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6-01 00:50:22 熱度:36
來源:劉曉博說財經
5月30日,中國平安舉行了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和新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會後根據公告,69歲的創始人馬明哲再次全票連任董事長。
在股東大會的提問環節,一位自稱忠實小股東的投資者對馬明哲“表白”,提出了期待:
“之所以看好平安,是因爲平安和我們深圳華爲一樣,都是我最敬仰的企業,而且都是由創始人長期執掌,保障了公司平穩可持續發展。創始人和職業經理人畢竟還是不一樣。聽說馬總今年又兼任了公司战略發展中心主任,我非常振奮,對平安特別有信心。在這兒想提一個希望,馬總能不能像華爲任總一樣能夠長期繼續管理公司,給股東創造價值,成爲業界常青樹。”
平安集團聯席CEO兼總經理謝永林現場代表管理層回應說:
“馬總19年就辭任了CEO,到現在5年了。公司日常經營和管理是交給兩個聯席CEO,七個職能執行官集體領導來推動,目前來看整個交接很順利,馬總作爲董事長,集中精力投入公司战略、創新、人才培養和文化建設。華爲跟平安一樣都是從深圳創業、發展、壯大到今天,迄今爲止,這兩個公司的創始人、創辦人每天都還在辛勤工作。馬總也是廣大的投資者和我們平安內部員工的‘定海神針’,我們希望他身體比現在還要健康!他現在身體素質比我們還厲害,我們兩個聯席CEO、七個職能執行官,在他身邊感受到巨大的壓力,體能也經常趕不上,我們也在想辦法健身,但是他健身比我們還厲害,所以我們都有壓力。當然我們衷心感謝各位投資者對平安的關心和一如既往的支持。謝謝!”
“定海神針”力逾萬鈞,充分體現了馬明哲在中國平安誕生、發展中扮演的作用。現場股東用熱烈的掌聲回應謝永林的答復,很多小股東激動地表示“對平安的未來更有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從2024年1月开始,馬明哲“出山”親任中國平安战略發展中心主任,這是闊別該崗位20余年後,馬明哲再次擔綱。平安方面表示,這是爲了更好地響應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精神,做好金融的五篇大文章。馬明哲擔任集團战略發展中心主任,以強化战略籌劃,推動战略升級和加強人才培養。
見微知著,縱觀全球大企業,有一點是共通的:真正高瞻遠矚、發揮關鍵作用的創始人不可能“真正”退休,他們往往成爲“常青樹”,對企業穿越周期、战勝不確定性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01 世界級企業家的“進退”之道
其實,創始人的“進與退”不僅看本人的意愿,還要看公司發展需要,看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意見,每家企業都不一樣。
常見的情況無非是三種:
第一是創始人提前退休,去享受“另外一種人生”,這種鮮見。比如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兩年前辭去了公司董事長職務,投身“科學家”的夢想中。第二是到公認退休年齡退休,比如比爾蓋茨在59歲卸任微軟董事長職務,65歲徹底退出了微軟董事會,外界也有認爲其中不乏“醜聞”的因素。第三是超高齡也“不退不休”,比如巴菲特今年已經94歲,雖然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宣布了接班人選,但仍然沒有正式的退休計劃。
其實只要創始人身體好、遠見卓識、善於學習並能不斷“進化”,盡量多爲企業服務,發揮掌舵人、定海神針的作用,對公司、對股東、對社會都更有利。
“全球最佳商業圖書”《企業家的基因》認爲,創始型企業家區別於一般職業經理人,他們往往具備一種特殊的“創業”基因。一旦擁有創業基因,就難以真正抽身。
這類創始型、創業型企業家的共同點包括:具備強大的心靈,以企業爲家,企業是他們的終身事業;具有非凡智慧,不滿足於商人思維和職業經理人的工作狀態,而是胸懷天下,承擔⼴泛和永久的社會責任;保有巨大的勇氣,往往是企業應對挑战、創新變革的關鍵驅動力。不妨從巴菲特、阿爾諾、任正非、李嘉誠四位世界級創始型企業家的案例,窺見一斑。
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生於1930年8月,即將在今年迎來94周歲。精力充沛、思維活躍的他,仍然執掌着全球股價最高的投資巨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新市值接近9000億美元,股價高達61.77萬美元。最近4年裏,公司市值再次翻倍。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伯克希爾-哈撒韋是一家保險公司,巴菲特是用保險公司匯聚的資金來投資的,他的商業模式跟平安有點類似。每到春天,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大會都會在小鎮奧馬哈舉行,全世界的投資人如朝聖般湧入,每年都有數萬人參會。大家不遠萬裏來到奧馬哈只是爲了見到巴菲特,聽他精彩的分享。可想而知,這樣的創始人如果退休,對公司的損失有多大。
讓投資界感到慶幸的是,巴菲特雖然94歲了但身體很好,沒有退休的意思,他的搭檔、公司副主席芒格一直工作到99歲去世。
擁有2,330億美元身家,全球首富、最大奢侈品公司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LVMH)創始人貝爾納·阿爾諾,也是一個永不知倦怠的創始人,他生於1949年,今年75歲了。兩年前,威登集團還修改了公司章程,以便讓阿爾諾可以擔任董事長到80歲!
現在,阿爾諾的5個孩子都在公司擔任中高層,隨時可以接班。但其他股東普遍認爲,繼續讓阿爾諾掌舵才是最穩妥的。阿爾諾雖然沒有親手創立過奢侈品品牌,但他精於收購兼並和運營,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把路易威登、迪奧、寶格麗、酩悅軒尼詩、紀梵希等數十個全球知名的奢侈品品牌納入麾下,並帶領他們走向巔峰。
華爲創始人任正非生於1944年10月,即將迎來80歲生日。雖然年事已高,但精力充沛,常常自己开車上班,前幾年還被人拍到一個人乘機出差,在機場排隊等出租車。
如今,任正非仍然擔任華爲的首席執行官,擁有華爲股東會的多數表決權。無論華爲是否處於非常時期,大家都期望任正非能繼續領導華爲,一直走下去。原因很簡單:他對華爲太重要了,沒有人能替代。公司的一把手不難找到,但精神領袖、定海神針可遇而不可求。
在華人世界有“經營之神”之稱的李嘉誠,生於1928年7月。他馳騁商界幾十年,帶領長和、長江兩大集團平穩度過了多個激流險灘,成爲一家布局全球的跨國公司。直到2018年90歲的時候,李嘉誠才把核心業務的管理權交給兒子。但相信在战略問題上,他仍然在發揮作用。
對於企業來說,創始人的隱退往往帶來巨大不確定性。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有不少創始人在退休後,往往多次復出以力挽狂瀾。
比如聯想創始人柳傳志,有“三退兩復出”的經歷,直到75歲才真正退休。馬雲、劉強東在退休後,又都剛剛主導了公司战略和高層人事的調整。可見,創始人想真正當“甩手掌櫃的”,難度很大。畢竟,這個世界變化太快,選定的接班人未必能應付大變局、大轉折。
02 創始人“超期服役”,需要什么條件?
並不是所有的創始人都可以“超期服役”,它也是有條件的。歸納起來無非三點:
第一:創始人要足夠優秀、敬業,不僅能跟上時代步伐,還能超越時代預見到更遠的未來,帶領企業不斷打破“天花板”。
華爲能有今天的成功,就跟任正非信念堅定、遠見卓識有密切關系。在華爲發展史上,至少有三次重大危機。第一次危機出現在1992年到1994年期間,當時投入巨資研發的產品失敗了,耗盡了資金儲備,連續幾個月發不出員工工資;第二次出現在2001年全球IT冬天的時候,公司差點被賣掉;第三次是2019年美國制裁華爲之後的兩三年。
三次危機,最終都通過科技創新、新品研發而化解。去年9月華Mate 60 Pro發布,標志着華爲走出了2019年以後的危機時期,王者歸來。今年一季度,華爲手機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17%,重返第一位!
嚴峻的挑战,帶來了強有力的應战,推動了華爲從產品到解決方案、從國內市場到全球市場、從運營商到終端和行業三次華麗的轉型,任正非的掌舵起到了關鍵作用。
馬明哲也是非常時刻發揮非常作用的關鍵創始人。1988年,當平安保險在深圳蛇口一間簡陋的辦公室开業時,沒有一個人能預見到,它未來能成長爲從資產、規模到品牌價值都是全球第一大的保險公司,中國唯一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的企業。
金融是一個誘惑很多的行業,經常閃現“掙快錢”的機會。要打造百年基業,就需要抵御“走捷徑”的誘惑,確立正確的高質量發展觀,穩健、合規經營,超前布局未來。很多人歸納,平安的歷次“領跑型”改革,都是通過掌舵人馬明哲“向前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战略目光,踏准機遇和節奏,主動出擊、自我變革而實現的。在近四十年的發展史中,馬明哲帶領平安實現了四次战略大跨越:
平安的第一個十年,主要是銷售驅動,搭建體制機制,探索現代保險,實現了治理體系和理念的國際化;第二個十年,服務驅動,專注保險經營,探索綜合金融,實現了整體上市;第三個十年,科技驅動,強化綜合金融,探索“金融+科技”;第四個十年,需求驅動,深化“金融+科技”,推進“綜合金融+醫療健康”,致力於成爲每一個家庭身邊最專業的金融顧問、家庭醫生和養老管家。
第二,大多數股東認可、全體員工擁戴追隨。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股東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多數股東認可是創始人超期服役的先決條件。
前兩年的一次股東大會上,馬明哲被問到“退休”的問題。他很幽默地回答,“30多年前創辦平安,搭建平安這個舞台,30多年自己作爲台上主角一直很开心。當然人不可能永遠在舞台上表演下去”。馬明哲表示,決定自己是否退休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股東認不認同自己,決定權在股東;第二,自己的能力,是否還能爲公司繼續創造新的更大的價值;第三,平安是否有更優秀的管理團隊。
從歷年股東大會的支持率看,平安的股東們高度認可馬明哲,非常希望他能繼續駕駛中國平安這艘金融巨輪,爲股東繼續創造更大價值。
第三,本人保持創業激情,仍然愿意爲企業服務,而且身體條件允許。
有激情、有情懷的創始人,無不把企業視作生命的一部分,只要身體允許,他們愿意繼續爲企業工作。比如任正非也常常被人問“什么時候退休”,他曾在4年前回答說:“我會在我思維跟不上的時候退休的,我現在還是才思泉湧的狀態,再待幾天吧!”他還曾笑稱:“(不退休)主要是身體太好了,退下來找不到事幹。“ 我爲什么沒退休?如果沒有退休,可以經常來公司喝喝咖啡。在外面太網紅,不方便。”
跟任正非一樣,馬明哲也是一個永不知倦怠的創業者,全天候的平安員工。財經作家秦朔曾採訪過馬明哲身邊工作人員,了解到他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凌晨兩三點睡覺,早上7點起牀,白天往往有6-8個會議安排,還經常參加重要管理崗位候選人的面試。晚上想到工作上的事情,怕白天忘記,哪怕再晚都會起來給下屬發郵件。
這樣激情常在的創始人,當然有能力、有愿望領導公司繼續走下去。
03金融業面臨百年新變局,平安需要馬明哲
近年來,國內外形勢發生一系列重要變化,出現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金融業也面臨着新考驗,同時迎來了新機遇。
第一,建設“金融強國”的機遇。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目標: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縱觀全球金融發展史,金融強國無不擁有強大的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是金融強國建設的關鍵核心金融要素。
目前平安的很多指標和特徵,都符合金融強國中“強大金融機構”的要求。平安不僅是中國的頭部金融企業,也是全球頭部金融企業,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中名列第33位,蟬聯全球保險企業第1位,全球金融企業第5位 ;此外,平安還連續七年蟬聯Brand Finance全球保險品牌價值100強榜單第1位。平安管理的總資產,於2023年也達到了創紀錄的11.58萬億元。金融與經濟共生共榮,截至2023年末,平安累計投入逾8.77萬億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覆蓋能源、交通、水利等國家重大民生項目。
這樣一家世界級的民族金融航母,理應在建設金融強國中發揮重要作用。馬明哲作爲創始人、創辦人也有這樣的格局和胸懷。1999年他在平安新價值文化制定過程中提出,“中國崛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背後必有一批屹立全球的優秀民族企業作爲支撐,中國平安有信心、有信念成爲其中之一”。
第二,中國保險業迎來保險金融、醫療健康及養老市場的新藍海,整個行業也將出現全新的競爭格局和商業模式。
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全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達到了13.5%,在上海、江蘇等省份甚至超過了16%。中國人變富的同時也變老了,不僅對理財的需求大增,對醫療養老的需求也不斷上升。
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全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達到了13.5%,在上海、江蘇等省份甚至超過了16%。中國人變富的同時也變老了,不僅對理財的需求大增,對醫療養老的需求也不斷上升。
馬明哲在今年的年報董事長致辭中強調,從初心出發,專業讓每個家庭擁有平安。相信未來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將是能夠有效解決行業挑战、滿足市場需求、實現人民向往的企業。平安據此已經形成了清晰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战略,要做“富國銀行+聯合健康”的升級版。
平安確定的新模式——“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抓住了當前最大的需求、最大的風口。
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平安目前不僅是最大的綜合金融集團,還在醫療養老上整合了巨大的資源。一系列數據可以佐證平安在醫療方面的實力和能力:平安內外部醫生團隊超 5 萬人,合作醫院數超 3.6萬家,已實現國內百強醫院和三甲醫院 100%合作覆蓋,合作健康管理機構數超10萬家,合作藥店數達 23萬家,專屬家醫和養老管家提供 7*24 小時服務,保證服務響應速度和質量。
也就是說,平安正在重構保險企業、金融企業乃至醫療養老行業的底層邏輯,由於有中國的海量市場爲依托,平安巨艦即將駛入是一片巨大的藍海。在重構底層邏輯、推動平安新一次跨越的過程中,馬明哲能否長期掌舵非常關鍵。
第三,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全面到來,科技將深度重塑金融行業。
過去這些年,平安在金融科技上領先同業,這是平安飛速發展的基礎。平安目前擁有2萬多名科技开發人員、超3000名科學家;集團申請的科技專利累計達51,533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
平安醫療健康專利申請數也位居全球第一位,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醫療數據庫之一,精准診斷覆蓋疾病近5,000種,還在積極搭建領先的遠程診療平台。
正是靠着科技進步,平安率先實現了“一個客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綜合性金融集團的規模效應得到了充分發掘。
資本市場萬億市值的都是科技型企業,背後AI、數字化是大趨勢。金融業也不能置身事外,這將考驗管理層的競爭力、前瞻战略。
馬明哲一直重視最新科技手段在金融行業的應用,他曾明確提出:全面數字化將成爲平安可持續發展的“壓艙石”與“領頭雁”。從最早的“用科技改變傳統金融”,到“金融+科技”、“金融+生態”布局,再到先知、先覺、先行,數字化賦能企業經營、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平安一直步步緊跟數字化與科技發展進程,領跑數字化、智慧化變革。
外界評價,平安科技創新的第一驅動力是用靈魂入股平安的企業創始人馬明哲。如果沒有馬明哲的“極客思維”,就沒有平安的今天。
生於1955年的馬明哲今年將滿69歲。在比較幾位世界級企業創始人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往往是在69歲之後迎來的“更大成功”。
巴菲特的69歲是1999年,如果他那時選擇退休,成就顯然要小很多,公司市值只有目前的十分之一;貝爾納·阿爾諾的爆發期,也是在69歲之後,尤其是最近4年(71到75歲)。任正非最精彩、最廣爲認知的一次“帶領華爲走出危機”,是在他的75歲到80歲。李嘉誠的情況也基本如此,他是在1997年滿69歲的,後面發生很多故事大家都知道,不用我贅述了。
有一個細節非常有趣,股東大會兩次熱烈的掌聲都與馬明哲有關。面對一位持股15年的H股股東詢問如何考慮分紅與回購,馬明哲直言感謝股東這么多年“不離不棄”,他耐心地解釋,“平安是成長型公司,有限的資金要兼顧公司發展、股東分紅、股票回購幾方面,公司一直在尋找平衡,找到一個市值管理最佳的路徑……管理層要做好股東的打工仔。雖然工作還是有點累,但是股東的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爲股東創造價值是我們的追求!”話音未落,現場掌聲雷動。股東對馬明哲“常青樹”的期待,與馬明哲“爲股東持續創造價值”的追求,可謂雙向奔赴。
對於有活力、有遠見、有使命感的創始人來說,生命之樹常青、事業之樹常青、企業之樹常青,追求永無止境。期待馬明哲能領導平安,走向更大的輝煌!
注:本文照片獲視覺中國授權使用。
來源:行業資訊
標題:從創始人到“常青樹”:由華爲、平安看大企業的創始人,永遠“無休”?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938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