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的“數字味道”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8-15 16:55:36 熱度:19

導讀: 歌樂山麓、嘉陵江畔,悠悠嘉陵水與蒼蒼中梁山相伴之地,磁器口應運而生。在此有一古鎮,依山而建,由山起城,靈活布局,不拘一格,得名龍隱鎮,後爲磁器口古鎮。 磁器口古鎮坐落於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街道,作爲...

歌樂山麓、嘉陵江畔,悠悠嘉陵水與蒼蒼中梁山相伴之地,磁器口應運而生。在此有一古鎮,依山而建,由山起城,靈活布局,不拘一格,得名龍隱鎮,後爲磁器口古鎮。

磁器口古鎮坐落於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街道,作爲重慶旅遊景區的“頂流”,被遊客親切地稱爲“小重慶”。

正因如此,在基層治理工作中,磁器口街道既要面臨城市社區普遍存在的治理難題,也需承擔旅遊秩序、防汛避災等特殊任務。

要如何去做?磁器口街道以數字化變革爲引領,統籌破解共性問題與個性難題,帶來了一份獨屬於磁器口的“數字味道”。

多跨協同 速解日常糾紛

嘉陵江邊的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斥在每一條街道。

3月28日16時,古鎮一商戶門前掀起一陣喧囂。隨着圍觀遊客增多,街邊的智能攝像頭捕捉到了這一異常情況,立即通過系統,向磁器口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和正在附近巡查的網格員吳依妮發送預警。

“我趕到時,聚集的遊客較多。”1分鐘內,吳依妮趕到現場,發現是遊客因家人食用該商家的真空包裝食品後感到身體不適,與商家發生爭執。

核實情況後,吳依妮將情況錄入街道“141”基層智治平台。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經過分析研判,啓動重大旅遊消費糾紛處置應急預案,並同步向黨的建設、經濟發展、平安法治三大板塊中的宣傳統战、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6個工作崗派發跨板塊協同處置任務。

工作人員前往現場處理後,指揮中心又將食品質量鑑定、後續處罰認定、網絡輿情管控等工作上報至沙坪壩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提請相關部門協同處置。

“不到24小時,糾紛完全化解。”吳依妮感嘆道,“此前,多部門協同很難做到如此迅速。”

就拿2023年2月發生的一起“糖果刺客”旅遊消費糾紛爲例,當時,該起糾紛發生2天後引發多方關注,市場監管局等多個部門陸續介入,耗時4天才將事件平息。

展开全文

“面對基層治理中共性、個性難題,一开始我們也很發愁。”磁器口街道黨工委書記吳超坦言。

2023年9月,伴隨“141”基層智治體系建設有序鋪开,磁器口街道主動承接了全市第二批“141”試點工作,通過扁平化管理,有效實現板塊、部門間的多跨協同,讓問題能夠就地解決,處置能夠真正見底。

爲防止再次出現類似“糖果刺客”的糾紛,街道還創新實施“四盯”工作法,堅持24小時聯合備勤,確保重點事件5分鐘、一般時間15分鐘響應分撥,降低了協同處置任務時間。

如今,通過“141”基層智治平台,磁器口街道的工作人員开始習慣线上處理日常工作:領導班子減少中間環節,靈活調度相關事項;基層幹部明確自身工作任務,多與群衆面對面;群衆有事就找網格員,幸福感進一步增強……真正體現了“實战管用、基層愛用、群衆受用”。

“現在,‘141’基層智治平台在我們網格員中非常‘喫香’。”吳依妮揮了揮手機,指着屏幕中顯示的平台系統笑道,“大家都覺得平台越來越好用、越來越管用,也越來越愛用了!”

強化支撐 化“被動”爲“主動”

磁器口古鎮因水而興,但由於古鎮地勢較低,受上遊來水等因素影響,汛期常常要面臨洪水考驗。

“磁器口古鎮這帶,一遇漲水臨江低窪地帶經常被淹,此前一直都有‘十年九淹’的說法。”吳超行走在磁器口碼頭的階梯上,眉頭緊皺,“以前水漲到哪裏,怎么安排人員轉移,基本是靠經驗。”

在長期與洪水的鬥爭中,磁器口街道總結了一本自己的“防洪經”,就是要堅持做到“四早”:早預報、早預警、早預演、早預案。

但過往經驗始終不足以應對未來未知的風險。如何承擔防汛避災的重要任務,始終是壓在吳超心中的一塊大石。

搭建起街道“141”基層智治平台後,吳超眼睛一亮,看到了契機。

“平台可以接入區裏开發的防汛決策指揮系統,工作人員能直觀看到轄區受淹情況,平台還能針對不同情況生成智能預案,輔助工作人員決策指揮。”

具體來看,汛前,平台可通過聯通流域自動氣象站、水文站等大數據資源,接入氣象衛星影像等信息,推進12個部門防汛業務數據“雲”上集成,動態提取41類數據,弄清楚“什么時候下雨、雨下多大、水什么時候到達某地點”,自動生成“誰出場、幹什么、怎么幹”的整體應急處置方案,並借助“電子圍欄”技術,通過手機信號精准錨定臨災群衆,自動靶向發送預警信息,幫助群衆免受洪水侵襲。

汛中,通過收錄基礎數據信息,平台將形成防汛應急預案,自動生成“哪些人需要避險、什么時候避險、從什么路线避險、到哪裏去避險”等指令,並分發至網格、明確到人,讓基層一线明確應該做什么,實現從發現到推送、處置、完成的全流程閉環式管理。

汛後,平台還將根據洪水淹沒分析報告,自動生成風險點安置方案,明確需轉移人員數量、後勤保障、安置點位置和安置責任人,實時更新救災資源儲備,確保受災群衆有飯喫、有衣穿、有幹淨水喝、有房住、有病能醫。

統一开發、看圖作战、閉環管理、智能支撐……磁器口街道強化數字支撐,堅持最快部署、最小投入、最佳實战、最大共享,做到以數字化推動防汛救災由打“被動仗”轉變爲打“主動仗”,使防汛工作更托底、心裏也更有底。

“通過‘141’基層智治平台准確掌握古鎮店鋪店員人數,以便遇到汛情時能夠全部叫應到人,全部提前轉移。”磁器口街道應急辦負責人胡海軍欣慰地笑道,“現在大家都能成爲防汛明白人。”

感知預警 守護群衆安康

5月1日,淅淅瀝瀝的小雨。

在沙坪壩區磁器口街道磁建村社區三千城小區,86歲的獨居老人遊自君正拉着網格員龍江明的手,笑眯眯地問候着。

“我一切都好,謝謝你們的關心哈。”

聽聞遊奶奶一切安康,龍江明懸着的心才算真正放下來。

事情的起因,還要追溯到十五分鐘前,磁器口街道“141”基層智治平台推送了一條預警信息,“遊自君老人已24小時未出門”。同時,平台還自動生成了“關愛工單”推送給網格員。

“接到‘關愛工單’後,我第一時間撥打了遊奶奶的電話,並趕往遊奶奶家中確認奶奶的健康。”龍江明說。

龍江明從遊奶奶的口中得知,這幾天陰雨連綿不斷,故而老人沒有出門活動。見遊奶奶中氣十足,精神好,龍江明笑着一邊與老人話着家常,一邊將情況反饋至平台,解除預警。

類似事件並非個例。4月27日,家住鳳凰山社區鳳嘴網格獨居老人蔣世榮也因久未外出被網格員上門“叨擾”。

“他們關心我,我很开心。”蔣奶奶樂呵呵地說道。

那么,網格員是如何精准感知預警,爲老人帶去一份舒心的呢?這得益於磁器口街道的“智慧門磁”傳感設備。

“‘智慧門磁’是一個物聯感知設備,經由居民同意後,將其安裝在居民家門口,若是出現24小時未开門的情況,就會經由‘141’基層智治平台產生預警。”吳超表示,“智慧門磁”傳感設備的主要受衆是獨居老人,“這能讓他們多一份安全感,也能讓他們在外的子女減少擔憂”。

隨着數字重慶建設的深入推進,磁器口街道將“智慧門磁”“智能煙感”等各類傳感設備接入“141”基層智治平台,實施追蹤、動態感知、即時預警推送火情煙情、老人緊急狀況等信息,實現動態感知預警與社區快速響應處置的實時聯動。

目前,立足轄區高頻、重要、緊迫需求,磁器口街道共計安裝物聯感知設備2000余個,其中,“智慧門磁”傳感設備20多個,煙霧報警器近1000個。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動感知資源接入‘141’基層智治平台,梳理反映磁器口街道運行狀態的核心數據,更好實現動態感知預警,服務群衆生活和超大城市治理探索實踐。”談及未來,吳超語氣堅定。



標題:磁器口的“數字味道”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201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