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建議推出10萬億經濟刺激計劃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9-23 00:51:31 熱度:1

導讀: 建議本次計劃重點是補足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將投資重點從以基礎設施建設爲代表的物質資本投資,轉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人力資本投資 文|《財經》記者唐郡 編輯|張威 “以發行超長期國債爲主籌措資金,在一...

建議本次計劃重點是補足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將投資重點從以基礎設施建設爲代表的物質資本投資,轉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人力資本投資

文|《財經》記者唐郡

編輯|張威

“以發行超長期國債爲主籌措資金,在一到兩年時間內,形成不低於10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規模。”

9月21日舉行的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季度論壇(2024年第三季度)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提出,以一攬子刺激加改革的經濟振興方案實質性擴大內需。

劉世錦表示,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已經連續七個季度處於負增長,經濟面臨日益增大的總需求水平下降壓力。爲此,他建議,推出一攬子刺激加改革的經濟振興方案,帶動經濟回歸擴張性增長軌道。具體包括10萬億元刺激規模,兩大突破口,一個重要目標。

劉世錦認爲,與2008年的4萬億元刺激計劃不同,本次計劃重點是補足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將投資重點從以基礎設施建設爲代表的物質資本投資,轉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人力資本投資。

這一過程中,有兩大突破口或兩個重點領域:一是大力度提升以進城農民工爲主新市民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二是加快都市圈範圍內中小城市建設,帶動中國的第二輪城市化。

“一個重要目標,即以這次經濟振興方案爲契機,力爭用十年左右時間,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目標,由現階段的4億人左右增長至8億—9億人。”劉世錦稱,“提出並推進實現這一目標,對盡可能延長中國的中速增長期,打破需求約束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有基礎性意義。”

需求不足與收入結構有關

根據論壇現場發布的CMF三季度宏觀報告,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總量持續溫和復蘇,但總需求不足問題突出。

展开全文

數據顯示,前八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3.4%,較上半年增速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跌至-10.2%;消費方面,前八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速爲6.9%,較上半年回落0.3個百分點。

從價格來看,2023年1月以來,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總體下行。2024年8月CPI增速爲0.6%,去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增速爲0.3%,低於2019年同期。生產者價格(PPI)自2022年10月以來持續收縮,2024年8月PPI增速爲-1.8%,連續23個月處於負增長區間。

“總體而言,消費側價格指數同比增速跌至0附近,生產側價格不振,反映2024年消費需求萎靡;同時生產側需求又受到房地產不振、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萎靡抑制。”前述報告稱,“上下遊價格全面不振,反映了總需求全面不足態勢明顯,經濟復蘇受總需求不足影響明顯。”

“中國經濟已經由供給約束轉向需求約束。”劉世錦表示,2010年一季度开始,中國經濟增速達到一個高點後开始減速,由高速增長逐步轉爲中速增長。

“中國目前處在中速增長的中後期,我們大概已經歷12年—13年的中速增長期,樂觀估計,今後還有5年—10年的中速增長期,經濟增速應在4%-5%之間。”劉世錦表示,這一增速轉換過程中涉及兩個重要概念,一是歷史需求峰值,二是需求結構。

所謂歷史需求峰值,主要指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需求增長最快或需求量最大的那個點或區間。到達這個點或區間後,經濟增長开始由高速階段切換至中速階段,經濟增長主要約束也由供給不足轉向需求不足。

需求結構背後是收入結構,簡單來說就是中高收入群體與低收入群體的分布結構。當一個經濟體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後,需求結構決定了其保持中速增長的時間。

“從國際經驗來看,保持較長時間中速增長的經濟體,基尼系數一般在0.4以下,收入差距相對較小。”劉世錦稱,這類經濟體通常擁有規模較大的中等收入群體,這部分人可以釋放較大規模、較長時間的需求,從而爲中速增長提供較長時間的支撐。

目前,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約4億人,佔比三分之一,低收入群體約9億人,佔比三分之二,高收入群體人數相對較少。

“中國最近幾年公布的基尼系數在0.4以上,部分研究認爲在0.45甚至更高水平。”劉世錦總結道,“目前我們面臨的需求不足與這種需求結構有關。”

擴大消費需求抓兩大痛點

在此背景下,如何擴大有效需求?

劉世錦認爲,中國當前已經基本解決了居民的溫飽問題,以喫、穿爲代表的生存型消費增長空間有限。消費總量的進一步擴大主要體現爲結構升級,即由教育、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社保、文化體育娛樂、金融服務、交通通信等發展型消費拉動消費增長。

其中,生存型消費以個體消費爲主,而發展型消費較多採取集體消費或公共服務的方式。比如,醫保、社保採取互助共濟方式,學校教育是集體學習方式,與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直接相關。

“擴大發展型消費僅靠個人努力是不夠的,需要政府搭台子、建制度、出資金,是政府消費支出與居民消費支出的組合。”劉世錦表示,過去這些年,中國面臨的一個實際情況是政府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相對滯後,直接拖累了發展型消費的增長。其中,對近3億農民工、近2億外出進城農民工基本公共服務欠账更爲突出。

在劉世錦看來,當前擴大消費需求需抓住兩大痛點:一是以基本公共服務爲依托的發展型消費;二是以農民工爲重點的中低收入階層。

爲此,劉世錦建議,可以推出一攬子刺激+改革的經濟振興方案,帶動經濟回歸擴張性增長的軌道,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關於城鄉融合發展的改革舉措,以財政政策爲主,與需求側結構性改革緊密配合,從而形成擴消費、穩增長、防風險的綜合效應。

具體內容包括10萬億元的刺激規模,兩大突破口和一個重要目標。

2023年中國GDP總量達126萬億元。劉世錦認爲,可以考慮按GDP總量10%的比重,確定刺激計劃的規模。與2008年四萬億元刺激計劃不同的是,這次重點是補上基本公共服務的短板,將投資重點從以往的物質資本,轉向人力資本。而推動發展型消費,就是人力資本投資。

兩大突破口即兩個重點領域:

一是大力度提升以進城農民工爲主的新市民在保障性住房、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短期重點是由政府收購滯銷的住房,轉爲保障性住房,向新市民提供。

根據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要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二是加快都市圈範圍內中小城市建設,帶動中國第二輪城市化。形成以城鄉融合發展爲基礎的高質量可持續現代化城市體系。

“從國際經驗看,城市群、都市圈範圍內的核心城市通常佔城市人口的30%左右,核心城市之外的中小城鎮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可容納60%以上的城市人口,其中既包括原有城市疏解人口,更多是農村和其他城市的流入人口。”劉世錦稱。

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以這次經濟振興方案實施爲契機,力爭用十年左右時間,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目標,使中等收入群體由當前的4億人增長到8億—9億人。

“提出並推進實現這一目標,對盡可能延長中速增長期,打破需求約束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有基礎性意義。”劉世錦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劉世錦強調,中國不宜簡單仿效發達國家的量化寬松政策。

發達經濟體通常已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宏觀政策對經濟增速影響較大,而中國經濟仍處於中速增長階段,經濟增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結構性潛能,宏觀政策的重要性在於保持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穩定與平衡。

“結構性潛能在多大程度上釋放則取決於它有沒有適宜的體制政策環境,而改革就是爲了創造這樣的環境條件。”劉世錦表示,“改革就是开放權利,增加新的交易機會,相應擴大貨幣需求,擴大信用,進而實質性地擴大需求和供給。”

責編|肖振宇

題圖來源 |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



標題:劉世錦:建議推出10萬億經濟刺激計劃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937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