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9-05 00:50:15 熱度:33
曾幾何時,到外資工作是人人豔羨的地方,它對國內就業群體的吸引程度,恐怕僅次於考公。
看慣了這幾年外資撤離給員工的遣散條件,我們大體也知道了外資對國內就業市場的意義所在;外資不僅僅象徵着國際化和开放程度,在某種意義上,它還象徵着勞動法的一部分,外資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遵照勞動法,企業一樣可以活下來。
但今天,經貿問題也不可避免越來越受到安全所影響。
在美國對華政策的不斷鎖緊之下,越來越多外資,正在以各種方式離开。
隨着美國對華战略定義的改變,美國企業的對華業務正迎來轉折點。
IBM這樣的大型IT企業正在縮小研發規模,通用汽車這樣的汽車企業也在減少投資,在我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美中競爭趨勢越來越明確之下,2023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同比減少約4成。
前幾天IBM國內員工突然無法登陸內網,根據媒體的報道,預計這一波IBM的人事變動將有約1600人受到影響,他們將根據職能轉移至印度海外等地區。
IBM表示:“將根據需求調整運營體系,對國內客戶提供的服務不會受到影響。”
一家大型跨國公司,如果把國內的員工全部搬到國外去,卻放言說國內客戶的服務不會受到影響,這句話很難被市場所信服。
而IBM在華的淵源,可以說有40年之久。
IBM在上個世紀就進入中國市場,自2010年起,IBM就开始全面向國內機構和國有企業提供服務器和資料庫,負責擴大通信等基礎設施。
今天的國內通信老大哥任正非,也一度向IBM取過經。
這一次IBM撤離,並非毫無徵兆。
隨着國內企業進一步推進國產化,IBM的國內業務逐年萎縮,2023年在華銷售額同比減少了兩成,2021年還在國內關閉了最先進的研究所。
國內業務的減少,是IBM考慮關閉研發部門轉移到海外的其中一個因素。
除此之外,隨着美中關系的長期競爭化,在兩國互相加強數據安全的背景下,IBM自然也首當其衝,美國企業從國內基地向美國傳輸數據受到限制,基地之間的協作也變得十分困難。
IBM的離开,不過是這一輪宏觀大環境變化之下的縮影。
但受到影響的,還不止是IBM。
根據媒體的報道,早在今年5月,微軟就在討論部分國內員工調到國外工作的計劃,愿意去的由微軟提供籤證,對象多爲AI部門,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微軟這一計劃涉及到的人數也有七八百人。
更早之前,微軟還給國內員工發放了免費的蘋果手機,這也被很多人詬病。
“去中國化”,這不僅僅是歐盟提出的供應鏈战略目標,也是如今美國企業正在做的事情。
從中美兩國的直接投資來看,美國企業的“去中國化”十分明顯。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爲5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約4成,在2014年以後的10年裏更是減少了5成之多。
2014年是美國對華投資的巔峰期,當年度美國對華投資超過100億美元,但隨着特朗普上台後對華措施的改變,美國對華投資逐漸減少。
到十年後的今天,已經下降了5成左右。
而在中美競爭的關鍵領域,IT、科學技術以及法務等專業領域的投資則是連續2年出現負增長,越來越多美國企業正在將這些關鍵領域的研發轉移到國外。
例如微軟和IBM。
除了科技領域的變化,制造業的投資也在減少。
通用汽車目前已經在考慮在華合資業務中裁減研發人員,或者縮小生產线,這一背景也和國產品牌的崛起密切相關,外資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的份額從2020年的約6成已經下降到了目前的4成左右。
市場,一定是外資離开的首要條件,但在市場之外的因素和力量,也正越來越大。
隨着國內電動汽車領域的價格战內卷愈演愈烈,越來越多外資汽車品牌已經不堪重負,選擇縮減業務規模。
本田、日產等日本車企縮減業務規模,美國車企也在縮減業務規模,對比來看,當國產汽車品牌加速擴張的時候,衆多老牌外資汽車品牌正採取縮減業務規模的方式去應對。
通用汽車CEO7月底就曾表示,中國的固定成本削減措施還不夠,正與合作夥伴重組業務。
2023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中,汽車等運輸設備同比下降了99%,而機械也大幅下降了9成,整個制造業的投資總額減少了3成。
一方面外國企業“去中國化”,正緊鑼密鼓地展开;但另一方面,外資要想“去中國化”,也並不簡單。
作爲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經濟體,我國擁有非常廣泛緊密的供應鏈體系,跨國企業的離开,也絕非那么容易。
例如美國力爭國產化的EV電池和半導體材料大多依賴我國,半導體關鍵材料中,一些我國更是佔到90%以上的份額,僅僅是EV電池,美國就有高達八成依賴中國。
市場化的正常投資流失,是可以接受的;但當非市場化的力量太大的時候,就值得我們去小心警惕。
按照橋水基金瑞達利歐的說法,美國如今已經屬於衰退期的第五階段,特徵是貧富差距和價值觀分歧擴大,左和右無法妥協,不惜一切代價都要爭取勝利的民粹主義。
過度負債、大國之間的爭端、重大技術變革,都有可能影響到國際秩序,而美國正處於陷入動蕩的邊緣,最終是否會越過紅线則取決於美國總統。
對中國經濟,達利歐也從樂觀派轉向悲觀派。
按照達利歐的說法,大概五年前,他开發的經濟泡沫測算系統就顯示,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和地方債券市場正在出現泡沫。
始於1980年代的我國經濟熱潮期間,債務出現膨脹,貧富分化,計劃生育導致的人口減少也帶來了債務的增加,而這個過程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社會上都將伴隨痛苦,極其艱難。
這是達利歐的原話。
外國企業因爲地緣風險而對擴展在華業務變得消極,甚至國內企業也出現了同樣的趨勢,這些擔憂或許不僅僅是外資方面的,也是國內企業方面的。
今年上半年北京規模以上餐飲利潤下滑高達88%,營收近500億元,但利潤卻只有1億多元,在價格战波及到全行業的此刻,低利潤也勢必影響到企業本身。
皮之不附毛將焉存?
在美中兩國都面臨各自經濟問題的此刻,或許唯有合作才能夠共贏,而不是持續性的繼續競爭。
合則兩利,爭則兩傷。
唯有真正合作經貿互惠,兩國才能夠從彼此身上獲益,這應該是今天的美國需要明白的淺顯道理。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標題:外資還在持續離开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564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