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菇勇者”,湧入了這個夏天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7-19 08:53:26 熱度:7

導讀: 百元體驗採菌子,有團隊訂單排到8月。 全文2850字,閱讀約需8分鐘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博雅編輯 王進雨校對穆祥桐 ▲遊客採到的菌子 受訪者供圖 暑期旅遊持續升溫,採蘑菇也悄然出圈。 “從小就喜...

百元體驗採菌子,有團隊訂單排到8月。

全文2850字,閱讀約需8分鐘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博雅編輯 王進雨校對穆祥桐

遊客採到的菌子 受訪者供圖

暑期旅遊持續升溫,採蘑菇也悄然出圈。

“從小就喜歡把菌子輕輕從泥土中拔出來的感覺,這次終於得到了滿足。”來自深圳的紫寧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自己剛在麗江參加了採菌團,“僅僅一小時我們就採了滿滿一背簍的蘑菇,感覺很新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雲南這個雨季,“沉浸式採蘑菇”成了不少旅行社以及戶外俱樂部的流量密碼。熱河鳥戶外工作室負責人飛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6月一共帶了70多個團,7月更火熱,目前已經有450多人參加。”

不過,採蘑菇大軍背後也有隱憂。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採菌團對遊客採摘到的蘑菇處理並不相同。一家雲南採菌團的客服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參加的遊客可將菌子全部帶走,但不建議食用。當記者問及如果因食用中毒是否有保險理賠,該客服稱沒有。

━━━━━

百元體驗採菌子,有團隊訂單排到8月

曾被“沉浸式採蘑菇”視頻種草的紫寧,在麗江旅遊時解鎖了這一體驗。

“作爲新手剛开始找菌子會有些難度,但向導會告訴我們菌子生長的地方。一般在松樹林下或者被葉子覆蓋着,學會方法後很快就上手了,在這個過程中也學到了不少關於菌子的知識。”紫寧說。

採菌熱同樣燒到了四川。兩家戶外俱樂部負責人告訴貝殼財經記者,7月初推出採菌團活動後,已有多人報名,熱度較高。其中一家戶外俱樂部負責人黃女士表示,參團人員主要爲成都當地市民,“昨天中午我們發布了這周末的採菌團報名信息,當天晚上8點就滿了。”

展开全文

黃女士眼中,在野外採菌輕松解壓,因此受到不少年輕人的歡迎。

貝殼財經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雲南、四川採菌團的組織者多爲當地旅行社或戶外俱樂部,收費標准爲每人100元-200元不等,主打在徒步、研學的過程中加入採菌玩法,同時進行科普。不少活動稱,可在森林中體驗野生菌採摘,了解野生菌科普知識。

貝殼財經記者搜索看到,部分旅行社宣稱,“包山菌+專屬撿菌領地+專業領隊,保證你能撿到菌子”“撿到的全帶走”。此外,有團隊稱,獨自开發私家线路,避开人潮,且採菌團適合全年齡層,3-70歲都能參與。

熱河鳥戶外工作室負責人飛鳥告訴貝殼財經記者,6-9月份正是採摘新鮮野生菌的最佳時期,在戶外徒步的基礎上,團隊從6月推出了大理採菌活動,相繼有不少遊客報名,“6月一共帶了70多個團,總共400多人,外地遊客佔不少,7月更火熱,目前已有450多人參加了,預訂排到了8月上旬。”

隨着暑期來臨,採蘑菇大軍正在湧入。“大理試試實驗室”負責人黃豆告訴貝殼財經記者,6月中下旬到7月中旬,已帶領300多人參加了採菌活動,“7月中到9月初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兩個人訂,95%都是外地遊客,大家對菌子都比較好奇,無論是採摘還是品嘗,都想去體驗一下。”

對於野外採菌熱度上升,飛鳥認爲,“這幾年戶外徒步登山活動很熱,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人分享採菌故事,吸引了遊客前來體驗,還有很多家長趁着暑假帶着孩子來參加,讓孩子了解自然和菌子的知識。”

━━━━━

獨家定制路线攬客,“6-8月總收入能到40萬元”

旅遊掀起採菌熱,旅行社和戶外俱樂部也卷了起來,在定制路线之外拿出“獨家”攬客。

據飛鳥介紹,目前團隊有5個領隊,已开闢近10條採菌路线,有部分爲獨家路线,“每塊地域生長的菌種不一樣,每個菌種又有集中的生長爆發期,所以我們會提前看一下,如果今天這條路线菌子多,我們明天就往這條路线規劃。”

飛鳥稱,採菌路线爬升高度在200米以內,全程3-5公裏,時長3小時左右。“蒼山植被分布很廣,我們會在採摘的過程中介紹野生菌、蕨類植物、中草藥材等方面知識,比如我們會科普蘑菇的學名、特性、是否有毒、能否食用等知識。”

黃豆則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目前,團隊开發了3條採菌路线,一條相對平坦沒有太多爬升,總長2公裏,菌子種類比較少,比較適合小朋友;一條爬升相對多一些,菌子種類更多,不過遊客較多,有更多不確定性;另一條則爲獨家开闢,整條路线5公裏。

採菌受寵,自然也讓團隊“豐收”。飛鳥介紹,去年團隊規模較小,整個採菌季收入大約在20萬元,今年團隊正式發展起來後,僅6月收入就已近20萬元,預計6-8月總收入最高能到40萬元。

黃豆則表示,預計6-8月該項目的總收入最高能到12萬元。

不過,採菌團也並非都如想象中美好。有遊客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稱,領隊不專業,在帶團的過程中並未進行科普和講解,“出發前不科普,我們看到一個問一個,答案給的就是這個可以喫那個不可以喫,而不是解釋菌子是什么。”

還有遊客表示,徒步撿菌山路比較險峻,領隊未提醒徒步注意事項。

━━━━━

小心毒蘑菇風險,戶外保險不覆蓋理賠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這股熱潮背後,也有毒蘑菇隱憂。

目前,對於採摘到的蘑菇,不同採菌團處理方式並不相同。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有團隊在宣傳中表示,“撿到的可以全帶走”,有的團隊則不推薦帶走食用。

早在今年5月,雲南省政府食品安全辦就發布了《關於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的通告》,提示群衆“不要隨意採摘、出售、購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黴變或幼小難辨識的野生菌。”

7月12日,雲南鎮沅一名女子上山撿菌子時迷路走失引發關注,對此,警方提示,進山有風險,撿菌需謹慎。

飛鳥和黃豆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參加採菌團的遊客會購买專門的戶外保險,但保險並不包含對食用野生蘑菇後中毒的理賠。

飛鳥提到,手觸蘑菇並不會中毒,但要避开手與耳鼻喉眼的接觸。此外,遊客採菌不要獨自行動,且最好選擇具有資質的旅行社或專業戶外團隊,以降低採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野生菌我們不提倡食用,尤其是有毒的的蘑菇不會讓客人帶走,但無毒蘑菇能撿到的機率很低。”飛鳥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遊客採摘的毒蘑菇最終會撒到草坪上或埋到土裏,腐爛後會重新變成養分,或是通過孢子傳播後重新生長。

黃豆同樣不推薦將採到的菌子帶走食用,“能採到可食用的菌子很少,一次可能就四五朵”,對於採到的蘑菇,團隊的處理方式是將其做成標本處理,“我們會帶着大家一起去做標本,比如擺件、冰箱貼或者發卡,留個紀念。”

團隊帶領遊客制作野生菌標本 受訪者供圖

江蘇法德東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藍天彬律師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根據《旅遊法》,對於可能危及旅遊者人身、財產安全的情形,旅遊經營者應當以明示的方式事先向旅遊者作出說明或者警示。如果組織者和團隊已經明確提醒蘑菇可能有毒,那么顧客食用了採摘回去的蘑菇並中毒的情形,這是顧客明知有風險,還把自身置於風險中,組織者不用承擔責任。如果組織者沒有進行提醒,那么組織者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雙方的過錯程度,以及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來定責”。

值班編輯康嘻嘻 李加減



標題:大量“菇勇者”,湧入了這個夏天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737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