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8-30 08:57:50 熱度:22
☐ 溫 鵬
如果,一個地方能給你帶來難以忘懷的記憶,讓你離开後有着深深的懷戀,那么,這個地方必定有它獨特的地方,令人神往。對我來說,弋陽就是一個這樣的地方。
炎炎六月,我們廉江幾位作者千裏迢迢北上江西弋陽,參加在此舉辦的全國著名作家採風活動,參觀了龜峰風景區、方志敏紀念館、方志敏故居、曹溪東港村等景點,不但觀賞了弋陽優美的自然景觀,領略了弋陽優秀的歷史文化,還體驗到當地純樸的風土人情,感受到弋陽人民的熱情好客。
弋陽像個淳厚而熱情的小夥子,從頭到腳都讓人心快樂。舒真的,當我們作家一行30多人走進曹溪鎮東港村時,這裏的所見所聞更叫人難以忘懷。剛入村口,一股淳樸的鄉風陣陣撲面而來,知道我們作家一行要來作客,全村男女老少幾百號人自發列隊歡迎,拍掌問好,穿着統一制服的安保人員前來領路,維持秩序,讓我們好生感動。
東港村是曹溪鎮一條古老而又純樸的村子,人口3000多,全是汪姓。這裏,風景秀麗,天藍水清,一條小溪沿着村前寬闊的馬路潺潺流淌,溪邊林木青翠,溪水清澈,溪中水草清晰可見,且一律向後微微晃動,偶見些許小魚逆水而遊……這情景突然令我想起小時候我家屋子後邊長滿水草的清清小河,熟悉而親切。沿着小溪馬路邊一路往前走,忽見一石拱橋突現眼前,橫跨小溪,這便是東港古橋。古橋不高,兩墩三孔,青石砌成,橋面建有一根八面如來石柱,十分顯眼,柱上刻有建橋年代,字體蒼勁有力。據說這座古橋建於清朝道光元年,全長60多米,寬7米,石柱上面刻有八個如來佛象,用意爲鎮水護橋,保護百姓平安,因而被村裏人喚作寶石柱。再往村裏走,便到了高大氣派、古色古香的古戲台。東港古戲台爲清朝末年建築,有200多年的歷史,村裏近年投入不少資金將其修葺一新,成了當地老百姓常年看戲的戲台。當天,爲了迎接我們的到來,村民特意在戲台門樓上拉出了“‘鄉村振興,走進東港村’全國作家採風活動”的橫幅,向我們展示了文明鄉村的良好風尚。
一路參觀一路風景,作家們對東港村美麗的自然風光、淳樸的鄉風鄉俗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感到由衷的贊嘆。在午後陽光的照耀下,東港村青色的石橋,清澈的溪水,古老的戲台,與村中古樸的樓房一起,構築起一幅恬靜清雅的山村水墨畫。
在村裏,我們不但現場體驗村民祕制東港豆腐的全過程,品嘗新鮮、可口的豆腐湯,還見識了村民搗制弋陽年糕“大米粿”的獨特場面。年糕搗制場面十分有趣,只見在戲樓門前的小廣場上,四名村民親自爲我們演示:他們將蒸熟的米飯倒入石臼中,其中三人扶着大木棰用力反復捶打,邊捶邊喊,每次捶打,都將飯團砸出一個深窩,捶打幾回便歇一會,另一人則蹲在石臼旁,用手擠壓飯團,扶好位置,好讓木棰更好地捶打,如此反復,來回搗制,直至飯團被捶到最佳火候方才收工。當地村民介紹,這種搗制年糕的方式大約要捶200回左右,才能讓米飯成團成品,制作出來的年糕才會更加柔軟爽滑,韌性可口。
看了這樣的搗制場面,我仿佛看見遠古時代人們勞作時的情景,他們光着臂膀,動作整齊劃一,邊勞作邊發出“吭唷、吭唷”的聲音,原始而獨特。這場面引得我們和村民圍了一層又一層,熱鬧得像過春節一樣。來自浙江台州的著名詩人蔡啓發老師看不過癮,便喊了一聲:“我來試一試!”說完,便從村民手裏奪過大木棰,自個兒一捶一捶的捶打起來。別小看這個蔡詩人生得斯斯文文,十指不沾陽春水,但捶起飯團來卻像個拼命三郎似的十分賣力,盡管動作有點生硬,表情有點喫力,但也捶得似模似樣,堅持捶了好幾分鐘才將大木棰退還村民,引得大家不斷爲他“加油”喝彩,掌聲連連。
不過,更令人難忘的還是當晚在東港村古戲樓前小廣場上喫的“流水席”。村民們說,他們村子這個流水席已有數百年歷史了,是當地一個傳統、大型的宴會活動,每逢清明祭祖、宗族聚會等日子,村民便在這裏擺酒設宴,全村男女老幼一齊用餐,喝酒猜拳,來回串台,把盞同歡,熱鬧非凡。趁着酒意,大家有什么事、什么話都在這裏“倒”了出來,共同協商解決。一村人就這樣和和睦睦、平平安安的走了過來,過着悠然平靜的生活。
傍晚時分,村民在古戲樓前擺起了20多台桌子,熱情款待我們。我發現,這裏擺放的桌子都不大,四四方方的,木質古樸,顏色老舊,顯然已有些歲月了。桌子每邊都配有一張等長的木制小長凳,每張桌子只能坐八人,每邊坐兩人。宴會开始了,每上一道菜或一道湯,大家不停地揮舞筷子、湯勺,轉瞬便一掃而光,特別是那些大塊的土豬肉塊和那些小塊的弋陽年糕片,味道口感甚好,正適合胃口,大家爭相嘗鮮,大快朵頤,快樂享受這特別的美餐。菜式有葷有素,湯水搭配,都是些當地的特色菜、平常菜。肉是當地的土豬、土雞、牛肉、河魚等,菜是當地的時菜、野菜、豆腐等,湯水則是豬肉湯、牛肉湯等。其中湯水頗爲講究,湯水中的肉塊細細碎碎,間或見些零星菜葉浮於湯面,味道酸辣爽口,當地人稱之爲“小碗湯兒”,每碗湯裏配料齊全,數量固定,平均每人一到兩湯勺,手快的還能喫到,手慢的根本喫不到。最有趣的是,這個流水席上所有的酒菜都是用瓷碗盛的,所用的湯勺也都是瓷碗的,就連喝酒也是用瓷碗的,有着濃鬱的農家特色。
席上,大家敞开心扉,相互交流,相互敬酒,無拘無束,十分融洽。根據當地風俗,流水席上敬酒,必須到各席巡敬三圈,方顯誠意,這是流水席真正的來源之處,也是最能體現流水席豐富的含義。於是,以東港村外出老板汪三火爲代表的村民率領衆兄弟輪番到各台敬酒,頻頻碰“碗”。汪三火是弋陽縣城“盤古情”酒店的老板,個頭不高,身板結實,肚腩凸起,臉帶笑容,一看便知是個福相加富豪相的生意人了。早在我們抵達弋陽的當晚,是他在其經營的酒店熱情接待了我們,席中我們曾領教過他的酒量和豪爽。流水席上,汪三火們豪氣十足,向大家一一敬酒,一碗接着一碗,碗起酒落,幾下便碗底朝天,向我們展現火一般的熱情。
在汪三火們的感染和帶動下,大家开懷暢飲,興致高昂,臉上洋溢着喜悅。忽然,隔離酒台響起了整齊、洪亮的行酒令聲:“六六順,六六順!”、“八花开,八花开!”……贏者高興,輸者罰酒,周圍喝彩、拍掌之聲不絕於耳。當然,我們作家中亦不乏會喝能飲之士,譬如,武警總部文藝創作原主任、蒙古族著名作家巴根,《海外文摘》和《散文選刊》執行主編、著名作家蔣建偉,《天津文學》編輯、著名詩人王震海等老師,還有來自我們廉江本土的作家、詩人陳一棟等,他們不僅與前來敬酒的汪三火兄弟一一回敬,來者不拒,奉陪到底,而且還主動出擊,手捧大瓷碗,到各台輪番敬酒,直喝得臉額漲紅,酒氣衝天。一時間,碰“碗”聲、行酒令聲、吆喝聲、拍掌聲……相互交融,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喝着喝着,巴根老師突然走上戲台前,拱手對大家說:“感謝東港村人民爲我們作家提供這樣豐盛、有特色的流水席,爲此,我即興清唱一首蒙古歌,爲大家喝酒助興!”說完,巴根老師便唱起了歡快的蒙古歌,跳起了獨特的蒙古舞,跳着跳着,還將一只盛有米酒的瓷碗置於頭頂之上,玩耍起雜技來。巴根老師的即興表演引來大家的陣陣喝彩,將流水席熱鬧、融洽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一路走來,弋陽給我們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太多美好的回憶。我想,如有機會,我還想再赴一趟弋陽,再作客一次曹溪鎮東港村,再看一回搗制弋陽年糕的場面,再喫一頓難忘的流水席……
[ 溫鵬,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廉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散文選刊》籤約作家。作品發表於《詩刊》《散文選刊》《海外文摘》等。散文《兒子圓了北大夢》榮獲"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喜宴菜》榮獲“2019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等。著有詩集《遠去的月亮》等 ]
標題:小村的流水席 文/溫鵬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453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暖風吹的遊人醉——與自然美景共舞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