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東北那嘎達的一個小地方,滿滿的回憶與思緒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6-28 08:57:13 熱度:38

導讀: 上周,老弟在家庭群裏放下了這么一張圖片,遍布樹林的山坡上有那么一座小房子,房子周邊依稀能看到種田的跡象,不錯,這裏就是我的老家,當然我們是住在山下的,山上的這個房子是老爸有的時候用來守夜住的,起初的...

上周,老弟在家庭群裏放下了這么一張圖片,遍布樹林的山坡上有那么一座小房子,房子周邊依稀能看到種田的跡象,不錯,這裏就是我的老家,當然我們是住在山下的,山上的這個房子是老爸有的時候用來守夜住的,起初的時候還有狼,後來隨着耕地的不斷开墾,狼也就不大來了,我們在那裏度過了小,初,高中,上了大學,然後也就沒有再回去過了。

看着這個圖片,老弟說,我在這山上放過牛,撒過歡,挖野菜,啥男孩子野外做的事情,大概都做了,反正那時候也沒啥玩的,自然父母也沒有時間管,除了自己要做的放牛,砍柴等工作後,有時間就在山上,山下玩,現在想來,良好的身體素質,估計就是那時候玩出來的。

我的美好童年青少年都是在這裏度過的,真的感謝這片黑土地把我送出大山,記得小時候在這裏壘過石阡,右手中指甲被石頭擠傷,差點換一只新的指甲,高中畢業後大學开學前每天脖子上掛個兜子爬樹摘果子,當然,最苦的是爹娘還有大姐,完全是靠着雙手,雙腳把我和老弟送上了大學,除了感謝這片黑土地外,自然也要感謝老爸老媽,大姐的辛苦勞動,讓我可以把書念完,走出這片大山。

大姐說,這裏的確是老爸老媽闖關東待的地方,當然也是我們成長的地方,老爸老媽力氣全用那裏了,從一开始的荒地,滿山荒野樹藤,不規則的石頭,一刀一刀的割,一犁一犁的拉,又一鎬一鎬的拋,一個一個的滾,一塊一塊的搬,一遍一遍的壘,老爸老媽,在那苦力出的。盡管掙不了多少錢,腿還在那裏撈的傷,但真的是把我們三個都撫養長大了。那地裏到現在都不缺石頭,白花花的,不過野菜挺多,好喫。不知道什么時候大家再能去挖野菜,據說,現在那裏好多的在做主播了,也真的算是與時俱進了。

展开全文

小舅說,真的是兒時的回憶,今日小屋已荒涼,滿眼的舊時光,那裏有道不盡的懷念無奈和思念,讓人感同身受!一處老屋一段故事,見證了滄桑,沉澱了歲月,承載着我姐和我姐夫的悲歡喜樂!不容易啊!我老家的房子早就成了斷壁殘垣了!

老爸老媽也是很有感慨,只是他們一般不怎么表達,不怎么識字的他們在那裏生活了小30年,可以說人生的壯年都貢獻在這座山上了,記得老爸說過,那時候人老實,也不懂得交際啥的,反正有地就幹唄,好的地段都被當地的,或者說是有關系的承包了,剩下荒山野嶺的,反正沒人要,就承包了下來,加上山頭,也有小20畝地呢,只是由於缺乏機械手段,全靠雙手雙腳,哦,是有一頭老黃牛的,不斷开墾,不斷勞作,也算是活下來了,現在想想,其實也沒什么,苦自然是苦的,哪有不喫苦就想要收獲的呀,不過,看着現在你們都長大了,說實話,心裏還是有點自豪的。

東北的黑土地,養育了很多人,而靠着這片土地生活的人們,也一定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勞動來養育自己的家庭,無論是好是壞,對於現在而言,其實都已經過去了,而最多的就是回憶了,回憶那時候的日子,回憶那時候的快樂,當然,苦也是自然有的,小學的時候,每天要爬山幾十裏去上學,到了初中住校了,就好一點了,喫穿住用其實感覺還可以吧,靠山喫山啥的,只要能靠雙手創造出來的,老爸老媽都會想辦法整出來,當然完全都是手工制造的哦。

憶苦思甜,其實未必有多苦,也未必有多甜,但父母,土地的厚重,養育是無法忘懷的,盡管和現在的孩子教育完全不能相比,但我們兄妹3個也是那么自然的成長起來了,土地,就像父母一樣給予我們養分,給予我們成長,也給予我們走出山溝的機會。

也許網友們會問,這裏到底是哪裏,說個地名吧,小灣溝村,東北的某個小村,不知道現在還有么,感興趣的可以查下,無論是否還有,在我們的記憶中自然是一直保存的,伴隨着這個地名的保存,自然有兒時的各種生活記憶,當然最多的還是要感謝父母的辛苦勞作,父母的養育之恩。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回去看看,據說那邊還沒有完全通大馬路,好像還是要翻山的,當然鎮上已經是具有相應的公路設施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一起回老家看看,看看這個生我養我的小山溝。



標題:我的老家,東北那嘎達的一個小地方,滿滿的回憶與思緒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373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