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團隊:宏觀經濟治理要從“防過熱”轉向“防過冷”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6-19 00:50:46 熱度:17

導讀: 紅星資本局6月18日消息,17日,在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主辦的“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半年度經濟形勢分析”上,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指...

紅星資本局6月18日消息,17日,在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主辦的“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半年度經濟形勢分析”上,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指出,新時期宏觀經濟治理的基本任務應該從防過熱轉向防過冷,必須逆轉經濟增速低於潛在增速不斷下行的趨勢。

針對當前經濟面臨的諸多問題與挑战,李稻葵研究團隊發布了最新研究的成果《防過冷是新時期宏觀經濟治理基礎性任務:2023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當前阻礙經濟恢復的五個主要問題分別是:消費不足、地方債高企、房地產量價二季度同比下降、民間投資活力不足、外需不足等方面。

“經濟過冷”是指實際經濟運行的速度低於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報告認爲,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依然保持良好水平。影響經濟潛在增長速度主要來自三個要素——國民儲蓄率、生產效率、人力資源總量。

團隊認爲,我國擁有極高的國民儲蓄率,中國經濟儲蓄率相對在全球的主要經濟體裏遙遙領先,所以有進一步擴大投資、釋放經濟增速的潛力;生產效率方面,中國研發支出實際購买力高於美國,且擁有龐大的理工科高校生,擁有“工程師紅利”;人力資源總量方面,李稻葵認爲應該摒棄人口焦慮,區分人口總量和人力資源的概念。

“決定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的因素不是人口總量,而是能否提升並利用好充沛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可以被認爲是考慮了人口質量的社會勞動時間儲備總和,人力資源總量是健康受教育人口當量。根據研究院的測算,我國的人力資源總量仍將在2050年前持續增長,並將在2040~2050年間保持穩定,這得益於日益提升的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

報告指出,如果這三點潛力充分地釋放,我們仍然可以在2035年前可以擁有超過5%的增長速度的潛力可以利用。

李稻葵

《報告》針對當前經濟問題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第一,重振消費增長,構建消費推動經濟增長新機制。短期內由中央政府推出消費補貼政策,在支付環節補貼消費者;增值稅收入劃分,由依據生產的原則改爲部分依據消費的原則,推動地方政府從抓生產到促消費的思路轉變;健全汽車消費的中長期機制,建議宣布未來燃油車排放標准不影響已經購車的消費者,鼓勵特大型城市和大型城市推出車牌改革措施,盤活存量。

第二,存量地方債務可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合力化解,建議對債務負擔過重的地區採取試點,由中央政府發行特別國債置換地方存量債務;設立債務重組基金,借鑑四大國有銀行重組經驗,對不良債務逐項化解;對於當前及未來的新增債務,應建立新的舉債機制;成立全國性的基礎設施投資公司;構建多維度、長周期的地方官員評價體系;深化國企改革。

第三,穩預期、穩信心是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關鍵。穩預期和穩信心需要在政策上多管齊下,穩定購房者和房地產企業的預期和信心。建議短期內在政策上明確不會开徵房地產稅,避免房地產稅开徵時間這一不確定性因素,在經濟恢復時期對房地產真實需求和價格都產生影響;減少對真實需求的限制,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因城施策,很多核心區域的限購政策和信貸政策對於購房者仍然過於嚴格,抑制了真實的剛需和改善型需求釋放;增加對合理融資的支持:當前對於民營房地產企業,特別是頭部民營房地產企業,以及涉房企業和房地產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的支持力度還有增加空間,房地產企業在土地招拍掛市場上拿地積極性不高。

第四,穩定民營經濟信心。明確民營經濟的政治地位;以放开一兩個民營企業進入困難的產業、培育一兩個新興產業爲案例,引導民營經濟大規模投資。

第五,提振外需,加大非對稱主動對外开放。加大力度穩外資穩外貿,越被限制越开放;簡化外商來華籤證流程,靈活處理籤證對等問題;縮短外資負面清單;加快RCEP落地。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肖子琦



標題:李稻葵團隊:宏觀經濟治理要從“防過熱”轉向“防過冷”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82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