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成都華興正街上的百年老字號||荷平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2-03 08:58:28 熱度:5

導讀: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成都華興正街上的百年老字號 荷 平 到成都旅遊,不少遊客都愛去寬窄巷子、錦裏網紅街道打卡遊玩,而華興正街卻鮮爲人知。其實老成都人都知道,被包裝過的網紅街道無法尋找老成都的印記...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成都華興正街上的百年老字號

荷 平

到成都旅遊,不少遊客都愛去寬窄巷子、錦裏網紅街道打卡遊玩,而華興正街卻鮮爲人知。其實老成都人都知道,被包裝過的網紅街道無法尋找老成都的印記,這裏介紹的是華興正街。成都華興正街看起來是一條普通街道,可是這條街道上有幾家老成都人難以忘懷的“老字號”。

華興正街位於成都市錦江區,與蜀都大道一街之隔,站在街口就可望見春熙路,至今有100多年歷史。

成都市華興正街(蓬闲闲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這條百年老街聚集了成都市有名的老字號:郵電局、商業場、盤飧寺、悅來茶園。如今通過現代與歷史、潮流和傳統交融碰撞,正煥發出百年老街的全新姿態。

記得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在母親單位宿舍居住,常走這條街。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的單位離華興正街很近,也常常走這條街。這條街上承載着我太多的回憶,難以忘懷。

還是先從街口的郵電局說起吧。從太升南路進街口,往前走,有一十字路口,路口有一個郵電局,成都市的郵局數不勝數,可這家的郵電局不一般。仍保留了百年老郵局的風貌。

展开全文

20世紀80年代的暑襪街郵電局(圖源:成都市錦江區檔案館)

據《成都方志》介紹:1901年,北京總稅務司郵政總辦赫德指派漢口郵局的彭輔鈞、楊开甲和宜昌郵局的錢芝祥、楊文榜一同到四川开辦郵政。到重慶後,彭輔鈞、楊文榜、錢芝祥分別前往宜賓、樂山、閬中,楊开甲和其妻到成都,夫妻倆抵達成都後即進行創辦成都郵局的籌備工作。幾經周折,他們在小什字街(暑襪北一街和興隆街口)租得一所房屋。其機構人員極爲簡單,僅有華籍職工楊少荃等在郵局門口鳴鑼宣傳業務。

郵局在改革开放之後列名於成都首批22處文物古建築保護名錄。1998年停業進行全面維修,2007年被確定爲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樓在全面維修之後於2008年2月重新投入使用。

在童年的記憶中,郵電大樓的建築風格就別具一格。上百年了依然保持老式建築的風貌。

記得20世紀80年代,我常來這家郵局寄信,有時還發發電報。郵政業務從一般的寄信到今天的特快專遞、電子信函、郵政快件業務和恢復开辦了郵政儲蓄業務。無不使人感到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

成都市暑襪街郵局今貌(2024年3月28日蓬闲闲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從郵局再往前走,就是老字號“盤飧市”了。走到這裏,只見有一外賣窗口,人們排着隊买滷菜。店裏放着不少滷菜,鴨子、滷兔、排骨、雞爪、滷豬尾、豬耳、牛肉等,真是品種多樣。

盤飧市的滷制食品,用料精,講究火候,滷好的肉食品都糯軟適口,出售時又刷上香油,色香味都比一般的燒臘攤子高一個品位,深受喫貨青睞,每天顧客盈門。後來,該店爲了擴大銷售,在經營滷制食品的同時,又推出滷肉夾鍋魁。這滷肉夾鍋魁外酥內軟、滷汁爽口。

位於成都市華興正街的盤飧市(蓬闲闲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二樓上還有一餐廳,經營特色川菜。一到節假日還打擁堂,需要早訂餐。下午三點賣包子,更是供不應求,早早賣完。

“盤飧市”的滷肉比其他賣滷肉店稍貴些,但品質一直保證。

追溯“盤飧市”的歷史,“盤飧市”取自杜甫的詩句“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門口的對聯“百菜還是白菜好,諸肉還是豬肉香”,語言平實卻貼近生活,仔細體會不難發現其中包含的烹飪哲學和文字運用的技巧。

盤飧市門前的對聯(蓬闲闲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盤飧市”开店於1925年。一开始是創始人端着簸箕在悅來茶園(今錦江劇場)門口守着賣,到悅來茶園喝茶看戲的人买滷肉邊看戲邊喫。解放初,公私合營後,收歸國有。

成都的不少“老字號”小喫經過家族的換代以及如今商品經濟的影響,已經難以保持原汁原味的品牌質量。但“盤飧市”經過上百年發展,生意仍然十分興隆,名菜質量仍然保證,深受老百姓喜愛。

位於成都市華興正街的盤飧市(蓬闲闲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盤飧市對面就是百年老字號“商業場”了。商業場有上百年歷史。1907年,在四川勸業道周善培倡導下,修建勸業場,於宣統元年1909年4月22日建成开業。宣統元年(1909)三月初三,勸業場隆重开業。場內場外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市民們成群結隊、鬧鬧嚷嚷:“看新式勸業場去!”“买相因巴適的東西去!”勸業場於1910年5月18日改名爲商業場。形成了一條南北相通的街道,所以取名爲商業場街,但人們仍然習慣地稱它爲商業場。

成都市商業場華興街出入口(蓬闲闲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郭沫若曾寫下“蟬鬢輕松刻意修,商業場中結隊遊”的詩句贊嘆商業場,巴金在《家》中寫道:“覺新、覺慧參加進步活動所在地就是商業場。”李劼人筆下的商業場:“無論何時,都是人多如鯽,而生意頂好的,據說還是要數前場門樓上那所同春茶樓,以及茶樓下面那條寬廣樓梯之側的水餃子鋪”。這些流傳至今的佳作,說明商業場在20世紀初期就是熱鬧非凡的地方,再加上作家的妙筆生花更是提高它的知名度,使其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

1984年,爲了發展經濟,再創商業場輝煌,成都市東城區委主持商業場的重建工程,東城區向社會集資700多萬元,從拆遷、設計、施工到剪彩开業,用了不到兩年時間。新建的商業場舊貌換新顏。

20世紀80年代商業場开業(作者供圖)

記得20世紀80年代因單位和住宿都離商業場很近,經常去逛商業場。只見兩邊都是一家家服裝店,還有珠寶店,十分繁華熱鬧。

與商業場相鄰的還有兩家成都名小喫店“夫妻肺片”“賴湯圓”這些都是百年老店傳承至今。

成都市總府路夫妻肺片店(蓬闲闲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位於成都總府路的賴湯圓店 (蓬闲闲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盤飧市的隔壁就是川劇戲迷經常來看戲的悅來茶園。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曾在錦江區教育系統工作,錦江區的不少會議也選在這裏开會。

悅來茶園始建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悅來”取自《論語·子路》中“近者悅,遠者來”之意,以志遠近觀衆和茶客雲集於此之盛況。最早這裏有梨園祖師李隆基的廟宇,近代川劇史上最重要的演出團體“三慶會”在此萌芽並長期駐演。幾乎每一代著名的川劇藝術家、不少戲曲界梅花獎獲得者、民間戲曲藝人都曾在此演出,被票友們親切地稱爲“戲窩子”。

位於成都市華興正街的悅來茶園今貌(蓬闲闲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據李劫人小說:過去悅來茶園男女是分开的,進園使用不同的進出口,男賓從華興街正門入場,女賓在梓潼橋西街的側門進園。而且座位男女分开,男在堂廂,女在樓上,前面還拉上簾子……

新中國成立後,悅來茶園多次改道开門,根據杜甫的詩句“錦江春色來天地”更名爲錦江劇場,後來又由政府出資主持修建成立了川劇藝術中心,成爲成都市川劇院文化產業基地和川劇表演、研究、保護、傳承發展中心。

位於成都市華興正街的錦江劇場今貌(蓬闲闲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華興街上還有一個皇華館,爲明清時期府置接待差官與使者的機構,皇華是爲稱頌使臣之詞,出自《詩·小雅·鹿鳴之什》“皇皇者華”。民國時期改爲成都市警察總局,現爲成都消防支隊駐地。據說曾國藩來成都時曾住在皇華館。

成都華興正街上的“老字號”是成都市的一張名片,承載着老成都人的記憶,希望這些“老字號”能得到傳承保護。

來源:行腳成都

作者:荷 平

配圖:方志四川



標題:【記憶】成都華興正街上的百年老字號||荷平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0314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