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不是每個企業都要建設大規模AI算力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9-20 00:52:01 熱度:1

導讀: 【大河財立方消息】9月19日,2024年華爲全聯接大會在上海舉辦,華爲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從7個方面分享了華爲全面智能化战略的思考。 華爲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發表主...

【大河財立方消息】9月19日,2024年華爲全聯接大會在上海舉辦,華爲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從7個方面分享了華爲全面智能化战略的思考。

華爲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發表主題演講/圖片來源:華爲

徐直軍認爲,智能化必將是一個長期過程,而算力是智能化的關鍵基礎,過去是,未來也是。因此,智能化的可持續,首先是算力的可持續。人工智能正在成爲主導性算力需求,促使計算系統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需要的是系統算力,而不僅僅是單處理器的算力。這些結構性變化,爲華爲通過架構性創新,开創出一條自主可持續的計算產業發展道路,提供了機遇。

對此,徐直軍提到,華爲的战略核心就是,充分抓住人工智能變革機遇,基於實際可獲得的芯片制造工藝,計算、存儲和網絡技術協同創新,开創計算架構,打造“超節點+集群”系統算力解決方案,長期持續滿足算力需求。

大模型的技術突破大大加速了智能化的進程,一段時間以來,各行各業幾乎言必稱大模型,紛紛建設AI算力,紛紛訓練大模型。對此,徐直軍表示,這對於華爲這樣的算力提供商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但從長遠發展角度考慮,華爲始終相信,只有客戶的持續成功,才有華爲的持續發展。

徐直軍就幾個問題談了以下幾點想法。

第一,不是每個企業都要建設大規模AI算力。AI服務器,特別是AI算力集群不同於通用x86服務器,對供電、散熱等數據中心機房環境要求極高,且隨着大模型越來越大,AI算力也將走向更大規模,而且變化節奏快,AI服務器快速升級換代,數據中心機房面臨要么浪費、要么滿足不了需求的困境。

其次是,現在業界平均一到兩年推出新的AI硬件產品,迭代速度快,相比公有雲,企業受限於算力規模小,面對快速變化的大模型,比較難以讓每個代際的算力硬件獨立完成工作,而是希望多個代際產品混合使用來進行模型訓練,由此導致資源調度復雜度高,而且因爲歷史代際產品的“木桶短板”效應,拖累新一代產品性能的充分發揮,影響大模型訓練的能力。

最後是運營維護帶來的挑战,AI技術還處於成長期,技術變化快,多代際產品共存,對技能要求高,導致運營維護困難,對很多只具備傳統IT維護能力的企業而言是重大挑战。由於這些挑战在一段時間內將繼續存在,因此,徐直軍認爲,每個企業都要思考適合自己的獲取AI算力的方式,而不僅僅是建設自己的AI算力。

第二,不是每個企業都要訓練自己的基礎大模型。訓練出基礎大模型,關鍵是數據,而准備足夠多的高質量數據是很大挑战,基礎大模型預訓練數據量進入10萬億tokens量級,這對於企業來說,不僅意味着高成本,同時是否能獲取到足夠的數據量也是挑战。

其次,模型訓練難,基礎大模型參數量在持續增大,模型迭代和優化難度大,通常需要數月到數年時間完成模型迭代訓練。每個企業都應聚焦自身核心業務,自行訓練基礎大模型會影響AI盡快賦能核心業務。

最後,人才獲取難,基礎大模型涉及的相關技術每天都在更新,具備實战經驗的技術專家少,對於企業來說,建立足夠的技術人才資源也是挑战。

第三,不是所有的應用都要追求“大”模型。從華爲盤古在行業的實踐看,十億參數模型可以滿足科學計算、預測決策等業務場景的需求,比如降雨預測、藥物分子優化、工藝參數預測,在PC、手機等端側設備上,十億參數模型也有廣泛應用。而百億參數模型可以滿足面向NLP、CV、多模態等大量特定領域場景的需求,比如知識問答、代碼生成、坐席助手、安全檢測。面向NLP、多模態的復雜任務,可以用千億參數模型來完成。

所以,企業需要的是根據自身不同業務場景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模型,通過多模型組合,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責編:李文玉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標題: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不是每個企業都要建設大規模AI算力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876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