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大規模設備更新將催生“乘數效應”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3-30 00:50:46 熱度:59

導讀: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陳思琦 深圳報道 “我個人比較重視兩項政策,可能起到一定的抑制波動作用:一是鼓勵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二是超長期特別國債。”3月28日,中國(深圳)綜合开發研究院院長樊...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陳思琦 深圳報道

“我個人比較重視兩項政策,可能起到一定的抑制波動作用:一是鼓勵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二是超長期特別國債。”3月28日,中國(深圳)綜合开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在馬洪基金會“問勢2024”理事報告會上表示。

會上,樊綱以《克服短期波動,推進長期增長》爲題作主旨演講。他認爲,經濟周期與設備折舊周期基本同步,大規模設備更新將有效帶動需求增長,產生“乘數效應”;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則有助於解決金融債務與財政債務功能錯配、投資回報期限錯配等問題。

推進長期增長,關鍵在於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樊綱認爲,要從創新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發揮企業核心作用等方面入手,加快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同時,要破除“小院高牆”,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开放,吸收更多知識和技術外溢。

(樊綱/主辦方供圖)

以大規模設備更新催生“乘數效應”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樊綱認爲,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面臨需求疲軟、房地產市場波動、地方債務等問題,5%的目標並非沒有挑战。而他關注到,今年以來有兩大政策釋放了明顯的“樂觀”信號。

3月13日,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發布,目標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

樊綱認爲,設備更新之所以值得關注,是因爲經濟周期與設備折舊周期是基本同步的。機器設備大規模更新換代,將帶動需求(如固定資產投資、就業)大幅增加,經濟隨之恢復景氣;隨着設備更新完成,需求下降,經濟周期則轉爲衰退。

“政府提供少量補貼、銀行提供一些貸款,鼓勵人們去买設備,這就擴大了需求。买了設備,制造設備的工廠就要买零部件,鋼材企業又去买其它,一輪一輪,就產生了乘數效應。汽車、家電以舊換新,也是同理。”樊綱解釋道。

在這方面,國資國企應發揮帶頭作用。樊綱表示,國有資本作爲公共資本,其重要職能是提供公共物品、增加公共利益,而當前我國最需要的“公共物品”是宏觀經濟穩定。國企若能“多做一點”,爲宏觀經濟創造更多需求,產生的宏觀效益將遠遠超出單個企業的微觀效益。

展开全文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從今年开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战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樊綱提到,地鐵、高鐵、公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建成後將帶來GDP整體提高、稅收增長等長期效益,但項目回報往往要30年、50年甚至更長時間。而金融貸款通常要求5-10年就產生回報,由此產生了“時期錯配”和“功能錯配”,長期國債則有助於解決錯配問題。

發揮“後發優勢”

演講後半段,樊綱轉入了對當下最火的概念——新質生產力的探討。

他認爲,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形成更好的創新生態,使顛覆性技術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

“首先要改革教育體系,讓更多人有志於做基礎研究,不是爲‘五鬥米’而學習,而是爲好奇心。”樊綱認爲,真正的創新總开始於一些“不着調”的事情,需由好奇心而非物質驅動。

樊綱繼續談到,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的另一重點是知識產權保護,即尊重企業和科學家的勞動成果,允許其獲得一定的壟斷收益。

同時,要注重發揮民營企業在創新領域的靈活性、自主性和持續性作用,克服“所有制歧視”“規模歧視”等,形成以企業爲核心的創新機制。

“創新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民營企業有更強的動力和激勵,敢於冒險、試錯,因此更能捕捉到市場上轉瞬即逝的機會。”樊綱說。

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還需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开放。

樊綱提到,曾經我國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是廉價勞動力,而這一要素優勢相對“初級”,近些年正在喪失。要快速提升要素結構,應注重發揮“後發優勢”,即用更短的時間、更低的成本,學習、引進、消化、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知識和技術“溢出”。

他認爲,美國等國家的“科技遏制”战略正是要切斷知識溢出的各種渠道。這要求我國开展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對外开放,包括對更多國家、更多企業和產業开放,由此突破“小院高牆”,真正實現生產力的躍升。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標題:樊綱:大規模設備更新將催生“乘數效應”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5751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