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0-17 08:59:06 熱度:14
古城蘇州的風物,滿眼都是看不倦的風光景色,隨處可見的是畫橋煙柳和水榭亭台,而我更鐘情於那七裏山塘,喜歡那種溫婉細致的感覺,常醉憶其間,獨品其妙。
那天,我陪南京來的老弟再次來到山塘老街。我們走在尚未开發的一段古老街巷,河邊行人寥寥,漸漸地,輕輕碎碎的腳步讓人忘記歲月,連着心間的一些瑣碎的情緒也一起遺忘了。山塘的河道總體上看並不寬,窄窄長長的,臨河是一條青石鋪就的小巷,路面歷盡風雨和行人踩踏,光滑而明亮。巷邊依河而建的民居牆壁根處,年深日久,長滿了青苔,間或長出一些嫩草和幾枝小花,爲河道平添了幾分風姿。
我的心中,一直收藏着這樣一條巷子:巷子裏的風物、巷子裏的人情、巷子裏的故人,充滿着故事,這些久遠的故事,慢慢地滲透着我的心田。在這裏漫步,好像能聞到巷子中飄浮着吳儂軟語,有着一種親切和溫柔。那些坐在巷子納涼的居民,多爲年事已高的老人,他們坐在寂寥幽深的巷中,看着來來往往的過客,不悲不喜,好像是生活的旁觀者,沉靜於古老的空間,獨自怡然,這才是人景合一的姑蘇美景!
石橋楊柳岸,煙波畫船美。山塘之美,定也少不了橋的風情。七裏山塘的河道之上,架設了很多座橋。姑蘇的橋有太多的詩情。姑蘇小橋,接連交通的同時,也點綴着畫景,站在橋上,就是身處畫中,停留在這溫柔靜謐的畫裏,不懼人世消磨,無畏人來人往,讓人浮想聯翩,恍然間覺得,過往得失並不重要,唯有此間流水,才是寧靜的永恆。
與橋呼應的是河道兩邊的樓台。橋上的人,把想象的空間延伸到那些樓台庭院的深處,而樓內的人,也將情意牽連於橋上的人。或是,院內的人想從橋上走出去,去追逐外面精彩的繁華,那些在橋上准備遠行的人,終有一天,也會迷途知返,回歸寧靜,那些塵俗繁華的追逐能比得上這裏水橋相繞的美景嗎?
水橋相繞的除了民居,也有雅致的名苑。每每移步數百米,就會見到一些姑蘇特色的館閣,透出一分靈性的氣息。步入其中,其間除我與老弟,真是空無一人。這是典型的江南園林式館居,回廊和外牆上,常見一些小窗點綴,這些小窗,造型各異:梅花形的、扇面形的、六角形的,不一而足。這些窗子一般以薄磚青瓦爲飾,輔以綠色植物,從不同的窗子觀景,都是一幅獨特的畫面,觀後使人心舒神清。一間亭台,幾叢竹木,多建於曲欄回廊之處,別致地隱於樓閣之間,遙想坐於其中的古人,聽戲品曲,詩酒唱和,令人神往!
曾經無數次幻想,尋一處闲適之地,做一個散淡之人。如若可以,就應該在今生有限的時光裏,於山塘岸邊,煮茶釀酒,植蓮種梅,在蒼勁古樸的青松下,或是水邊的石桌旁,偶聚雅友,擺一擺茶道,唱幾句詩文,靜聽着身邊流水一般的時光慢慢流淌。不再去管那庐外匆匆走過的腳步聲到底是爲何奔波、奔向何處。慢慢地數着身邊的歲月靜靜老去,守着一份空白,也守着一份充實。
步遊山塘,用步履來丈量巷陌,就像是丈量自己的過往。沿着這長長的巷子走着,就會慢慢地找回自己。也許今生此時,很多事情,就在這步履之中,悄然放下。
(原載於《蘇州日報》2015年11月29日 A07版)
作者:劉崢
圖片:蘇報融媒記者 倪黎祥
編輯:小吉
標題:心中的山塘街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408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空山新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