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潑天流量” 濱水商業何以“風生水起”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8-22 00:54:28 熱度:10

導讀: 蒹葭書店成爲省內外遊客讀者思想碰撞、文化交流集聚和網紅打卡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實習生 劉芳余 在武漢三鎮,濱水臨江的商業體衆多。面對濱水遊玩體驗帶來的“潑...

蒹葭書店成爲省內外遊客讀者思想碰撞、文化交流集聚和網紅打卡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實習生 劉芳余

在武漢三鎮,濱水臨江的商業體衆多。面對濱水遊玩體驗帶來的“潑天流量”,有的商業體成功將“流量”轉化爲“留量”,但也有商業體遭遇失意與挫敗。

濱水優勢只是商業競爭額外的加持優勢,但商業之爭,關鍵還在於經營模式和業態布局。

蒹葭書店成爲省內外遊客讀者思想碰撞、文化交流集聚和網紅打卡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流量”變“留量”

蟬聲陣陣,晚霞低垂。8月19日,熱浪退去後的漢口江灘遊人如織。餐館、書店、酒吧內外,聚攏着濃濃煙火氣。“即便近期下午四點半才开門,每天客流仍過百,不少都是周邊攜家帶口的老居民。”蒹葭書屋負責人鄒孟華說,店內供閱讀的面積不過60平方米,但書品豐富,其中以《長江文明》《武漢歷史建築圖志》等圖書最爲暢銷。

展开全文

落地窗內,月影伴顧客漫遊書海;木欄杆外,遊船隨夜色漸次起航。除了精品圖書,長江大橋、黃鶴樓的模型、掛件,成了遊客們的最愛,一道帶回的還有千百年間的江城風華。

十裏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近代漢口开埠後,從漢江邊到長江岸,林立的碼頭爲武漢網羅了天南海北的商賈,茶葉、藥材、棉花等豐富業態因水而興,對外貿易一度“駕乎津門,直追滬上”。

盡管百年後江河貨運的盛況已不再,兩江四岸展露的新顏值,仍不斷刷新着三鎮濱水的遊玩體驗,爲周邊商業蓄積起“潑天流量”。據不完全統計,僅在漢口江灘,節假日日均客流量經常超過15萬人次。

爲將“流量”轉化爲“留量”,商家們借勢拿出了看家本領。坐擁一线臨江的地利,蒹葭書店經常組織主題圖書推薦展,邀請池莉、張執浩等“漢派”作家舉辦見面分享會,與讀者一道對詩長江、品讀武漢,以此積累起一批書店的擁躉。

背靠橫渡長江博物館,渡咖江景店也在2022年开業之初便推出“日咖夜酒”模式,吸引一衆年輕人前來打卡。

“室內外座位加起來約有110個,但節假日晚上都要搶座。長江二橋、知音號等地標盡在眼前,成爲天然的拍照背景板。”渡咖江景店負責人陳星竹說,爲凸顯地域特點,店內精心設計了一批飲品、餐品,“比如這款渡江拿鐵,可可粉代替拉花,在奶泡上勾勒出了渡江者遊泳的健美姿態,很受顧客歡迎。”

蒹葭書店成爲省內外遊客讀者思想碰撞、文化交流集聚和網紅打卡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巧引活水才有活力

在兩江交匯、百湖之市的武漢,濱水臨江的商業體早已遍及三鎮。聯通東湖、沙湖的楚河漢街、長江二橋下的武漢天地、西北湖邊的花園道……一個個成功項目背後,市場轉型下的失意與挫敗同樣存在。

例如,地處武昌江邊核心區的某商場,在开業的短暫紅火後便再無聲息,目前只能依靠一樓的餐廳、酒吧勉強維持人氣。漢江、長江交匯處的某商業體,十多年來幾經易手,但受限於並不明晰的定位與羸弱的招引能力,也長期遊離於主流關注圈之外。

究其症結,濱水優勢並非核心競爭力。商業之爭,關鍵還在於經營模式和業態布局,而巧引活水,才能爲水岸經濟注入不竭活力。

近期开業的武漢萬象城,在7樓設置了落日劇場。該觀景台正對月亮灣城市陽台的絕美江景,开業之初便引得部分遊客拖着行李箱來打卡,十分適合特色餐飲、演藝品牌在其旁邊進駐。

位於武昌濱江商務區的武漢濱江天街計劃於明年迎客。據悉,該項目同樣規劃有瞰江露台與瞰江中庭,搭配有江南別院、楚山曉等多家由區域首店組成的餐飲組團,讓顧客即便身在商業體中,也能近距離感受長江風貌。

同在武昌濱江,M758商業體即將在月底揭开神祕面紗。“商業體招引了多家餐飲、休闲、娛樂領域的特色品牌,可一站式服務周邊高密度的辦公人群。”該項目負責人劉洋介紹,开業當天,商業體將舉辦武漢首個精釀野酒節,邀請國內超20家精釀啤酒廠齊聚武漢,現場帶來60余款特色調酒。

迎着夕陽與江風,在與水岸融爲一體的商圈中逛街、用餐、品酒,正是武漢人的自在江湖。



標題:借勢“潑天流量” 濱水商業何以“風生水起”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311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