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中央大街,到處都是歐式建築,卻是“被劃給”中國人的地方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1-11 16:55:53 熱度:14

導讀: 中央大街是哈爾濱地標,也是哈爾濱旅遊必打卡景點,這裏聚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等多種風格的建築71棟,可以說是充滿了俄羅斯和歐洲風情,或許你會以爲這裏起初這裏應該是俄羅斯人聚集的地方,這可就大錯特錯了,...

中央大街是哈爾濱地標,也是哈爾濱旅遊必打卡景點,這裏聚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等多種風格的建築71棟,可以說是充滿了俄羅斯和歐洲風情,或許你會以爲這裏起初這裏應該是俄羅斯人聚集的地方,這可就大錯特錯了,中央大街其實是道裏劃給中國人的地兒!

個中緣由,聽老靳給你慢慢道來!

中央大街其實是清末民初,哈爾濱辛酸的一部殖民史。

清末中國勢弱,沙皇俄國從19世紀80年代开始,酝釀建設一條穿過中國東北地區的鐵路。清朝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沙俄籤訂《中俄御敵互相援助條約》(簡稱《中俄密約》),允許俄國修築東清鐵路。

1898年8月東清鐵路正式動工,以哈爾濱爲中心,分東、西、南部三线,由六處同時开始相向施工。這時,來自關內及鄰省的勞工大量湧入哈爾濱,原松花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盡是荒涼低窪的草甸子,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开出一條土道,這便是中央大街的雛形。於是中東鐵路工程局將沿江荒地拔給散居哈爾濱的中國人,到了1900年,就成了中國人住的大街——中國大街。看,問題來了,本就是我國的土地,結果中國人中央大街地段成了劃給“中國人”的地界。

展开全文

日俄战爭結束後,也就是1905年,有些士兵留在了哈爾濱,其中有不少的猶太裔,他們憑借與生俱來的商業嗅覺迅速挖到了第一桶金,即中央大街兩側廉價的河灘地。

隨後,尤其是1924年,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在中央大街鋪上了方石,衆多外國人在此進駐經商,成了哈爾濱最繁華的商業街區。

外國人在此經商居住,當然建築也是按照他們的喜好所建,所以才有了現如今北起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廣場,南接新陽廣場,長1400米的近現代建築密集的老街。

中央大街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並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及現代多種風格市級保護建築13棟,是中國國內罕見的一條建築藝術長廊。至今仍保留有猶太人活動舊址、猶太總會堂(老會堂音樂廳)猶太總會堂(老會堂音樂廳)猶太醫院舊址、肖克庭院等與大街歷史差不多歲月的近現代建築。

歷史滄桑,如今我們徜徉在歐式風情的中央大街上,看着數不清的歐洲各國風格的建築,恍然猶如到了古老的莫斯科,但我們卻遺忘了這兒曾經是俄羅斯殖民過的地方,也是中國人被西方列強掠奪的歷史印記!

今昔往昔,當我們挺起了脊梁,便再也不會彎下!



標題:哈爾濱中央大街,到處都是歐式建築,卻是“被劃給”中國人的地方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098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