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0-31 16:58:09 熱度:9
變成“沈陽方城”之後的中街人少了許多,好多店都關門了,只有夜市小喫攤稍微熱鬧些。我發現沈陽真的特別偏愛“青年”,不僅有青年廣場和青年公園,連遊客必逛的景點中街,都是青年友好型街區。整個社會都在討好年輕人,可街頭的老年人還是越來越多。不想上下爬樓梯去坐地鐵,就搭三五分鐘來一趟的公交車,在沈陽老城區闲逛,交通十分便利。
沈陽的秋天確實美不勝收,方城內外皆是美景。無論是充滿異國風情的小南天主教堂,還是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長安寺、太清宮和沈陽故宮,都籠罩在濃濃的秋日氛圍當中,隨手拍都好看,現在不來真的要再等一年了。
小南天主教堂
位於沈陽方城外的小南天主教堂,俗稱“洋樓”,始建於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教堂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典型的哥特式建築,由法國巴黎大學畢業的梁亨利神父設計,法國傳教士方若望動土興建。這座教堂不僅是宗教信仰的象徵,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這裏除了附樓略帶民國氣息,教堂主殿完全是歐式風格,滿滿的異域風情。
還記得當年我看到修女美美的衣服和周遭美好的環境確實心向往之,如今教堂內外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裏面开了咖啡廳,外面則有了市集,下沉廣場也修繕得十分漂亮。可見旅遊的發展,確實能影響改變當地人的生活。
長安寺
沈陽的長安寺位於方城的北門邊上,著名的中街就在附近,這座與唐朝首都同名的寺廟相傳是唐太宗李世民東徵高麗路過沈陽時命尉遲敬德督建,取名長安寺,寓意“長治久安”。故民間傳言“先有長安寺,後有沈陽城”。長安寺不僅是沈陽的佛教活動場所,也是研究曹雪芹家世出身的重要史料。
秋日的長安寺比起冬天更顯靈動,金黃色的銀杏葉與古建築相互映襯,有一種獨特的中式美感。令我感到詫異的是,東北佛道教雖然也匯聚在同一處,但拜佛確實更加靜心虔誠,注重修行。整座寺廟氣氛平和,人也不多,逛起來感覺很舒服。從長安寺步行到中街僅5分鐘左右,是鬧市之中難得的一處清幽福地。
太清宮
沈陽方城角樓邊上的太清宮原名三教堂,始建於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是東北道教活動的中心,也是第一叢林,和佛教的長安寺形成了鮮明對比,這裏熱鬧多了,香火特別旺,求籤解籤的信衆排了一整條長隊,大多是年輕人。門票2元,即使不拜神許愿,進來參觀也算是捐功德了。
這座太清宮的格局和普通的寺廟道觀不同,大門朝東,一進門有好幾條通路,正對大門的第一座建築是關帝廟,後面是老君殿,接着是呂祖廟、玉皇殿和三聖廟,都需要上樓才能參拜和求籤,不少信徒都是誠心來祈愿,可見道教信俗在東北地區的沈陽也是非常受歡迎的。
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由努爾哈赤時期的天命十年开始修建,最初作爲議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後經皇太極擴建,成爲清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清遷都入關後,沈陽故宮成爲“陪都宮殿”,以其“龍興重地”之地位受到歷代帝王的重視,建築風格融合了滿族、蒙、藏、漢等多民族特色,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體系。
沈陽故宮不僅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築群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如今也是來沈陽必打卡的一處景點,順便帶動了整個沈陽方城的旅遊發展,不少遊客會在故宮附近租衣服做妝造,扮成歷史人物在故宮內外拍攝穿越時空的旅拍寫真,大街上滿是格格和娘娘,自成一道風景。
彩電塔夜市
如果問沈陽本地人更喜歡去哪個夜市,位於沈陽電視塔下的彩塔夜市必須有姓名,彩塔夜市的攤位種類豐富,不僅有來自全球的特色美食,還有許多本地小喫,包括本溪豆皮、大腰子、凍梨等。這些小喫雖然看着不起眼,但味道非常好,如本溪豆皮口感獨特,水豆味道香甜,大腰子外酥裏嫩等。此外,彩塔夜市還有苞米、烤鴨、炒燜子等其他美食。
和西塔夜市比,彩塔夜市的小喫種類更多,而且因爲出色的性價比也更受市民遊客的歡迎,逛了一圈我真的是眼花繚亂,就覺得肉串太大,分量太多,價格也是真實惠。我還看到其中有不少台灣小喫,在這逛喫的大多是年輕人,是來沈陽旅行不容錯過的一個夜生活好去處!
標題:正是賞秋好時節!漫步盛京之心,感受沈陽方城內外的曼妙秋色!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697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