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1-20 00:15:22 熱度:3
對於大城市的打工人來說,冬天就像是個無情的篩子,一刮風就給人類分了層。中產們早已披上了大鵝和蒙口,只待極寒天氣的降臨;而年輕人想給自己去商場置辦一身羽絨服,一翻價籤就會被兩三千的價格嚇一跳,從而只能和朋友玩上了“猜猜這件多少錢”的小遊戲。
爲了拾起過冬的面子,打工人們不得不到處琢磨“過冬神器”。搖粒絨曾被打工人奉爲“窮人的貂”,室內穿還能保持暖和,但一到室外就處處透風;而軍大衣和勞保服雖然抗風,但一裹上就像是在北大荒支農。
爲了在有限的預算內,尋覓一件稱心如意的冬季战衣,一群最懂性價比的年輕人,把目光投向了爸媽身上的老牌國貨——“縣城羽絨服”。
縣城羽絨服,指的就是曾經縣城女裝步行街裏的“羽絨三巨頭”,鴨鴨、雅鹿和雪中飛。這些品牌曾經是爸媽們冬季最愛的國產裝備,如今卻成了年輕人的“過冬低保”:百元的長款羽絨服,幾十塊的羽絨馬甲,價格便宜到讓人懷疑,鵝是不是自己拔的毛。
圖源:@下輩子按時睡懶覺
誰能想到,曾經落寞的國產縣城羽絨服,居然會在這個冬天再次翻紅,從而成爲了大城市打工人的“老實風穿搭”。
“不像那些大牌羽絨服,把設計費和品牌溢價都算在你身上,以至於最後羽絨服穿在你身上時,已經被薅過無數把鵝毛了。縣城羽絨服差不多就是工廠貨,不講究什么樣式,狠狠充上絨就完事了。”
有人說,國產縣城羽絨服的战鬥力,就像是寒風裏的大白菜,既便宜又抗凍。當國產大牌羽絨服充絨克數在100克出頭,就敢賣上兩千塊時,縣城羽絨服給你狠狠充上200克鴨絨,卻只要300塊左右的價格。
縣城羽絨服,也能成爲去東北旅遊的裝備/圖源:@卷卷補覺
在羽絨服的品牌已經成爲了社交貨幣的當下,這群穿縣城羽絨服的年輕人,則早已悟到了“一分價錢一分貨,十分價錢三分貨”的消費觀。
“別人穿大鵝是爲了體面,我穿小鴨是爲了保命。別管裏面裝的是羽絨還是羽毛,只求它扛得住寒風、對得起錢包。”
在羽絨服的品牌攀比鏈中,前有蒙口成爲了公認的“中產標配”,後有兩千塊的高梵成爲了“蒙口平替”,而縣城羽絨服則用均價兩百塊的價格,徹底跳出了比賽,直接开闢了另一條賽道。
年輕人一开始察覺到縣城羽絨服的好,往往是被它的價格俘獲。即使是曾經喊着“不是羽絨服买不起,而是感冒靈更有性價比”的年輕人,面臨着百元全款拿下羽絨服的誘惑,也就乖乖舉手就範了。
均價兩三百的縣城羽絨服,讓預算不足的年輕人也有了種“窮人乍富”的底氣。“一千塊的羽絨服我挑挑揀揀,仔細檢查充絨量、羽絨蓬松度和面料是否防水,而面對兩百塊的羽絨服,不管它是鵝絨,還是雞鴨鴿子聯名款,我對它的唯一要求就是別讓羽絨飛出去。”
圖源:@毅眼多少年
而开始對縣城羽絨服卸下心防,則是發現這些老牌國貨,早已被自己的爸媽穿在了身上。“它們曾經針對的客戶群體,都是縣城裏的貴婦和中年媽媽。這些品牌都經過了爸媽的慧眼認證,想必也不敢拿自己的信譽开玩笑。”
縣城羽絨服雖然樣式有些過時,但從不在質量上糊弄你。
“鴨鴨以前就是從事鴨毛加工的工廠,他們的充絨量極其豪橫,讓羽絨服仿佛像一個裝鴨毛的容器,跟麻袋沒什么區別;
雅鹿則是村辦服裝廠,雖然樣式土了些,但花上300塊,就能买到一件長及腳踝的羽絨服;
雪中飛則是波司登旗下的子品牌,品質自然也差不到哪去,價格卻幾乎只有它的五分之一。”
圖源:@Sopiaaaaa.
甚至有一些被品牌割了韭菜、於是縮減了過冬預算的中產,也开始买起了縣城羽絨服。“羽絨服本身就是一個款式不明顯的品類,反正穿起來都像是輪胎人。等你對品牌祛魅了以後,才會後知後覺地發現,實在沒必要爲了某個品牌logo,交上小幾千的時尚稅。”
“此外,羽絨服的價格差距,並不在於充絨量上,而是在於毛領、版型設計和品牌溢價上。如果你把羽絨服當成一件大棉被,那么設計上的溢價則可以能省則省。”
當其他戶外品牌,都在營銷自己的羽絨服,能在零下50度的天氣裏保持溫暖時,打工人卻早已對這套話術感到疲憊。
“沒有去南極旅遊的命,就不要操零下50度御寒的心。既然我唯一的戶外活動就是騎電動車,那么穿穿縣城羽絨服,也就差不多了。”
當城市裏的大牌羽絨服還在卷款式、卷設計時,縣城的“羽絨三巨頭”想要活下去,就只能卷性價比。
來自山東的95後北漂朱莉,曾經集齊了蒙口和大鵝的“中產兩件套”,本以爲穿上就能暖暖和和過個冬,結果就被北京的冬天狠狠教育了。
“大家穿的都是清一色的黑色長款羽絨服,主打的就是耐造不顯髒,你把動輒上萬塊的羽絨服穿在身上,就得把它供起來用。在食堂喫飯要脫,在戶外坐地上拍個照要脫,甚至擠地鐵的時候,沒座位都不敢上,生怕自己的羽絨服被身邊的人蹭髒,還得送去幹洗。”
一頓穿脫把自己折騰感冒後,朱莉徹底明白了,北京的冬天不需要花枝招展。不想再伺候牌子貨,朱莉把目光投向了爸媽身上的“縣城羽絨服”。
圖源:@阿花ya
在今年的雙十一,朱莉入手了一件鴨鴨的長款羽絨服,打完折後不到400塊。“你幾乎可以從縣城羽絨服的價格,來判斷它的充絨量。因爲這些品牌沒有那么多的設計感,因此就無法從這些方面溢價,只能把充絨量拉滿。”
“據說,鴨鴨羽絨服填充的鴨絨,還是什么波蘭白鴨絨。但北漂對羽絨服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暖和、耐髒、過膝即可。因此別提波蘭白鴨了,就算是我奶奶在鄉下養的鴨子,也無所謂了。”
圖源:@口耐滴思
大城市的人們,對一件羽絨服的幻想是“既可以穿着去抵御極寒,又能穿着它去徒步登山”。因此不僅在乎面料是不是Gore-tex,還得要求羽絨服有保暖黑科技。
但縣城羽絨服們,只會考慮到人們可能會穿着它騎電動車,因此就會用“物理保暖”的方式,用抗風的面料,再把充絨量打上去,甚至還會給羽絨服裝上反光條——不整那些虛頭巴腦的,反而讓這群中產徹底踏實了。
圖源:@郝开心
在上海某媒體工作的90後小船,曾經的衣櫃裏裝滿了某mara的羊毛大衣。“上海的冬天雖然陰冷,但也用不上大鵝蒙口,我不想在羽絨服上花太多預算,就隨便买了件雅鹿的短款羽絨服,剛剛好能扛住上海的冬天。”
縣城羽絨服,甚至還能成爲“孝心套餐”的一環。小船生怕自己在杭州的父母凍感冒了,就給爸媽买了老年人加厚款。“縣城羽絨服就像是奶奶縫的棉褲,生怕你凍着了。雖然外形看上去鼓鼓囊囊的,但暖和卻是真的。”
有人說,縣城羽絨服唯一的缺點,就是版型太過老土。“有些羽絨服版型太顯胖,有些則是讓你穿上後,像是20年前的韓劇女主角。”
但對於不想挨凍的年輕人來說,縣城羽絨服就像是一件過冬勞保,提供了恰到好處的體面。今年32歲的北漂塔塔,已經把縣城羽絨三巨頭买了個遍。
大牌羽絨服總是時尚博主在評測,而縣城羽絨服卻是你爸媽在評測的。“別的品牌總是宣傳自己有幾十年的歷史,但縣城羽絨服,卻是被自己的爸媽結結實實穿了幾十年,因此就有一種信任感。”
雖然有些便宜的縣城羽絨服,確實質量一般。但對於塔塔來說,冬天的保暖哲學,就是靠疊穿。“一兩百塊的羽絨服,可能不會太過保暖,但你可以以量取勝。把羽絨馬甲、羽絨內膽和羽絨褲都套在身上,一套下來也不會超過500塊。”
標題:打工人最強過冬裝備:100塊的縣城羽絨服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0055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