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之上|川藏、青藏公路暢通70年,“天下第一道班”有了“路三代”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9-16 16:52:31 熱度:10

導讀: 1954年,全長4360公裏的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至今已經順利通行70年。70年的道路暢通,離不开一位位從建成之初就堅持養護路面的公路人。時至今日,“路二代”“路三代”比比皆是。他們從祖輩的手中...

1954年,全長4360公裏的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至今已經順利通行70年。70年的道路暢通,離不开一位位從建成之初就堅持養護路面的公路人。時至今日,“路二代”“路三代”比比皆是。他們從祖輩的手中接過鐵鍬,扛起了維持西藏公路交通暢通的重任。

格桑巴姆今年40歲,是典型的“路三代”。11年前,她接替父母來到青藏线109路段,成爲了一名道路維護工人,與38名工友一起維護約60公裏的路段。由於該路段處於海拔52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她所在的道班被稱爲“天下第一道班”。

9月13日,紅星新聞記者跟隨“雪域高原煥新貌”調研採訪團,來到位於西藏唐古拉山的青藏鐵路109路段,聽格桑巴姆講述了這些年的養路故事。她說:“工作不辛苦,每到夜晚一個人的時候,想起遠在80公裏外的孩子,才最難受。我也曾動搖過,但是想到父輩的囑托和過路人的贊賞,我只想一直在這裏守下去!”

▲道班工人格桑巴姆和女兒及工友的孩子

川藏、青藏公路暢通70年

“天下第一道班”的“路三代”繼續守護

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低氣壓、凍土區面積廣泛、冰雪天氣多,在這種條件下修路難度極高。但在1954年,在無數前輩的努力下,總長4360公裏的川藏、青藏公路順利通車,當初參與建設公路的不少工人留了下來,化身公路的守護者,維持着這兩條“生命通道”暢通無阻。

如今开車行駛在這兩條公路上,兩側的犛牛飛快向身後隱去,路面雖然不甚平整,但車輛過往卻毫無阻礙;部分路段還專門設置了熱棒爲路面升溫,以免道路結冰引起車輛打滑;每過一段距離,總能看到道路養護工人拿着鐵鍬,修復坑窪的路面……

展开全文

▲工人正在養護道路

40歲的格桑巴姆就是青藏公路衆多工人中的一員,她每天早上八點左右就拿着鐵鍬,和一衆工友一起,從道班出發,去養護路面,中午飯就是他們隨身攜帶的一些糌粑、酥油茶,直到下午五六點再返回道班,洗衣做飯,准備第二天再出發。

這樣的生活,格桑巴姆已經過了11年;但對於格桑巴姆的家庭來說,卻已經長達70年。格桑巴姆的爺爺奶奶曾是青藏公路的修建者,建成後他們成了第一批養路人;爺爺奶奶退休後,格桑巴姆的爸爸媽媽接班,到了格桑巴姆已經是第三代。

他們祖孫三代所守護的,就是海拔高達5200米的青藏公路109路段,該路段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養護區,他們所在的道班於1990年被交通部命名爲“天下第一道班”。如今整個道班共有39名工人,其中大多爲“路二代”“路三代”,從父輩或是爺爺輩开始,他們就守在這節路段上。

成爲公路人

她說:“我應該就屬於道班”

格桑巴姆成爲道班工人之前,一直在牧區放牧。她說:“我爺爺奶奶是道班的,爸爸媽媽也是道班的,我覺得我也應該屬於道班。”

就這樣,她在29歲,孩子僅5歲時,從父母手中接過了道班的工作,從一名農牧民變成了公路人。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身份的轉變,也讓她遠離了家人。“一年365天,我至少300天都在公路上,孩子上學的地方距離道班有80多公裏,平時由爸爸帶着,很少能見到。”格桑巴姆說。

她很想每天下班回家,都能抱一抱、親一親自己的孩子。格桑巴姆告訴記者,她曾經好幾次深夜想孩子想到流淚,甚至想直接請個假回去看一眼,但最後還是忍住了,“我得自己習慣,也讓孩子習慣這種分隔兩地的感覺,因爲我要一直守在這條路上,就像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樣。”

當格桑巴姆進入道班工作一年後,她生下了她的第二個孩子。這個孩子跟着她在道班長大,一直到4歲才和他的姐姐一樣,去到80公裏外的縣城裏,由爸爸帶着上學。現如今,她的大女兒已經16歲,剛初中畢業,考上了高中,但現在還沒有分班,在等待報到入學;小兒子10歲,還在上小學。

在她道班的宿舍裏,有一面牆掛滿了兩個孩子的獎狀、畢業照,就是這一面牆,陪着她度過了無數個夜晚。

救助站

司機之家

女兒給媽媽洗衣服、做飯

“以後我也可能會成爲一名公路人”

9月13日,當記者在道班見到格桑巴姆時,她正和女兒白瑪斯達一起,幫工友哄着小孩。“小孩才一歲多,他媽媽上工去了,我就幫她帶帶孩子,我兒子以前在這裏也是這么長大的。”格桑巴姆說。

5200米高寒高海拔的道班,似乎並沒有對這一群公路人產生很大的影響。他們在此堅守,他們也在這裏生活。“長期生活在這裏,已經適應了環境,並不感覺這份工作辛苦。”格桑巴姆說,或許對他們而言,一切都是習以爲常。

白瑪斯達說,等以後她長大了,也有可能會接母親的班,成爲一名公路人,填平公路的坑窪,爲過往的路人提供幫助。“我知道媽媽很辛苦,所以我就來到媽媽這邊,給她洗洗衣服做做飯。”白瑪斯達說,同時還能在大人都去工作時,幫他們帶帶小孩。

爲讓因積雪而堵車的道路恢復暢通

他們曾連續三天喫住在路上

公路通車至今,歷代公路人在此堅守已達70年,他們夏天補路、冬天除雪,只爲讓車輛順暢通行;當他們遇到高反等需要幫助的路人,就將其帶回道班,精心照顧。

同爲109道班養路工人的吾金旦增也是一名“路三代”,他的奶奶、媽媽都曾在道班工作。至今在他的手機裏,還留存着他們三代人穿着道班工人衣服拍的照片,“偶爾就會看看這張照片,想一想她們曾經是怎么在道班度過日日夜夜的。當初的條件比現在艱苦很多,但她們依舊堅持下來了,所以我想我也沒有問題。”他說。

吾金旦增手機上和奶奶、媽媽的合影

冬天是道班最忙碌的時候,路面積雪、道路堵車,常常讓他們只能喫在路上,住在路上。“我經歷過最嚴重的一次堵車。由於路面積雪堵了三天,我們這三天就在路上喫點方便面、糌粑,晚上就住在車裏,甚至只是在路沿上休息一下。”道班工人私曲吉說。

在他們道班的一面牆上,掛着200多面來自過往司機的錦旗,還有4000余封感謝信,字字句句都在訴說着他們默默堅守、甘於奉獻的精神。

“兩路”精神於他們而言,或許就是如父輩一般,爲了道路通暢而奉獻終生。

紅星新聞記者 閆曉峰 攝影記者 王勤

編輯 陳怡西



標題:雪域之上|川藏、青藏公路暢通70年,“天下第一道班”有了“路三代”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807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