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0-19 00:10:15 熱度:12
電視劇《縣委大院》劇照
Oct.
18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白襯衫的幹淨、挺闊和穩重,和人們印象中的公務員氣質頗爲相符。
作者 | 關禾
前些年熱播的電視劇《縣委大院》將視角聚焦在基層公務員,劇中“紀錄片”式的真實細節讓觀衆直呼:“這哪是在看劇,這不是在沉浸式體驗公務員上班嘛?”
而來自演員的着裝更是頗有視覺效果——齊刷刷的白襯衫。劇裏的公務員無論开會還是走訪,都穿着白襯衫,就連剛走馬上任縣長的梅曉歌(胡歌飾)到了新住處,從行李箱裏拿出來的衣物也是一摞襯衫。
從何時起,襯衫成爲公務員的普遍着裝了呢?
影視劇中的縣委幹部們。來源/電視劇《縣委大院》劇照
爲什么公務員普遍穿着白襯衫?
01
從貼身內衣到紳士密碼
襯衫一詞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貼身內衣,二是指日常便衣,這也反映出襯衫作爲內衣和單衣的兩種功用性。
縱觀世界服裝史,西式襯衫(shirt)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男子所穿的“丘尼卡”(Tunica)。古希臘人的基本服飾是稱爲“基同”(Chiton)的長衫,分愛奧尼亞式和多利亞式。到古羅馬時期,愛奧尼亞式基同演變成一種連袖、寬敞的筒形衣,稱爲 “丘尼卡”。丘尼卡可穿內外兩件,內層短小,外層寬大。希臘人一般只穿單層衣服,而古羅馬人重視清潔衛生,習慣穿雙層衣服,內層的丘尼卡就逐漸演變爲長筒形“襯衫”了。
丘尼卡是由細薄亞麻布制成的無領套頭筒形長衫,樣式很像現代的T恤裙,原本爲古美索不達米亞的服飾,古埃及第18王朝期間傳入埃及並普及起來。這種最早在胸前精心打褶、束緊時形成一種披肩效果的筒形長衫,已开始體現出襯衫作爲內衣的保暖、清潔的功能,並稍帶一點裝飾性。
影視劇中的凱撒(左)裏面穿着的衣服屬於丘尼卡。來源/電視劇《羅馬》截圖
在古巴比倫和亞述地區,男子外穿包纏型袍服,內穿直筒形的緊身長衫,這種長衫有套頭式和對襟式,領口敞开很寬,不系扣,其邊緣一般帶有刺繡裝飾,下擺抽紗後把毛邊系結成流蘇,各種裝飾性的寬腰帶緊束腰身,突出了男子的寬闊肩胸。這種服飾雖然在外觀造型上簡單,但其樣式、穿着形式以及功用上已帶有一點現代襯衫的痕跡。
亞述高級祭司(左)與亞述國王(右)的服飾
一直到14世紀,諾曼人开始在領口裝一條細帶,把开口扎起來防寒,這成爲後來立領襯衫的先驅。與此同時,原本敞开的袖口也被細帶扎起來,這就出現了現代襯衫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袖克夫”(cuff),也就是襯衫袖子上那截單獨縫制的袖頭。
袖克夫示意圖
文藝復興早期,內衣已變短,在英語中已被稱爲shirt,即襯衫,指亞麻布制成的寬松白色內衣,一般是無領式,領型有圓形和雞心形,領口皺縮成窄窄的褶邊或用窄直的布條裝飾,袖口也有相應的褶邊。胸前常帶有西班牙黑絲繡花,在頸部和腰部收攏處用金线或紅黑絲綢繡上精美的圖案。
1540年,英國用麻和真絲制作的襯衫,領口和袖口都有細繩。現藏於V&A博物館
16世紀中期,西班牙風格的褶領在西方流行,襯衫的領口變小並提高成立領,領口周圍由細帶折成小細褶花邊。隨着流行趨勢的變化,細褶變得越來越寬大厚重,最終褶領從襯衣上脫離下來,成爲附加在頸部的獨立領子,即輪狀皺領—— “拉夫領”(Ruff)。這種領子一直流行到17世紀初期。
逐漸變大的“拉夫領”
17世紀前期,拉夫領去掉了支撐的金屬絲和無數的褶襉,向兩邊分开成平鋪在肩上的大翻領,平坦而柔軟。這種翻領很大,像一個小披肩,邊緣都有花邊。約從領口向下6-7cm處扣着一個鈕扣,下面則向兩邊敞开,或在領子的兩邊縫上兩條絹帶或捻成細线的飾帶,以代替鈕扣把領子在前面系住,飾帶打結並垂在領前。襯衫的袖子較長,袖口邊緣也有花邊或刺繡,露在外衣袖子的外面,和領口形成呼應,增強了裝飾效果和節奏感。袖口則翻折過去,成爲一種翻折袖。
相比於歐洲貴族繁瑣的花邊襯衫,民間的襯衫穿法已經跟今天非常接近。圖爲創作於1592年的卡拉瓦喬作品《削水果男孩》,現藏於英國白金漢宮
18世紀,男性服飾終於擺脫了濃重貴族氣的矯揉造作和繁瑣華麗,其設計風格向軍服看齊,趨於簡樸、整肅。1750年以前,法國男裝基本保持了17世紀末形成的由襯衫、長外衣、長大衣和短馬褲組成的套裝。襯衫趨向簡樸,袖子不再有繁瑣的變化和華麗的花邊,只是簡單地在袖口處扎緊,長出的部分形成傘狀的自然褶襉。領子變爲小翻領或小立領,大多數情況隱藏在領飾之下,不易被看到。襯衫的整體變得短小幹練,腹部沒有了多余的褶飾,造型樸素大方。
這一時期法國平民男子的裝束。來源/維基百科
法國路易十六時期(1774-1792),男裝形成了以襯衫、背心和長外衣爲套裝的三件套形式,正是現代西裝三件套的前身。外衣的袖口變得窄瘦細小,襯衫的袖子只露出一點點小邊,更爲利落樸素。到法國大革命時,襯衫更加平實,袖口的自然褶襉逐漸縮短以至消失,很少有花邊、刺繡等裝飾。 直到19世紀末,前邊开襟、從上到下用扣子系合的前开式襯衫在美國首先出現,從此結束了套頭穿襯衫的歷史。
當1793年時裝(左)遇見1778年時裝(右),繁復的裝飾消失了。來源/維基百科
在視覺對比上,西服、領帶、襯衫,在一松一緊之間體現出着裝者自身的自信瀟灑。在色彩上,西服搭配的襯衫也以白色爲主。 白色往往與純潔、樸素、直爽、幹練、高效務實的精神相聯系。從歷史的角度看,白色襯衣之所以常被認爲滲透着濃厚的紳士血統,正是因爲順應了這些屬性。從18世紀英國名紳布魯梅爾倡導以來,經過19世紀英國名貴柴斯特菲爾德伯爵的沙龍歷練,白襯衫成爲一種紳士的密符,也帶領开創了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的代名詞。
丘吉爾身着經典的西服三件套
工業革命以來,隨着資本主義的迅速崛起,商務社交場合逐漸增多,而只有穿白色襯衫才顯得高雅和體面,是因爲白色襯衫很容易弄髒,清洗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金錢,甚至需要經常更換白襯衫,所以這也成爲體現貴族自身價值和地位的重要手段。
02
當襯衫走入中國
實際上, 中國古代也有襯衫,在周代被稱爲中衣,後稱中單。然而,當今中國男式襯衫的款式與形式則起源於西方。近現代以來,中國進步文人紳士接受西方教育後开始穿着西裝襯衫,被世人稱爲“西裝教授”的胡適便是一例。
西裝革履的胡適。來源/胡適《胡適四十自述》
但大多數民衆並不適應穿襯衫。一直到20世紀70、80年代,西方的“西裝熱”趁着改革开放之風而來,與西裝搭配的襯衫也在中國大衆中流行开來。
1980年電影中的白襯衫。來源/電影《庐山戀》劇照
改革开放初期,襯衫作爲西裝三件套裏的重要組成,在內層扮演着特殊的作用。 對當時的國人來說,體面的襯衫是“知識分子”的象徵,多件襯衫倒換着穿更成爲讓人欣羨的奢侈行爲。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买新襯衫,在此情況下,“假領子”應運而生。襯衫的領子是整個服裝組成中最重要部分之一,古人制衣時就有“提綱挈領”之說,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領的重要作用。由於領子直接觸碰到頸部皮膚,它不僅是設計襯衫結構中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影響着人們的視覺焦點。“假領子”也叫“節約領”,套在毛衣和外套裏面只露出一截翻領,便可以假裝自己穿了襯衫,這可一度是標准的男性打扮。
而隨着經濟的空前活躍,男裝領先革新且帶動與西服配套的襯衫款式在中國流行,在色彩上擺脫了之前的暗色系。知識青年常衣着白襯衫,袖口裝圓頭袖克夫。國家領導人出席各大會議的衣着也從中山裝轉變爲西裝內搭白襯衫。從此,白襯衫成爲職場男士的重要服飾,內穿襯衫也推重白色純棉面料。
1992年,鄧小平在深圳爲高山榕澆水。除鄧小平外,其余官員幾乎均穿着襯衫西服。來源/《人民畫報》
20世紀90年代,襯衫有了正式與休闲的區別,襯衫袖口隨着襯衫風格的變化也隨之改變。直到21世紀,襯衫有歐洲的美式、法式、意式、英式以及中式多種風格,襯衫款式也分爲長袖襯衫與短袖襯衫。服裝設計師們牢牢抓住了市場和流行的變化,用柔軟的設計思維注入僵硬的男性形象,從單一化向中性化發展。時尚化的解構主義、復古風、oversize風、簡約風的男式襯衫也倍受青年男士喜愛。如今,襯衫步入產品風格細化時代,襯衫經歷了休闲化、時尚化等一系列風格的轉變,襯衫不單單是西服的配角,成爲男士衣着習慣的首選方式,擔當起整個服裝風格的擔子。
03
公務員的着裝定式
除了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公務員形象的認知更多源於影視劇。2003年的《絕對權力》和2022年的《底线》中,扮演女檢察官的斯琴高娃與飾演法院庭長的靳東都是一身佩帶胸徽式制服、白色襯衣系審判專用制式領帶。這是根據《人民法院審判制服着裝管理辦法》對於人民法院司法形象和幹警精神風貌有明確統一的規定。現實中,除了公安、檢察院、法院、海關、海事、漁政、市場監管等執法類崗位有統一制服之外,其他部門並無硬性規定, 《國家公務員行爲規範》裏對公務員的着裝要求只有4個字:儀表整潔。
《底线》中的審判員裝束。來源/電視劇《底线》劇照
但對於向來秉持低調樸素傳統的公務員來說,着裝卻不可隨意對待。自1993年《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出台以來,面對世界政治管理的現代化,我國採取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舉措,其關鍵是建立現代公務員制度,培養積極主動和精明能幹的公務員隊伍,建設以職業化體系爲核心的公務員制度。公務員越來越成爲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其個體形象直接代表了國家形象,在外交事務中顯得尤爲重要。
因此,機關幹部上班時穿得正式點,更能體現一種“精氣神”,對自己也是一種約束。試想一下,如果公務員穿得很隨意,則很難獲得群衆的尊重與信任,辦事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着裝不僅僅關乎個人的面子,更關乎政府的形象。因此,穿着不帶花色與商標的白襯衫,便成爲公務員最穩妥的着裝選擇,逐漸成爲一種不言自明的傳統。
政治制度與着裝規則相結合並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中國在周代便形成了“輿服制”,即貴族按等級使用馬車和服裝。盡管這種制度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但從服飾發展史來看,它表明了中國很早就進入了服飾定制時代。服飾的使用被列入國家制度之中意味着服飾已經具有了政治、文化和行政的內容,而不僅僅是穿着服裝的個人行爲,從國家行政制度建設來說,“輿服制”就構成了較完備的着裝規則傳統。
(北宋)《契丹使朝聘圖》,畫中官員均統一着裝。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
爲了應對各種情況,公務員的着裝以穩妥、正式爲佳,即白襯衣、黑褲子、黑皮鞋。目前,全國各地公務員上班時間約定俗成的着裝要求是:夏天,上身盡量穿有領子的襯衫或Polo衫,下身原則上不能穿短褲、超短裙;冬天,上身以西裝、夾克爲主,下身相應搭配。
一般公務員在中型會議室穿長袖白襯衫或長袖淺藍襯衫;小型會議穿短袖白襯衫或Polo衫;內部會議可穿日常衣服。
當然,這並非公務員着裝的“不二法則”,因爲越到基層,公務員的穿衣越沒有那么講究,甚至一些村幹部會穿得比較隨意,以拉近和群衆的距離。基層的工作環境常常風裏來雨裏去,雨天滿身泥,晴天滿身灰,白襯衫在這類工作環境反而顯得不食人間煙火。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不管在基層還是高層,不管是穿白襯衫還是Polo衫,公務員們都會選擇扎衣,顯得利落正式。
下了班的公務員趕緊把扎進去的襯衫拉出來放松放松。來源/電視劇《縣委大院》片段
近年來,許多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進一步把公務員的形象帶到大衆面前,我們會發現,白襯衫並非公務員的着裝定式。2003年的反腐打黑劇《大江東去》裏,飾演貪污腐敗的市長賀遠鵬的演員李幼斌留下了“公務員+黑襯衫”的經典形象——
來源/電視劇《大江東去》截圖
2017年《人民的名義》裏演繹的官場群像,展現了公務員的多種襯衫穿搭法,不過依然以白襯衫爲主。
襯衫穿在毛衣裏,以及制服襯衫。來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片段
前些年开播的《縣委大院》體現了基層幹部的接地氣式着裝,幹部們的襯衫通常不系領帶,扎在長褲中。
來源/電視劇《縣委大院》片段
白襯衫的幹淨、挺闊和穩重,和人們印象中的公務員氣質頗爲相符。但在現實中,由於工作特性的要求,不同崗位的公務員也會穿着方便的服裝,以整潔大氣爲基本原則。但在大型會議等正式場合,白襯衫依舊是公務員們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李當岐編著. 西服文化[M]. 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 2002.08.
王永剛.基於TDC公務員着裝規制與實務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
郭新梅,袁觀洛.淺述男式襯衫的源流[J].絲綢,2004(02):43-45.
庫偲雨,劉勇,李斌.改革开放以來中國男式襯衫變遷(1978-2021年)[J].服飾導刊,2022,11(01):46-53.
— THE END —
☀作者:關禾,本文選自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灼見熱文
◐◑上海市委大筆杆子“東方亮”,進京履新!回憶文稿起草:曾把天亮做信念!
◐◑別去!哀牢山最詭異的一幕出現了,根本不是跟在顏料師身後的熊…
◐◑《毛選》:人一旦开竅,所有事都有規律
◐◑如果不是毛主席,中國的版圖會變成什么樣?
◐◑東北雨姐事件大結局,最大的受害者出現了
標題:爲什么公務員普遍穿着白襯衫?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438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