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公園文化:迷你的“詩和遠方”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6-26 00:56:25 熱度:22

導讀: 公園已是一張向遊客展示城市形象的嶄新名片—— 公園文化:迷你的“詩和遠方” 窗外一聲春是青島公園文化的美學語義。青島遍布城市公園、山頭公園和社區公園,像是老百姓自家的後花園。這些公園猶如一片鬧市中的...

公園已是一張向遊客展示城市形象的嶄新名片——

公園文化:迷你的“詩和遠方”

窗外一聲春是青島公園文化的美學語義。青島遍布城市公園、山頭公園和社區公園,像是老百姓自家的後花園。這些公園猶如一片鬧市中的“綠野仙蹤”,成爲迷你的“詩和遠方”,快樂值和幸福感凸顯。

日本學者白幡洋三郎在《近代都市公園史》裏提出,“公園並不僅僅是一個裝置,它是都市的一種應有姿態,是實現都市理想的一種制度,更是一種思想的體現。”除了景觀、設施等硬件優勢,公園傳達出不同於其他公共空間的審美價值。

推窗見綠,風景婆娑,是很青島、很熨帖、很祥和的私家感覺。出門入園、轉角即景,隨着“公園20分鐘理論”受到追捧,青島這座山、海、城相糅的“天然氧吧”稟賦和休闲文化優勢“松弛”彰顯。

小麥島公園。

衝破“水泥樊籠”:生活中的“阿勒泰”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太平山中央公園和浮山森林公園,就像是會客廳與後花園,打通了城市的“五髒六腑”,是當下青島市區最浩浩蕩蕩的山景所在,綿長旖旎的綠野棧道,讓更多民衆擁有了“一刻鐘公園文化休闲圈”,也令市民、遊客在與海共舞中,有了共享“公園之繽紛”的小雅一景。比如,中山公園的太平山觀光索道因爲電視劇《送你一朵小紅花》成爲年輕人熱衷打卡的網紅地標。坐上劇中男女主角同款的索道,山風盈懷,綠滿雙眸,遠處是海天一色的青島海岸线,近處是蓬蓬勃勃的山野風景。

這種風景,成爲青島人身邊的“阿勒泰”,也擴大了公園的休闲屬性。在人們的傳統印象裏,公園是老人消磨時間、家長“遛娃”的場所,然而,最近這段時間,公園裏長滿了許多“散散班味”的年輕人。“公園20分鐘理論”的火熱出圈,吸引着全年齡段人群前往公園體驗“能量快充”。

“公園20分鐘理論”源自刊登在《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志》的一篇論文研究。其流行亦在折射新的休闲文化理念,即每天在戶外公園待上20分鐘,不進行任何運動也能讓人的狀態更好。“被公園治愈了!”“替大家試過了,‘公園20分鐘效應’真的管用!”在大衆點評,“被公園治愈的瞬間”有近8000萬瀏覽量,“公園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有近2000萬的瀏覽量。

展开全文

“如果不是在社交平台刷到有關‘公園20分鐘’的帖子,我都意識不到我有多久沒逛過公園了。”聶女士平日裏的生活幾乎是“家庭——單位”兩點一线,長期處於“水泥森林”中,不免感到單調乏味,社交平台大熱的“公園20分鐘”使聶女士感到醍醐灌頂,“不管有多忙,20分鐘的時間擠擠就能有。”

透視近期的流行趨勢,不難發現“公園20分鐘理論”的強勢出圈絕非偶然。隨着“逃離方寸格子間”“散散班味”等生活方式呼聲漸起,“公園20分鐘”既可以滿足快節奏生活人士的碎片休憩需求,又能使人們盡享自然饋贈,成了人們眼中極具性價比的出遊選擇。

陳女士在青島軟件園內工作,午休時,她只需步行10分鐘就能來到辛家莊北山公園。“北山公園的楓葉林特別有特色,同時這裏健身器材設施、運動場地一應俱全,是我的寶藏散心地。”

實際上,像陳女士這樣熱衷去公園休闲打卡的年輕人不在少數。王淄鈺曾兼職跟拍遊客照,從西安、煙台前來遊玩的兩批年輕遊客要求去公園拍照,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年輕人出門旅行爲何要逛公園?王淄鈺起初不理解,但當她走進中山公園、太平角公園,久違地輕嗅花香,感受陽光透過樹隙打在臉上的溫度,聽到口琴聲和吟詩聲在耳邊婉轉跳躍,她甚至开始想象日後和心愛之人共遊公園的景象,“以後要是能和愛人一起在公園看着太陽遛彎,那可太美好了。”

“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走向小麥島公園去看海。”數個傍晚,李安耳中播上音樂,雙手一甩,便沿着海邊木棧道向小麥島走去。一路上,有跑步愛好者從她身邊掠過,有一家三口手牽手前行,有情侶嬉戲打鬧。她在小麥島西側草坪坐下,雙手後撐着,頭發被海風吹亂也不在意,只是遠遠望着夕陽西下的海天一色,怔怔盯着海浪往往復復衝刷礁石,就感到無限放空與松弛。“就那么一瞬間,我坐在草坪上,溼鹹海風打在臉上,我突然感受到大自然那種難以形容的宏大感。就那一刻,我忽然覺得所有的煩惱都不重要了。”

逛遊公園,見景也見人。“在公園這個公共自然空間裏,人與自然的距離近了,人心與人心的距離也近了。”在燕兒島山公園,劉女士曾偶遇攝影同好,“老爺子和我從攝影講到他的人生經歷,講到他的家庭、他的子女近況,我還有幸體驗了一把‘老法師’的蔡司鏡頭。”從素昧平生到相談甚歡,劉女士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緩,“在我看來,體驗公園20分鐘,表象上是人們尋求空間上的解脫,實質上是在追求一種精神富足的生活方式。”

航拍中山公園。

山海城環抱間:偷得浮生半日闲

打开小紅書搜索“青島公園”,有37萬余篇相關筆記對青島公園進行推介,所推薦公園從沿海至內陸,遍布青島全城。大衆點評2024青島必玩榜上,小麥島公園、信號山公園、燕兒島山公園更是名列其中。可見,島城公園不僅是當地市民放松身心的棲息地,更成爲一張向遊客展示青島城市形象的嶄新名片。

從青島海之戀公園出發,沿觀海棧道一路向南,途經小麥島公園、燕兒島山公園、情人壩,直至五四廣場,體力好的人還可繼續行至太平角公園、中山公園……前陣子,這條沿海公園Citywalk线路在社交媒體平台火熱出圈,燕兒島山公園山海花相間的景色更是被稱爲“現實版哈爾的移動城堡”,吸引了衆多市民遊客前來打卡體驗。

如果說濱海步行道像一條天然的珍珠項鏈,是非常適合健身、遊走的海景大道,那么中山公園太平山綠道和浮山森林公園的綠道在綠意蓬勃中脫穎而出,宛若一條綠絲帶,串聯起不同的景觀節點和山水人文,成爲可騎行、可慢跑、可賞景的沉浸式綠道。7.9公裏的太平山綠道,在夏初尤其飄逸。櫻花如雲海,春風亦沉醉。小西湖、公園噴泉、櫻花大道、歡樂叢林樂園、電視塔、景觀橋、彩虹棧道等地標中,夾雜着花園、溪流、松林、竹林等不同的區域令人心曠神怡。走累了,1號房氧吧咖啡館、文心島咖啡館和熊貓冰淇淋屋,是最生動的山中氧吧。

燕兒島山公園。

不同於人們普遍印象中的公園,島城公園自成一派,依山借勢、向海而生,憑借山海韻味、歐陸風光俘獲了人心。地處浮山灣的燕兒島山公園將自然風光和城市霓虹交相融合;浮山森林公園綠道建設依山借勢串聯山間綠景;齊魯康體公園依勢造景,山水湖光、兒童樂園、市民健身設施一應俱全……島城公園通過挖掘自身特質持續換新,使市民遊客可在公園盡享個性化闲適生活。

“近年來‘公園遊’火熱,一方面是人們休闲需求、康體需求、短距離出行需求的推動,另一方面,也是公園供給端的拉動。”青島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教授、青島市文化和旅遊特聘專家趙玉宗告訴記者,“以青島爲例,隨着青島公園建設的實施,公園的環境、設施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升,促使人們走進公園區體驗各種新設施、體驗休闲生活,同時社交媒體的熱度渲染也助推了人們前往公園,而青島剛好就有相當好的公園條件。”

深入島城城市肌理,城市公園猶如顆顆玉珠散落在街頭巷尾,爲人們平添樂活空間。走進城陽祥茂河公園,旺盛的“煙火氣”、生命力撲面而來:河邊“安營扎寨”、兩樹間架起吊牀、廣場上打太極、小河邊釣魚。從太平山中央公園到三裏河公園、李滄文化公園、小魚山公園、唐島灣國家溼地公園,均可見城市公園精彩異呈。隨着青島公園城市建設的持續推進,綠道型、街區型、人文型、山水型、郊野型等多種形態公園“登台亮相”,爲人們持續帶來驚喜文化體驗。

小魚山公園。

公園多樣體驗:透視“輕量化”生活

從Citywalk到戶外風、露營熱、鄉村遊,再到現在的“公園20分鐘”,令網友直呼“看不懂”的熱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指向一個落點——人們在追求越來越“輕”的生活方式。在社交媒體,有網友分享道:“輕量化”最早被1888年的一本露營生存手冊提及,意在鼓勵人們輕裝上陣享受愉快旅程。當下流行的“輕量化”,是將“輕量化”理解爲一種融入日常的生活態度,即摒棄生活中那些不必要、不重要的東西,越“輕”越好,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享受生活中。

生活何以更加輕盈?從近期的“公園熱”中可一探究竟。每到節假日,青島的公園,好友結伴露營、合家歡親子遊是休闲人群的主流。在祥茂河公園,一早就帶着愛人孩子來到公園露營野餐的萬先生說,公園的休闲元素非常多,除了可以充分擁抱大自然,還可以與孩子一起遊戲、體驗親子騎行等。“以前,小長假總想着要帶孩子去外地見見世面,但每次都讓我感受不到放松。小長假出行,冗雜的旅行計劃、擁擠的人群會讓我感到更加疲憊,因此這個小長假決定就在家門口的公園‘微旅行’。”

公園遊中,“輕在清醒”“輕在松弛”成爲核心關鍵詞。在午休時逛遊公園,或是三五好友找個好天氣在公園露營、把酒言歡,無需周密計劃和反復考量,無需給逛遊強加什么意義,只是專注舒適松弛的感受,這正是公園文化“輕量”之體現。資深“公園玩家”張天宇告訴記者,如今的公園相關配套堪稱實現了居民需求全覆蓋,“不論是想感受自然,還是休闲運動,抑或是購买文創產品、喝杯咖啡,如今在公園中都可毫不費力地輕松實現。”周末時,“海之戀”公園咖啡吧、小麥島公園咖啡店、團島山公園如是書店、時尚市集等公園消費場景常常人頭攢動,在逛遊公園後順便來杯咖啡,這種生活方式果然夠“輕”。

洞察流行趨勢,接下來公園文化的發展路在何方?趙玉宗認爲,可以從“公園遊”和“休闲遊”兩個方向考慮。“從公園遊的角度來看,要以滿足周邊居民的休闲需求導向爲主,一方面,要注重公園的可達性,即能讓市民便捷地‘走得進去’;另一方面,要考慮公園設施的適用性,即配套周邊居民需要的相關設施、挖掘文化符號。同時,公園的生態環境建設也不能忽視。”

“公園20分鐘”背後是青島的“休闲文化自由”。從“休闲遊”的視角審視城市公園,公園的客群便不僅局限於周邊居民,而是包含更廣泛的市民遊客。趙玉宗認爲,“在公園休闲遊中,當地文化氛圍的挖掘體現就更加重要。此外,順應流行趨勢的露營場地建設、草坪建設、停車場建設等遊客設施建設也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考量。”



標題:青島公園文化:迷你的“詩和遠方”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334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