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6-07 00:53:25 熱度:21
文丨韓璐
一家企業從地方小作坊,走到世界舞台舒展長袖,需要多久?
胡潤曾經做過統計,中國500強企業的“平均年齡”僅27歲,比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年齡”要年輕38歲。
過往40余年裏,全球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脫貧攻堅,基建建設,GDP增長34倍,一躍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國內的大企業也在時代紅利中,逐漸嶄露頭角。
中國平安便是其中之一。
1988年創立之際,就致力於“爲民族復興而奮鬥”,中國平安躬身入局,以堅守35年的初心使命,破10萬億的營收規模與超10萬億的總資產規模,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做突破。
2008年,平安首度入選《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462位,當年中國大陸企業共27家上榜,平安是入選該榜單中最年輕的一家公司,也是國內首家躋身榜單的民營企業。
2022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揭曉,中國平安憑借持續穩健的業績增長,以2021年度1996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全球榜單第25位,全球金融企業排名第4位。
榜單數字的背後,是一個中國民族企業成長的不凡歷程,從一家保險公司到綜合金融集團,再到建立起“金融+醫療”雙輪驅動战略,平安集團秉持着“以人民爲中心、以民族復興爲己任,成爲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的愿景,持續通過金融創新、战略創新成爲業務領跑者、社會服務者,並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服務着億級用戶,爲實體經濟建設注入活水,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企業興則經濟興,企業強則國家強。
平安作爲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是社會經濟騰飛、中國崛起的縮影。其光芒之下,是創業者的使命感、領跑者的前瞻性,以及紛繁復雜環境下的危機意識與永不止步的奮鬥精神。
2023年,中國平安“創業”第35年。
在如此短時間內從一家地方性單一保險公司成長爲世界級企業的中國品牌,背後掌舵者與團隊究竟如何思考商業與社會責任的關系,又擁有怎樣的經營文化與管理智慧?
本文梳理並解析平安走過35年歷程中,多次在不同場合被強調、深化的35條商業思考,從愿景、價值觀、商業模式、管理藝術等維度切入,去深入了解這家不斷求新、求變,迎難而上、勇攀高峰的中國民族金融企業。
愿景
1.平安的愿景,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爲使命,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爲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2.中國崛起的背後,必有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秀民族企業作爲支撐,平安希望成爲其中之一,這就是“平安夢”。
平安創始人、董事長馬明哲多次提到在21世紀,中國的崛起是不可爭議的事實。中國崛起的背後,必有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秀民族企業作爲支撐,他希望中國平安能成爲其中之一。
“平安夢”究竟如何實現?
1999年,在《新價值管理文化》中,平安提出兩大核心觀點:“企業競爭歸根到底是文化的競爭”“價值最大化是檢驗一切工作的唯一標准”。
平安要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創新中求發展,爲客戶、員工、股東、社會創造最大價值。
2002年,平安的品牌標識是“專業·價值”。
去年,平安又再度強調“專業·價值”。傳承文化,重提初心:回歸本源,回歸專業、價值導向,以客戶爲中心,用“專業”爲客戶創造“價值最大化”。
創業時,新價值管理文化爲平安的發展奠定了根基;35年後,新價值文化將再次支撐公司的战略升級,賦能經營管理,凝聚團隊共識,強化核心競爭力,再造“One Pingan一個平安”。
3.百年老店、誠信爲基,誠信是平安的立司之本。只有堅守誠信,平安才能長遠立足於保險業,立足於金融業,立足於整個社會,才能實現“百年老店,基業長青”的夢想。
實際上,作爲行業領跑者,平安並沒有拿到“完美劇本”。2002年,平安遇到了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投連險風波”。
爲挽回客戶的經濟損失,重新爭取客戶的信任,2002年春天,平安集團發起了截至2002年年底,中國保險史上最大規模的客戶回訪計劃,馬明哲親自帶領公司上下十幾萬人耗時500余天,對118萬名投連險客戶進行了100%的逐一回訪。
最終,平安付出了近10億元的代價挽回了品牌的聲譽,超過95%的客戶選擇繼續在平安投保。
這場發展史上最大的危機過後,馬明哲就從管理上做了反思,如何將管理能力跟上新產品創新的速度,另外,他深刻意識到,需要將保險的誠信文化落實到每個人、每一項業務中。
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沒有誠信走不長、走不遠,以保障爲本質的金融保險企業,更是如此。
2002年,平安首次在海外舉行的明星高峰會,馬明哲做了題爲《百年老店 誠信爲基》的演講。
他指出:投連風波事件的深層次原因,在於沒有能始終如一地堅持最大誠信原則,在困難面前讓步了、在考核面前降低了、在利益面前忘本了、在成績面前大意了、在榮譽面前放松了。
從此,平安的奮鬥目標中對道德品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百年老店 誠信爲基”八個大字也被刻入了平安發展史館,以此提醒所有的平安人時刻牢記曾經的教訓,永遠堅持“誠信第一”的原則。
危中有機,風波最終成爲了這艘巨輪勇往無前的源動力。直至今日,“誠信”已經深深刻入了平安的DNA中。
今年,35周年司慶講話上,馬明哲面向全體員工、代理人重申“誠信爲基”:
“平安二字值千金”,“平安”的背後就是“誠信”。當年還在蛇口的那群年輕平安人,對着“平安”的招牌豪邁立志:“百年老店、誠信爲基”。
對於一家尚屬年輕的企業,喊出百年老店,在當年着實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但“誠信爲基”,的確是我們最樸實的初心。誠信是承諾,是爲客戶送上保障、送上“平安”。
4.平安的抱負,是成爲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國際領先”有三個衡量標尺:客戶的首選,行業的標杆,社會的認可。
價值觀
5.企業是樹,文化是根。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企業文化的競爭。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提升企業的凝聚力、抗壓力、競爭力和生命力。
平安的35年,追趕了諸多西方險企歷經數百年走過的路。從向外學,到向內求,平安從曾經的“學習者”,成爲了很多企業研究的商業案例。
打一次勝仗不難,難在次次重振士氣、凝聚人心,不斷攻城拔寨。究竟是什么特質,讓平安可以脫穎而出?在規模不斷增長的過程中,保持強大的目標感,並以創新活力與強大的執行力不斷突破自我?
大象起跑,战略要夠強、業務要夠硬,但這些的前提就是人心要向齊。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平安深諳文化興、战略強的道理。
回顧平安的“傳奇”速度,得益於四大因素:文化、機遇、战略、人才,其中又以“文化”居首。
從“蛇口精神”的敢爲天下先,到“價值最大化,是檢驗一切工作的唯一標准”的價值標尺,再到“專業創造價值”“專業讓生活更簡單”的執着與追求,平安自成立以來,就以“專業”“誠信”爲企業文化根基,展現着一個有擔當的民族企業的力量,持續地爲股東、客戶、員工和社會創造價值。
6. 平安是蛇口的孩子,從來不曾改變當年從蛇口出發的精神和品質,永遠在創業,始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蛇口基因能保存多久,平安未來就能走多遠!
35年前,平安的故事,始於改革开放的試驗田:深圳蛇口。這裏,同時出現了平安、中集、招商銀行等一衆明星企業,也走出了馬明哲、任正非等一衆企業家。
作爲從蛇口創業的企業,平安帶着“蛇口的精氣神”:敢想、敢言、敢試、敢闖,敢爲天下先。
從馬明哲等人想要衝破計劃體制、試水股份制保險公司,到爲期690天,一點一點推動着變化的發生,平安在蛇口這個不平凡的地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初生,奠定了平安在此後成長過程中的一次次披荊斬棘的底氣,不斷布局新業務、新战略,成爲行業“領航者”。
7.平安的文化演進歷程,是創業文化、價值修行、專業修行持續發展、齊頭並進的過程。修,修心爲本,內外如一;行,事上磨煉,知行合一。修行,我們一直在路上。
8.專業,讓生活更簡單。這是平安34年战略實踐中最莊嚴的品牌承諾。專業修行,價值修行,永無止境。
去年,平安集團完成了一次標識煥新,將品牌標識中的標語從“金融·科技”升級爲“專業·價值”。
35年的公司歷史中,平安經歷過5次換標,此次是平安在20年後,再次把“專業·價值”寫進品牌標識中。
遂即,平安集團及旗下專業公司相關傳播也均統一使用新的品牌標識和“專業,讓生活更簡單”的品牌口號。
與此前數次因業務調整換標不同,這一次的煥新,不僅是品牌升級,更是文化價值觀與品牌理念的煥新與強化。
平安所謂的“專業”,是通過專業的金融顧問、專業的家庭醫生和專業的養老管家,爲客戶提供“省心、省時又省錢”的簡單便捷的消費體驗。
“價值”,即基於對中國市場及消費者的深刻洞察,對客戶堅持“服務至上、誠信保障”,對員工提供“生涯規劃、安居樂業”,爲股東創造“穩定回報、資產增值”,對社會履行“感恩回饋、建設國家”,從而持續爲客戶、爲股東、爲員工、爲社會創造最大價值。
“專業,讓生活更簡單”的品牌口號背後,則是平安通過“專業”、“價值”,把簡單和便捷送給客戶,把復雜和困難留給自己,讓客戶的生活更加簡單、便捷而有品質。
9.價值最大化,是檢驗一切工作的唯一標准。價值最大化,是實現個人價值與公司價值、非商業價值與商業價值、局部價值與整體價值、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短期價值與長期價值辯證統一,這是成就百年老店、基業長青的必然選擇。
10.何爲平安追求的工匠精神?復雜事情簡單做,簡單事情重復做,重復事情用心做。
時代發展,需要大國工匠;邁向新徵程,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保險作爲平安最核心的基本盤,馬明哲一直強調其經營的特點是“看得見、摸得着、學得會、做不好”。
難的不是看懂知識、學會技能,關鍵在於細節、毅力和集體堅持,“有心者不用教,無心者教不會”。
保險營業部的工作,從增員、培訓到活動管理,由早會、展業、拜訪等等看似簡單、重復的標准化、流程化動作組成。
看似簡單重復,可要能日日堅持學習,時刻堅持品質,始終專注細節,將標准與流程化爲數十年如一日的用心服務與品質體驗,才是在當下新的時代語境下,從高速到高質轉變的關鍵。
11.平安的使命與責任,是爲客戶、員工、股東、社會創造價值。
12.平安強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一個平安”的團隊文化。平安的強大在於組織的強大,而一個平安的團隊文化正是組織強大的核心基因。
13.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創新中求發展。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平安永遠在創業,堅決不做“溫水青蛙”。
14.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是在所難免的。對待困難,馬明哲總結了三句話與員工共勉:遇難而退是狗熊,與難共存是必然,迎難而上是平安。
15.高處也是懸崖。
在平安,賽馬機制無處不在,強調每人每天有“三比”,跟自己比、跟計劃比、跟市場比。
跟自己比,看相比過去的業績是不是增長;跟計劃比,看自己的計劃目標是不是大幅超越董事會的目標;跟市場比,平安作爲一個整體,是不是市場上表現最好的公司,各家子公司有沒有在各自的市場上做到最優。
從保險到綜合金融,再到之後擁抱互聯網、數字化改革,做“金融+生態”探索,再到“金融+醫療”雙輪驅動,平安基本每十年會進行一輪战略升級。
每一次,平安都既能抓住時代紅利,又能把握創造紅利。一次次艱巨的調整和挑战背後,與平安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有着莫大關聯。
“沒有守業,只有創業”的平安,在不斷的比較中,找准定位、明確差距,始終保持危機感,從而不斷校正前進的方向,摸准時代的脈搏。
這是平安這艘巨輪能夠持續釋放動力的根本邏輯。
16.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大衆,是平安人共同的宗旨,幫助有需要的人,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時代發展,經濟增長的春風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平安,也一直將社會責任銘記於心。
平安強調,“一家企業,只有把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命運、民族復興,才能基業長青。中國平安飲水思源,心懷感恩,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詮釋‘回饋社會、建設國家’的企業使命。”
回報社會,久久爲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先扶智,平安堅持對希望小學的深度賦能。
1994年,平安在安徽六安的第一所希望小學的落成,作爲平安教育公益行動的踐行者,馬明哲親自前往,开啓了中國平安的希望公益事業。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位於此次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綿陽北川縣桂溪鄉的北川縣平安希望小學,在通訊系統中斷30余小時後傳來喜訊,該校師生600余人全體平安,成爲此次地震重災區的一大奇跡。
災後,馬明哲及其家人發起的明園慈善基金和中國平安一起不僅捐贈7500萬元用於重災區汶川縣、北川縣所有小學的重建及修繕工作,還發布了平安希望小學的建築標准,突出加強抗震和消防設計。
2017年5月,支教行動十周年之際,馬明哲再次重回平安教育公益的起點安徽六安,爲平安希望小學六年級學生上了一堂《老人與海》的閱讀分享課,鼓勵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不畏艱難,永不言敗。
今年,平安35周年,馬明哲又前往阜南縣平安小學,爲中國平安捐資4000萬元參與援建的安徽阜南縣平安小學揭牌。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作爲35周年司慶回饋社會的重要公益行動,中國平安宣布將打造平安教育公益"五大工程"。
圍繞科技素養、文學素養、體育素養、心理健康素養提升等方面,公司將實施硬件維護、課程支教、遠程培訓、夏令營、獎學獎教金等多項舉措,逐步實現平安教育公益行動的迭代升級。
商業模式
17.小勝靠個人,中勝靠機遇,大勝靠平台,長勝靠战略+平台。
18.多年來,我始終牢記胡適的名言,“保險的意義,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備;生時作死時的准備;父母作兒女的准備;兒女幼時作兒女長大時的准備”。
19.有人說平安很復雜。其實,作爲綜合金融集團,讀懂平安的商業模式很簡單:一個客戶、一個平安、一個账戶、一站服務;多種需求、多種產品、多種組合、多重保障。
平安是做什么的?對於業務衆多的平安集團來說,外界之所以覺得復雜,很大程度上源於其無處不在,無微不至。
基於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35年來,平安一直在“磨煉內功”,實現從量變到質變,從买房买車买保險,到投資儲蓄信用卡,再到健康醫療加養老,平安通過“一個客戶、一個平安、一個账戶、一站服務;多種需求、多種產品、多種組合、多重保障”,實現了產品和服務的全覆蓋。
作爲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 不論業務版圖如何拓展,對外,客戶感受到的始終是“一個平安”的品牌,以及讓客戶“省心、省時、又省錢”的產品與服務。
20.醫療是平安的未來時。平安的醫療健康战略,是开創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提供最佳性價比、全生命周期的醫療健康服務,涵蓋客戶從健康管理、亞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重疾管理到養老服務。
21.數字化不僅僅是一種技術革命,更是一種認知革命,是人類思維方式與行爲模式的革命。數字化將把人類認識客觀世界、把握發展規律的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科技是人類進步的第一推動力。馬明哲很早就意識到,或許未來能战勝自己的不是同行,數字化,或將是最具競爭力的砝碼。
作爲國內最早接收到數字化信號的企業之一,平安也是最早投身數字化能力建設的企業之一。
1998年,電腦尚未普及,馬明哲就給每一名員工配備了電腦,平安的第一張保單就是用電腦出的單。1999年,匯豐與IBM在“交互式金融服務”上开展合作,平安就啓動了IT改造。
2002年後,平安實施了IT基礎的技術平台統一和應用系統建設,打造一個整合的科技平台,陸續修整IT組織架構。
馬明哲還專門聘請了金融IT專家,爲平安設計了中國內地第一個統一的電話中心(Call Center),並在2002年,平安再度开行業先河,耗巨資籌備建設後援管理中心——平安張江後援中心。
平安過去10年在AI、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核心技術上投入了500億元用於科研,並預計未來10年的投入將達到1000億元。
隨着平安在AI技術上研究逐漸深入,更多數字化改革开始賦能業務端,並在多個領域,擁有了具有以人爲本、立足中國、領先世界的數字化技術與解決方案。
例如,上傳圖片,3分鐘自助完成理賠的車險極速理賠,“AI醫生+真人醫生”7*24小時的醫療服務,賦能壽險代理人的數字化工具AskBob、“平安金管家”APP、“口袋E”APP等。
可以說,數字化在降本增效同時,爲平安服務的標准一致性、服務流程一站式奠定技術基礎。誠如馬明哲所說,全面數字化已成爲平安可持續發展的“壓艙石”。
22.三先:先知、先決、先行,這是战略能力。通過敏銳感知變化,把握市場機遇,實現战略規劃層面的前瞻性、領先性。三多:多幾步、多平台、多團隊,這是思維模式。通過多想幾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通過組建多元化的平台和團隊,既能通過賽馬驗證成功路徑,也能相互扶持平滑周期。
23.即使是一流的战略,如果執行不到位,也可能背道而馳;只有將战略執行到底,才能徹底勝出。所以我說“一流的战略、二流的執行”不如“二流的战略、一流的執行”。
管理藝術
24.平安所處的金融行業,強調“嚴監管、高要求、零容忍”。平安長期以來堅持“法規+1”,在制度約束、規範指引、觀念引導等方面均以更高、更嚴格的標准要求自身,以保障公司長期以來高效、有序運行。
25. 金融的核心是風險管控。中國平安構建了一套符合國際最高標准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251”風控體系,該體系讓中國平安擁有比經營單一業務的金融機構更強的風險管控力。
隨着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金融風險不斷呈現出新的類型和特點,給金融監管和企業內部風險管控帶來新的挑战。
積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线,是我國由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轉變的必然要求。
作爲金融企業的掌舵人,馬明哲一直強調強大風控能力是企業發展之基,也是助力國家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應盡之責。
事實上,隨着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資產規模的不斷增長,中國平安面臨的資產配置壓力也在不斷提升,對風控能力的挑战也不言而喻。
中國平安作爲最早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於風險管控領域的金融機構之一,經過30多年的風險管理沉澱,基於海量客戶實踐和萬億級實例驗證,構建了一套符合國際最高標准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251”風控體系。
“2”是指集團與子公司形成雙重風險管控架構,“5”是指按照國際標准構建覆蓋資產質量風險、流動性風險、信息安全風險、合規操作風險、品牌聲譽風險“五大風險條线”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1”是指統一的協同管控平台,即平安智風控(iRisk)。
早在2013年,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公布九家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G—SII)名單,中國平安是發展中國家及新興保險市場中唯一入選的代表,表明國際社會對平安風險管理體系的肯定。
26.公司經營中,情理法、法先行。法是基礎底线,不容絲毫逾越;“理”爲支撐,是企業經營的骨架;“情”爲連接,是企業經營必要的調和機制。三者辯證統一。
27.平安作爲一家控股集團,集團定位明確、職責清晰,扮演好“战略方向盤、經營紅綠燈、業務加油站”的角色,有所爲有所不爲。
28.爲了不在改革浪潮中被淘汰,我們推行三外战略——外資、外體、外腦。改革是摸着石頭過河,但我們發現,如果這河上有橋,付點過橋費就可以跑過去,那何必冒着危險、花費時間摸着石頭過河呢?萬一不小心溺斃,那不是得不償失?何況我們還可節省發展的時間,提高與國際接軌的速度。
29.制度不能只講在嘴裏、寫在紙上、掛在牆上。只有把制度建立在流程上、流程建立在系統上,制度的執行才能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30.“黑貓白貓,抓得到老鼠就是好貓”。平安秉持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用人理念,通過綜合能力、業績排名、成長軌跡、時間維度的四維人才評價地圖,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31. 對於如何判斷一名幹部的發展潛力,我一般主要考慮以下三個標准:一是專業和再學習的能力;二是規劃和操作能力,通俗地說就是“高處着眼、低處着手”的能力;三是執行力和溝通能力。
32.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平安的人才梯隊很強,任何一個崗位都有很好的梯隊,不是靠某一個人。
從最早引入外腦,到如今輸出行業人才,平安一直被譽爲行業裏的“黃埔軍校”。
集團和各子公司獨當一面的管理團隊,讓平安在用人上以廣納賢才、知人善任聞名,可以說,平安集團35年的發展史中,卓越的人力資源管理有效地支持了其战略發展。
外部甚至因爲平安人的單兵作战能力,把平安稱作“人才金礦”。
但綜合金融模式下,平安所有公司共享一個品牌,同時風險傳遞的隱患,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業態綜合性、復雜性的不斷提升,單獨個人、單一能力都很難應對。
馬明哲明白,平安要想成爲百年老店,永續經營,不能依賴於某個人的品牌和作用。
他希望平安的經營和發展,一定要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礎上。
而他的工作便是努力創造一種機制,交出一個誰都能帶着向前走的平安。
35年來,平安把制度建立在流程上,把流程建立在系統上,通過統一的企業文化、聯席CEO制度的建立等方式,將平安從過去一個人、一小部分人的初心,轉化爲一種制度與機制的保障,並以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和使命驅動,最終成就了如今良將輩出的巨頭企業。
33.每一位平安人都是平安的創始人,公司的偉大,是因爲每一個平安創業者的偉大。
34.昨天的馬明哲絕對領導不了今天的平安。
35.平安今天的果,來自幾年前種下的因。如果當時平安不堅持綜合金融,今天的平安可能就只是一個保險公司。平安如果只看今天,就沒有明天,只有做明天的事情,平安才有明天。
金融界將平安稱爲“將來時”,如果想知道未來金融商業要發生啥,去看看平安在做什么。
作爲中國最具前瞻意識、創新精神的企業之一,35年來平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
不論是把握時代先機,拉开中國保險市場化競爭的序幕,還是引進外資、外體、外腦,搭建起綜合金融集團,又最先啓動數字化改革、建立醫療生態圈,平安一直沒有止步。
在公司內部,人人都知道董事長馬明哲不愛交際,一個原因就是爲了把時間空出來,去想战略的事情,想5年、10年甚至15年後的東西。
也正是這樣的企業家精神,才能帶領着平安,給市場不斷提供新的期待。
標題:35條商業文明思考,透視平安的生存哲學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08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