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牌塑造彰顯“上海文化”標識度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4-19 17:00:38 熱度:10

導讀: 有一種共識正在上海形成:文化是軟實力,也是發展的硬道理。而品牌塑造可謂彰顯“上海文化”標識度與影響力的有力舉措。 昨天,上海文化品牌大會在上海圖書館東館召开。大會以“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打...

有一種共識正在上海形成:文化是軟實力,也是發展的硬道理。而品牌塑造可謂彰顯“上海文化”標識度與影響力的有力舉措。

昨天,上海文化品牌大會在上海圖書館東館召开。大會以“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上海文化品牌”爲主題。會上,100個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最佳案例按最具影響力、最佳創新發展、最佳融合發展、最佳海外傳播、最受市民歡迎五個維度正式揭曉。

自2018年起,上海已連續三輪开展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工作創新案例選編,共徵集案例近千個,選編典型案例300余個。本次發布的已是第三輪案例選編,涵蓋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理論研究傳播、城市精神品格弘揚、海派文化研究傳承、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文化文藝創作、文化節展活動、“文化+”深度融合、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創意產業、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利用、江南文化研究發掘等領域。

見證百個最佳案例發布,與會者紛紛表示,這是“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一次階段性成果展示,也是新徵程上打造文化自信自強上海樣本的一次集結號。

賡續城市文脈,建設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

放眼全球,各個中心城市無一不以文化而興盛。深耕上海文化沃土,賡續城市文脈,建設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上海需要亮出一批具有鮮明標識度、較高美譽度和傳播度的文化品牌。

深耕紅色文化無疑是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重中之重。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薛峰表示,讓紅色資源真正“活”起來、“熱”起來,既要挖掘用好紅色資源,也要面向未來不斷推陳出新。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开後,中共一大紀念館紅色講師團組建,推出“二十大代表講二十大”專題黨課與“黨性教育系列專題課”,現已講述347場。而《新的新青年》《青春之中國》《紅夜》等情景黨課、沉浸式戲劇《思南路上的槍聲——向着光明前行》等創新舉措,讓紅色資源與青年人雙向奔赴。

在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黨總支副書記、副總裁楊佳露看來,藝術節始終以藝術性、國際性、人民性擦亮品牌,其實與上海這座城市的秉性相契合。“22屆以來,藝術節網羅了全球國際天團來滬演出,同時積極扶持國內原創作品在藝術節舞台上亮相,更以‘藝術天空’品牌打造沒有圍牆的劇院。”富有魅力的品牌吸引海內外觀衆奔赴上海。

立足人民城市,凸顯城市文化建設人本價值

展开全文

如果說此次案例發布有不少體現着“專業嚴選”,那么最受市民歡迎案例則是百分百的“市民之選”。上海市民文化節、市民藝術夜校、豫園燈會、上海書展、上海櫻花節等,全部由市民投票選出。這項“民選”彰顯了這座人民城市堅守爲民發展之本,爲市民群衆打造詩意棲居、浪漫生活、美好家園的初心。

上海市民文化節的品牌有口皆碑,爲廣大市民的審美追求代言。“人民城市、人人出彩”的市民文化節經多年培育,已成了上海市民認識美、體驗美、展示美、創造美的公共舞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全民大美育在上海深入人心。尤其近兩年,以延時开放、公益收費爲特色的市民藝術夜校火爆出圈。

同樣爲市民口口相傳的還有豫園燈會。自1995年首次舉辦,豫園燈會實現了從國家級非遺到文化藝術IP的時代轉身。上海豫園旅遊商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首席文化官陳佳介紹:“我們以文化爲載體,以中國燈彩爲媒介,向全球觀衆講述了真實生動的中國故事、中國文化。2023、2024兩屆豫園燈會全球遊客到訪量超820萬人次,總傳播量突破百億。”

开放融合包容,創新城市形象的國際表達

倘若要爲100個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最佳案例提煉相似之處,應邀參加品牌大會的武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沈壯海給出三個關鍵詞:开放、融合、包容。在他看來,這些品牌打造尤爲注重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融合發展,注重協同創新,以文商體旅展的融合實現文化品牌價值的溢出效應;同時堅持开放和包容之道,在全球敘事中創新上海城市形象的國際表達。

近年來,上海博物館突出“以史增信”,持續聯合全國各相關文博機構,系統展示中國考古工作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突出成就,“何以中國”已形成一股文化熱潮。“國際範”也是上博品牌創新的一大亮點。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介紹,“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等一系列融通古今中外的系列大展,展現着來自不同文明、文化和地域的藝術,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

自上线之初,上海城市形象資源共享平台“IP SHANGHAI”便用視覺語言服務城市外宣,匯聚海內外目光。作爲上海市政府新聞辦推出的全國首個城市形象資源共享平台,IP SHANGHAI上线兩年多,聚集了數字資源上百萬、專業創作者3萬多人、入駐機構800多家,海外账號年觸達5600萬個,初步建成一個資源共享平台、內容共創平台和國際傳播平台,在數字世界塑造上海形象。

文:王彥

圖:範家樂

編輯:範菁

責任編輯:邢曉芳



標題:以品牌塑造彰顯“上海文化”標識度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184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