產道路上,八馬茶業不僅沒能復制小罐茶“以小博大”的營銷成功,爲了尋求IPO進程中的捷徑,其自主生產、明星產品優勢正在不斷流失,持續削弱八馬茶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當前投資市場環境下,審核門檻只會越來越嚴格,如果短期內上市成功的可能性無法達到預期,對八馬茶業而言,通過挖掘自身資源成爲下一個小罐茶,是否也是一條出路?
二、行業標准化缺失,茶葉賽道難出上市企業?
客觀來看,即便審核環境走向寬松,茶葉行業依舊很難走通上市的道路。
投資市場是一個講究標准化的金融場景。無論是爲了維持最基本的公平交易原則,還是爲廣大投資者負責,出於避險考慮,對無法形成統一標准的行業進行限制,也是合情合理的處理方式。
遺憾的是,在茶葉生產銷售過程中,標准化偏偏是個繞不過去的坎。至少在當前茶葉產銷體系裏,從原材料到生產,再到銷售環節,都欠缺足夠的穩定度,持續拉低茶企潛在的商業價值。
作爲全球範圍內唯一一個可以同時生產六大茶葉品類的產地,國內茶葉市場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受限於品類、產地、配方等歷史差異,茶葉市場很難進行大範圍的資源整合。
例如現如今,仍有部分茶企沒有自控的茶葉生產地,主要茶葉來源仍依賴於第三方採購。這也導致茶葉行業仍以中小型企業爲主,同類型的茶葉品類下,混雜了大量白牌產品,不僅無法保證茶葉價格的穩定,品控方面更是很難把控。
再加上輕資產模式盛行的當下,越來越多茶企爲了分散成本壓力,將渠道重心傾斜於加盟商,對末端銷售場景的管控能力也隨之下降。
就像八馬茶業,雖然採用了直營和加盟並重的渠道設計,但實際經營過程中,對加盟商的依賴越來越嚴重。根據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加盟商渠道貢獻的銷售收入,已然超過總營收的一半。
加盟商規模的不斷擴大,放大了茶葉行業產銷環節的混亂,也使得虛假宣傳和過度包裝成爲常態。天眼查顯示,過去多年裏,八馬茶業涉及的司法糾紛大都以侵權爲主。
就連八馬茶業自身,早在2018年,也因爲在官網中有關博鰲亞洲論壇“指定用茶”的虛假宣傳,以及涉嫌僞造授權書,遭到博鰲論壇的報警處理。
相對混亂的行業邏輯下,盡管國內茶葉市場規模已經超過3000億元,但是至今都沒能走出一家上市企業。杭州龍井茶業、福建安溪鐵觀音、四川竹葉青茶業、信陽毛尖集團等知名茶企,都經歷過IPO失利的挫折。
銀箭財觀認爲,在傳統茶葉品牌化道路受阻的當下,跳出在品類上已經很難找到創新潛力的茶葉,在衍生領域尋找突破口,或許能夠收獲更多可能性。
尤其是對於八馬茶業這樣,本身擁有優勢核心競爭資源的企業,很容易打开衍生產品細分市場。其中,作爲與茶葉最爲契合的茶飲賽道,近段時間熱度快速上漲的無糖茶,很值得進行深入嘗試。
就像是如今被稱作“中年男人买瘋了”的東方樹葉,經歷了2010年上市後無人問津,甚至一度被列入最難喝飲料名單,但在2019年健康養生訴求成爲市場主流後,已然在2021年實現了翻倍增長。
依靠着健康養生元素與年輕消費群體訴求的契合,無糖茶正在迎來高速發展窗口期。
對於困在現有產銷模式中的茶企而言,或許在品牌化道路之外,利用基礎優勢進軍茶飲賽道,將茶葉資源最大化利用,並深化在年輕群體中的認知,才是IPO受阻的大環境下,最應該積極思考的方向。
希望八馬茶業能夠盡早從IPO壓力中釋放出來,積極探索更多市場可能性吧。
免責聲明:本文基於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开的資料信息,展开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
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標題:被全面注冊制嚇退?第三次衝擊IPO失敗,八馬茶業爲何強求上市?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446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