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麥積煙雨 遇見“東方微笑”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1-22 09:00:12 熱度:16

導讀: 穿越麥積煙雨 遇見“東方微笑” 煙雨籠罩下的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摩崖大佛。 展开全文 麥積山石窟第133窟小沙彌立像,被譽爲“東方微笑”。 煙雨蒙蒙中,西秦嶺支脈小隴山深處,一座形似“麥垛”的孤...

穿越麥積煙雨 遇見“東方微笑”

煙雨籠罩下的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摩崖大佛。

展开全文

麥積山石窟第133窟小沙彌立像,被譽爲“東方微笑”。

煙雨蒙蒙中,西秦嶺支脈小隴山深處,一座形似“麥垛”的孤峰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絕壁之上密如蜂巢的古老窟龕和摩崖大佛如同开了“柔光濾鏡”,在四周青山翠谷映襯下,呈現出一幅唯美的詩意畫卷。不同於莫高窟的幹旱荒漠,被譽爲古秦州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是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帶給遊客最極致的文旅體驗。

被譽爲“東方雕塑陳列館”

歷史上,天水居於隴右,古稱秦州,是長安以西的絲路重鎮。當佛教沿着絲路傳入中原時,天水也成爲內地最早开展佛事活動的地區之一。

1600多年前,篤信佛教的後秦皇帝姚興在麥積山开窟造像,後經10余個王朝的接續營建與重修,現存大小窟龕221個、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1000余平方米,被譽爲“東方雕塑陳列館”。

這些採擷了歷代藝術精華的泥塑彩繪作品,集中陳列在麥積山崖之上熠熠生輝,千百年來迎接往來商旅,成爲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登上凌空飛架的棧道,靠近洞窟凝望,一尊尊造型獨特、形神兼備的泥塑彩繪栩栩如生,令人嘆爲觀止。

“許多塑像以柳眉細目、薄脣小口、面帶微笑的形象示人,因此我們麥積山又叫‘微笑佛國’。”聽着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講解員黎澤坤的講解,記者進入到第133窟內,見到了著名的麥積山“東方微笑”小沙彌立像。

這尊高不過一米的小沙彌,能從一衆佛陀、菩薩、弟子、侍者等造像中脫穎而出,成爲麥積山最具標志性的“表情包”,得益於他那細眯的雙眼和淺淺的微笑,好像能超脫煩惱,喚起人們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遠離城市喧囂,感悟石窟藝術之美。近年來,石窟寺、博物館等歷史文化底蕴豐厚的景區越來越受年輕人追捧。來自廣州的遊客彭兆旻和丈夫曾是程序員,他們辭職後,便沿着古絲綢之路自駕,开啓了一場期待已久的文博休闲之旅。

“以前看過紀錄片,對麥積山石窟很向往,真正走進洞窟,腦海中的塑像和壁畫躍然眼前時,這種感覺還是很震撼的。”彭兆旻說,尤其是看到一些造型精美的泥塑彩繪在歷經千百年風雨洗禮後,依然能綻放迷人微笑,令人十分震撼。

一幅美好和諧的山水石窟畫卷

沿着懸崖棧道拾級而上,穿越煙雨迷蒙行至一處寬敞的平台,便抵達了第4窟,又稱“散花樓”。只見這裏遊人如織,有人仰望高大的天王造像,有人湊近拍攝有7尊造像的佛龕,還有人憑欄遠眺雲霧繚繞的林海。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夏朗雲介紹,第4窟是麥積山最大的宮殿式洞窟,工匠直接在砂礫巖上开鑿成宮殿形狀,採用高規格的建築屋頂設計,石柱表面打磨得像玉制品一樣光滑。

“每一尊塑像是有生命的,在修復過程中,他能和你產生互動,看着他生病了,你就想千方百計把他治好。作爲石窟保護人,我們最希望的就是看到麥積山石窟‘微笑永駐’,持久綻放藝術魅力。”暖色的燈光照亮洞窟,身着工裝的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保護研究室文物修復師牟常有正在默默修復一尊佛像的蓮花底座。

近年來,經過加固、修復、滲水治理和生物防治等保護工作,曾飽受“水患”“鳥患”摧殘的古老石窟,如今得以和大自然融爲一體,形成美好和諧的山水石窟畫卷。

“麥積山石窟是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鑑和各民族交往交融的結晶。目前,我們正在着力深挖絲綢之路文化內涵,做好麥積山石窟藝術價值的創造性轉化,讓這份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活起來’‘火起來’,使得整個麥積山大景區成爲人們欣賞石窟奇觀、品鑑絲路文化的旅行聖地。”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所長李天銘說。文圖均據新華社



標題:穿越麥積煙雨 遇見“東方微笑”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628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