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兩月民間投資增速何以由負轉正?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3-21 00:50:30 熱度:55

導讀: 今年已經出台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進一步落實好,用市場辦法、創新舉措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增強民營企業長期投資的信心 文|《財經》記者 孫穎妮 編輯|王延春 隨着各項宏觀調控政策持續落地顯效,中國民間投資增...

今年已經出台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進一步落實好,用市場辦法、創新舉措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增強民營企業長期投資的信心

文|《財經》記者 孫穎妮

編輯|王延春

隨着各項宏觀調控政策持續落地顯效,中國民間投資增速由負轉正。3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2月,中國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4%,2023年全年爲下降0.4%。

1月-2月,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爲52.6%,比上年全年提高2.2個百分點;民間項目投資(扣除房地產开發民間投資)同比增長7.6%。

分行業看,前兩個月,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住宿和餐飲業,採礦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民間投資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30.1%、20.5%、14.8%和14.0%;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11.6%,增速高於全部制造業投資2.2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7.9%,增速高於全部基礎設施投資1.6個百分點。

過去兩年,民營經濟較爲低迷,民間投資持續下降。2023年從中央到地方出台了系列提振民間投資舉措。從“民營經濟31條”,到“民間投資17條”,再到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民間資本信心有所改善。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及配套舉措,進一步解決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告訴《財經》,雖然從2023年开始到現在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但民企信心仍待提振。張燕生表示,將這些舉措真正地落實才是關鍵。

《財經》注意到,今年全國兩會上,多個代表委員強調了打通支持民營經濟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裏”,並提出相關建議。全國人大代表、藍潤集團董事長戴學斌建議,完善支持民營經濟政策體系,強化精准設計,切實疏通堵點,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裏”。聚焦民營企業所思所想所盼,深入企業調研,透徹分析、精准掌握企業真正的難點、堵點、痛點,解決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問題。聚焦企業“着急辦、馬上辦”的問題,強化支持政策體系的精准設計,切實打通閉環堵點,杜絕政策“留白”。

展开全文

民間投資仍待提振

近兩年來,民間投資數據一直低位徘徊。2023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53544億元,比上年下降0.4%,降幅比1月-11月收窄0.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佔比從2022年的54.2%下降爲2023年的50.4%。近五年,民間投資佔比平均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因此,民間投資成爲全國投資增長緩慢的重要因素。

民間投資爲何低迷?《財經》採訪多位專家表示,宏觀經濟復蘇相對較慢、內需不足是導致民間投資較爲低迷的關鍵原因。

從投資主體看,房地產投資領域中民營企業佔了大頭,民間投資增速下滑與過去兩年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房地產投資下降有較大關系。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等專家認爲,房地產投資回落是民間投資下滑的主要原因。2022年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深度調整,房地產开發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速由2022年初的3.7%一路下滑至11月的-9.8%。根據計算,房地產投資在民間第三產業投資中的佔比超過60%。因此,民間第三產業投資增速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間房地產开發投資(或民營房企)狀況。民間第三產業投資增速持續下滑至負區間,與民間第二產業投資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明房地產开發投資的回落是拖累民間投資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信心不足、預期不穩是影響民間投資的重要因素之一。過去一段時間,《財經》記者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多地調研中了解到,民營企業信心不足一方面來自中國經濟還未出現強勁的復蘇態勢,另一方面則是因爲過去幾年內外復雜因素對企業和企業家造成的創傷還未消退,企業家缺乏安全感,不敢投資。

《財經》採訪的諸多企業家和專家表示,支持民營經濟更好發展、讓民營企業恢復信心,最根本的還是營造一個良好、公平、穩定、安全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有穩定的預期、有安全感,企業才敢去投資、敢去大膽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和提法很多,最關鍵的還是解決企業所關心的核心問題。”一位民營企業家說。

據調查了解,民營企業最爲關心的首先是法治環境;其次是對政策穩定性的期待,避免對企業經營造成重大影響;渴望公平、平等對待民營企業,給民企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此外,由於民營企業經常與政府合作,各地政府都在大力度招商引資,合作中,政府守信至關重要。最後則是對良好輿論環境以及對民營企業態度穩定的渴求。

華泰資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向《財經》表示,提振民企信心短期來看需要強有力的政策供給,但長期來看則需要系列的深入改革舉措,爲民營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市場准入。事實上,很多民營企業並不渴望政策等方面的優待,最渴望的是公平對待。相比於稅收等優惠政策,給民營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才是最重要的。

2024年如何發力民間投資增長?

在中國全力抓經濟的2024年,如何更大力度提振民企信心、促進民間投資回升?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及配套舉措,進一步解決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具體措施來看,要提高民營企業貸款佔比、擴大發債融資規模,加強對個體工商戶分類幫扶支持。實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動,健全防範化解拖欠企業账款長效機制,堅決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積極支持企業家專注創新發展、敢幹敢闖敢投、踏踏實實把企業辦好。

《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要不斷完善落實 “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爲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

張燕生告訴《財經》,“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新的提法,這樣的表述對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十分重要。國企、民企和外企要享受同等國民待遇,獲得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

事實上,2023年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民間投資支持政策的落實和執行效果成爲關鍵,如何保證政策在實施中“不走形”?

張燕生告訴《財經》,將這些舉措真正地落實才是關鍵。粵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告訴《財經》,要關注宏觀政策改善與企業家經營預期的背離。這種背離反映出當前企業家和企業不僅需要政策的傾斜和幫扶,更需要宏觀需求回升、內外部訂單改善,只有總需求回升、訂單改善、收入增加,才能與其他政策配合推動企業經營狀況改善、進一步增加投資,形成良性循環。

採訪的多位專家表示,從未來政策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絕非權宜之計,而是長久之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要從政策、制度、法治和理論層面將民營經濟發展內嵌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中,才能從根本上破解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所有制歧視”問題。一是加快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工作,以法制手段保障政策穩定。二是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三是完善支持民營企業融資制度。四是通過擴大總需求解決民營企業信心不足問題。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永恆告訴《財經》,還要給地方各級官員傳遞清晰的信號,讓他們明白如何專業地與民營企業家打交道、建立起親清政商關系。“而不是一談起民營企業,就不敢打交道,事實上形成對民企的不公平或者歧視,而是要坦蕩真誠地同民營企業家接觸交往,主動作爲、靠前服務,同時也要培育全社會尊重民營企業、尊重民營企業家創新精神的良好輿論氛圍。”

2024年,市場各界寄望,已經出台的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落實好,用市場辦法、改革舉措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增強民營企業長期投資的信心。

(《財經》記者張明麗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編 | 要琢



標題:今年前兩月民間投資增速何以由負轉正?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5623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