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8-16 16:10:49 熱度:26
寧波有句老話“要竄頭,海三灣”,意思是要想發跡,就得走遠路,闖世界。於是,最早一批的寧波紅幫裁縫紛紛到對外开埠的上海灘闖蕩,由此翻开了中國服裝史上嶄新的一頁。
紅幫裁縫的發祥地爲寧波鄞奉(鄞州和奉化)爲主的奉化江兩岸。《鄞縣通志》記載:“海通以外,商於滬上者日多,奢靡之習,由輪船運輸而來……往往時式服裝,甫流行於滬上,不數日,鄉裏之人即仿效之,有莫之能御矣。”這些裁縫憑借自身的好手藝,從不起眼的“包袱裁縫”做起,勤勤懇懇,起早貪黑,闖出了一片天地。“包袱裁縫”即攜帶着剪刀、熨鬥、皮尺等工具穿梭於城市的街頭巷尾,上門做裁縫,他們在馬路上擺攤縫補,去外國輪船上兜攬生意,刀工、手功、車功、燙功突飛猛進。
“西裝熱”又給聰明能幹的寧波裁縫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他們與時俱進地借鑑西方服裝剪裁技術,總結出西服工藝的脅勢、胖勢、窩勢、凹勢、翹勢等“九個勢”,及平、服、順、直、圓、登、挺、滿等“十六字標准”。以“上海西服業鼻祖”、紅幫名店“榮昌祥”創始人王才運爲代表的紅幫裁縫,更在西服的設計制作上大膽創新,探索改進西服的工藝、面料、輔料和裏襯,並結合東方人的身材和着裝需求,創制了獨具特色的海派西服。
定制西服,有大大小小100多道工序,爲提高技藝,紅幫裁縫無論師傅還是徒弟,都會時時苦練、鑽研。如針對西服面料厚、輔料硬的特點,他們便練習“熱水裏撈針”“牛皮上拔針”等特殊功夫,以提高運針的速度和力度。量體亦是裁縫的一項硬功夫,根據顧客的身材量准尺寸只是基本功,紅幫高手甚至能在特殊情況下憑一雙眼睛“以目測代量”,還可以依照電影或畫報中的明星服飾,爲顧客依樣復制。
紅幫裁縫能在十裏洋場上揚名立萬,紅極一時,靠的不僅僅是精湛的手藝、高端的定位,還有無微不至的服務。寧波還有句老話“天下三主,頂大买主”,顧客來店定做衣服,就要記住其姓名、地址、職業等信息,心中有個底,他下次再來時,就能像熟人那般交談;顧客出店門若突然下起雨或雪,得撐开雨傘,送人上車;每逢春秋兩季,店裏會給老顧客一一發信,告知顧客“現在是換季之時,新貨已到,恭候您的光臨”;業余時間,裁縫們還刻苦進修英、俄、日、德等多種外語,以更好地接待一些西方僑民顧客。至上世紀40年代末,上海的西服店多時達700家,其中足有六成是寧波人开的。
因爲他們的智慧、才幹和努力,紅幫裁縫創下了中國服裝業的五個“第一”:1896年,奉化人江良通在上海創辦了國內第一家紅幫裁縫店——“和昌號”;1902年,奉化紅幫裁縫領軍人物王才運根據孫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意愿,創制了中國第一套中山裝;1904年,奉化紅幫裁縫王睿謨在上海开設的“王榮泰西服店”,爲民主革命家徐錫麟制作了中國第一套國產面料西裝;1947年,由“榮昌祥”王宏卿等人發起並籌備了中國第一所西服工藝學校;中國第一部西服理論著作由“裕昌祥”老板王廉方的徒弟顧天雲撰寫。
然而,進入工業化發展新的階段後,在流水线大批量成衣生產的趨勢下,這門精工細作的傳統手藝一度走向式微,且紅幫裁縫大多爲家族傳承,傳內不傳外,導致紅幫的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這樣的局面,讓衆多業內外人士爲之揪心,大家也开始積極行動起來,爲改善現狀而努力。
年輕一代的紅幫傳人都坐不住了,紛紛打破紅幫原先“傳內不傳外”的舊習,要讓更多的服裝愛好者了解和學習到紅幫精湛的技藝。如這幾年,第四代傳人金達迎不遺余力地宣傳紅幫文化,先後在浙江大學、寧波紡織學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开講及授課,分享紅幫裁縫的文化和技藝等。
尤爲可喜的是,寧波一些規模化生產企業承繼了傳統的紅幫技藝,如雅戈爾投資1億元改造精品西服車間,自主研發MES定制系統,實現單套西服個性化定制等。網上定制和實體分店已开到世界各地。還有羅蒙、愛伊美、榮昌祥等一批優秀的奉幫服裝企業,他們在繽紛的國際舞台上,演繹着新時代紅幫藝術的傳奇。
標題:紅幫裁縫“海三灣”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216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男士內褲什么牌子的好?口碑比較好的五款男士內褲分享
下一篇 : 周末新品提醒!冠希 x 三葉草「新聯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