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布達拉宮僅幾百米,這座“功德林寺”日常香火鼎盛,遊客卻很少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8-03 00:55:07 熱度:14

導讀: 在拉薩這座古老而神聖的城市中,隱藏着無數令人向往的祕境,而“功德林寺”便是這衆多瑰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靜靜地躺在北京中路與德吉路交織的巷弄深處,離鼎鼎大名的布達拉宮僅一公裏左右(直线距離不到400...

在拉薩這座古老而神聖的城市中,隱藏着無數令人向往的祕境,而“功德林寺”便是這衆多瑰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靜靜地躺在北京中路與德吉路交織的巷弄深處,離鼎鼎大名的布達拉宮僅一公裏左右(直线距離不到400米),這裏仿佛是時間特意爲之保留的一片淨土,避开了絕大多數到西藏打卡的遊客,只等待有緣人的探訪與朝聖。

相較而言,“功德林寺”的外觀毫不張揚,既沒有十分金碧輝煌的裝飾,也沒有高聳入雲的佛塔,卻自有一股古樸而莊嚴的氣質。像我騎着摩托車按導航提示走,剛开始以爲“後門”邊的黃牆內就是寺院,等走進大門才發現還有條不知道多長的盤山公路一直往裏、向上深入,於是連忙返回,直接騎進。

展开全文

這條山路不寬也不長,整體是個“S”形,百多米後路過一片工地,當地工人很熱情,不僅認真回復問題,還主動“扎西得嘞”,這也讓我連忙應和,第一次在西藏脫口而出這句祝福語,讀音肯定不准,但重在禮節啊,沒辦法,只能“趕鴨子上架”嘍。

因爲我走的是“非正常通道”,只能從上而下“逆行”,穿過狹窄的過道和台階,同時也經過了幾處寺廟內部人員居住和使用的建築(後續視頻會詳細介紹,有個院子裏用厚蓬布圍起來的空間很神祕,我湊近了最後還是沒敢掀开)。有趣的是整個過程都沒有見着活物,只能聽到牆裏牆外若隱若現的頌經聲,膽子小或者做賊心虛的人在這裏估計會害怕吧。

等抵達一樓,才算正式步入功德林寺,或許是我有所誤會吧,感覺整座寺廟跟周邊的民居已經融爲一體,並沒有明顯的界线和圍牆。當然,寺門是有的,只是非常普通,除門環上系着的彩帶略顯莊重外,就跟我們在城鄉旅遊時常見的過道和門楣一般無二。但這個小門的意義卻非凡,外邊就是曲折的煙火氣十足的小巷,仿佛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戶,將外界的喧囂與繁華隔絕於外。

白度母是藏傳佛教中極爲重要的一位菩薩,以其慈悲爲懷、救苦救難的形象深受信衆愛戴。而在功德林寺,她不僅是信徒們心中的保護神,更是女性信徒們傾訴煩惱、祈求庇佑的聖地。每當法會舉行或特殊節日來臨,無數藏族女性便會身着節日盛裝,手持哈達,虔誠地來到這裏,向白度母像獻上最真摯的祈愿與感激。

由於個人習慣的問題,寺廟建築內的佛像基本不拍,所以內部頗帶異域風格的裝飾和布局在此略過。功德林寺供奉着西藏最大的白度母塑像,還保留着許多珍貴的文物與古籍,它們靜靜地躺在寺內的各個角落,記錄着寺院的歷史與變遷,也承載着無數高僧大德的智慧與功德。這些文物不僅是藏傳佛教文化的瑰寶,更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西藏,只有攝政王的府邸才稱爲“林”,昔日拉薩曾有著名的四大林,包括丹結林、功德林、錫德林、策墨林。據《衛藏通志》記載,功德林由參贊公海蘭察巴旬等捐資修建,做爲濟嚨尊者駐錫之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完工,隔年乾隆御賜廟名“衛藏永安”。因此,漢人稱其爲“衛藏永安寺”;藏人則稱“丹雪曲科林”。

准備離开的時候,發現幾位藏族婦女各佔院子的一角,或切枯枝或整理“茅草”,上前詢問一番,她們的普通話卻都還不錯,溝通完全沒問題,原來都是在爲寺廟第二天的朝拜和法事做准備工作,並且都是用來燒的。可惜這些“道具”的名字無法得悉全稱,不僅是因爲方言口音的問題,其實連她們自己也不知道這些草叫什么。(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人帳號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視頻素材可約,謝謝。)

恰好有位喇嘛過來跟她們溝通什么問題,奈何觀其顏色“不善”,就沒敢上前叨擾。

當天沒在“功德林寺”碰到其他遊客,在參觀一圈後,就循原路返回了,對這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按導航提示走,個人感覺還是挺精准的。摩友可以直接進寺,然後從上往下參觀;自駕遊的朋友估計也能從後面進,只是山上停車費不詳;步行則從下面煙火氣十足的小巷子進,目測早就开起不少民宿的網紅小店,畢竟這裏已經不算是非常隱祕的景點了吧。

阿陸摩旅日志二十



標題:離布達拉宮僅幾百米,這座“功德林寺”日常香火鼎盛,遊客卻很少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990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