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融數據平穩收官,貨幣政策仍有調整優化可能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1-13 00:51:18 熱度:35

導讀: 2023年金融數據平穩收官。2024年1月12日,人民銀行公布2023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其中,2023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35.5...

2023年金融數據平穩收官。2024年1月12日,人民銀行公布2023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其中,2023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35.59萬億元,比上年多3.41萬億元。2023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378.09萬億元,同比增長9.5%。此外,截至2023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92.27萬億元,同比增長9.7%。

在分析人士看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量增、質升。2023年12月新增信貸、社融均符合預期,而從全年來看,在政策有力支持、穩信貸和寬財政疊加作用下,2023年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有效鞏固了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展望2024,貨幣政策具有進一步調整優化的潛力和可能。

消費和樓市仍在修復

根據人民銀行披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12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42.24萬億元,同比增長10.1%。人民幣貸款余額237.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

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4.3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7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55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7.9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92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57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410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928億元。

再具體到2023年12月來看,人民幣貸款增加1.17萬億元,同比少增2401億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同比少增,但環比2023年11月新增規模1.09萬億元有少量增長。

“12月新增信貸符合市場預期,符合季節律動”,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解釋道,12月新增信貸同比少增,主要由於今年信貸投放明顯靠前,金融機構積極備战“开門紅”。同時,國內消費和樓市仍處於修復階段,也一定程度影響企業整體貸款決策。

事實上,這一變化也與2022年同期的基數明顯偏高有一定關系。“值得關注的是,國內積極推動信貸結構優化,積極盤活存量貸款資源,因此,在關注信貸總量變化的同時,更需要關注信貸結構變化與信貸政策效率提升。”周茂華說道。

2023年12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916億元,同比縮量3721億元,環比增加69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63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612億元,同比分別減少219億元、3498億元。

展开全文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指出,後續,在抵押補充貸款(PSL)增量資金的拉動下,對公中長期貸款仍有較強支撐。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三大政策性銀行淨新增PSL資金3500億元,將爲“三大工程”推進提供資金支持,帶動企業端貸款維持相對高位。

此外,2023年12月住戶貸款增加2221億元,同比增加468億元,環比減少704億元,零售貸款保持平穩。2023年12月以來,北上廣深一线城市樓市優化政策持續加碼疊加,提振了市場需求。在溫彬看來,後續,伴隨經濟內生增長動能增強,居民就業和收入預期改善,以及利率調降下居民房貸壓力明顯減輕,住戶端貸款失衡壓力將有所減小。

綜合信貸結構分析,周茂華表示,居民消費逐步復蘇,樓市需求整體偏弱;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企業融資需求偏弱一些,整體看,國內消費和內需平穩復蘇,但復蘇力度不夠強。

展望未來信貸趨勢,周茂華預測,考慮到基數效應,預計新增信貸月度存在波動,但整體有望繼續高於趨勢值;接下來,除了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制造業、科創企業、綠色發展、重點項目、三大工程等重點新興領域都將是信貸投放重點領域;房地產市場企穩復蘇對信貸帶動作用明顯;信貸有望保持適度增長。同時,在政策引導下,今年信貸投資節奏有望繼續適度靠前。

新增社融符合預期

相比於平穩延續的信貸,在分析人士看來,2023年12月的新增社融同樣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35.59萬億元,比上年多3.41萬億元。2023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378.09萬億元,同比增長9.5%。

據此計算,2023年12月新增社融1.9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169億元,受政府債繼續上量與基數效應等影響,社融增速延續回升至9.5%。

“12月社融平穩增長,主要源於實體經濟信貸平穩增長的同時,政府債券淨融資增加提振。”周茂華說道。與此同時,社融增速與名義GDP和通脹目標基本匹配,反映國內金融環境保持適度寬松,繼續爲經濟復蘇提供有力支持;2023年市場利率中樞整體下移,整體圍繞政策利率附近波動,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

表內融資方面,溫彬分析,社融口徑下人民幣貸款增量穩定,境內美元流動性趨緊狀態緩釋下,月內外幣貸款延續同比少減態勢,二者合計新增1.04萬億元。直接融資方面,伴隨萬億增發國債加快落地,對政府債供給形成較強支撐,12月政府債淨融資依然高達9279億元,同比大幅多增6470億元,仍爲社融主要支撐。企業信用債融資雖淨減少,但由於2022年12月債市波動導致企業信用債淨融資大幅萎縮,使得企業債同比對社融仍是正貢獻。12月企業債券淨融資-2625億元,同比大幅少減2262億元。

此外,在貨幣供應方面,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92.27萬億元,同比增長9.7%;狹義貨幣(M1)余額68.05萬億元,同比增長1.3%。流通中貨幣(M0)余額11.3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全年淨投放現金8815億元。

不過,M2-M1剪刀差依然維持高位。對比2022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66.43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7.17萬億元,同比增長3.7%。周茂華指出,M1同比低於常年水平,反映定期存款佔比偏高,這與我國經濟所處的階段有關——2023年我國經濟處於疫後恢復的第一年,經濟活動在逐步修復中,實體投資和消費仍不夠活躍影響貨幣派生機制;同時,房地產市場低迷表現也對M1方面構成影響。

但業內仍對經濟恢復表達樂觀態度與信心。周茂華表示,從趨勢看,經濟活力恢復與宏觀政策支持有望帶動國內金融數據改善,穩健貨幣政策略偏積極。溫彬則進一步預測,2024年PSL等結構性工具投放預計還將持續,促進形成實物工作量,助力穩投資和穩增長,改善經濟增長預期,並有效帶動以M1、M2和社融等爲代表的信用指標穩定向好。

2024年貨幣政策或“穩健略偏松”

“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在政策有力支持、穩信貸和寬財政疊加作用下,2023年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有效鞏固了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談及對2023年信貸、社融等數據的總體感受,溫彬如是說道。

多位分析人士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全年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量增、質升。不僅體現在信貸總量合理增長,結構持續優化;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更可以關注到的是,政策靠前發力,總量與結構並重。周茂華指出,爲平衡經濟多個目標,提升政策實施效率,2023年在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增長的情況下,更加注重金融資源配置結構優化,引導信貸與金融資源流向薄弱環節與重點新興領域。

“總體來看,2023年金融爲實體經濟支持服務的力度進一步加強,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持續提高。”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2023年我國加快調整優化宏觀政策,出台一系列穩增長、擴內需的政策措施。特別是下半年开始,政策組合拳加快落地實施力度,疊加效應逐步顯現,進一步提振了經營主體的信心和預期。

董希淼進一步指出,同時要看到,雖然目前國內經濟加快恢復的跡象增多,多項經濟指標回升,但恢復的態勢並不十分穩固。特別是經營主體的信心和預期仍在恢復之中,需求有待進一步提振。

面對風險與挑战,“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是未來金融工作的重要方向。

在1月初舉行的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其中就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准有效。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包括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注重新增信貸均衡投放,提高存量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確保社會融資規模全年可持續較快增長。價格上,兼顧內外均衡,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在周茂華看來,2024年貨幣政策或“穩健略偏松”,預計呈現總量適度、重視結構優化,靠前發力,靈活運用多種工具的幾方面特點。國內經濟復蘇不平衡,提升政策精准質效及兼顧內外均衡,政策需要供需兩端發力,客觀上要求發揮多種工具優勢,提升政策實施效果同時,有效防範潛在風險。另外,復雜內外經濟形勢,國內貨幣政策在力度、節奏、工具選擇上需要保持一定靈活性。

董希淼強調,從內外部環境看,2024年貨幣政策具有進一步調整優化的潛力和可能。下一步,應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量價並舉,長短結合,繼續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進一步穩定經營主體信心和預期,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各類經營主體特別是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的支持服務,以更大力度支持金融機構做好五篇大文章,爲2024年經濟實現良好开局和持續回升奠定基礎。

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 董晗萱



標題:2023金融數據平穩收官,貨幣政策仍有調整優化可能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421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