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新浪潮影片,塞內加爾獨立宣言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7-11 08:56:10 熱度:17

導讀: 作爲二十世紀走向終結的主題,殖民主義在二战結束後紛紛开始解體,隨着被殖民國家紛紛獨立,浩浩蕩蕩進行了幾百年的殖民主義緩緩地畫上了句號。然而殖民主義雖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的解殖運動中坍塌,但其影響...

作爲二十世紀走向終結的主題,殖民主義在二战結束後紛紛开始解體,隨着被殖民國家紛紛獨立,浩浩蕩蕩進行了幾百年的殖民主義緩緩地畫上了句號。然而殖民主義雖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的解殖運動中坍塌,但其影響力,依舊是長久的存在着,這種影響力貫穿了被殖民國家的歷史乃至文化,最終造成的傷害依舊是在今天都不能斷絕。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塞內加爾的電影,估計很多人連這個國家都沒有聽說過,這個位於非洲最西邊的國家的1966年的電影,爲我們清楚的展示了殖民主義給這個國家的國民們帶來的痛。

《黑女孩》講述的是一個非洲原住民女孩,她原本是法國白人殖民者家裏的保姆,隨着法國殖民者回到了法國,這個女孩也被帶到了法國。然而在法國,在這個自詡爲先進文明的城市,女孩感受到的並不是自有的暢快,也沒有與所謂的文明交融,她所面對的只有女主人的指責和羞辱,最終,在不堪重負的時候,女孩自殺了。

展开全文

《黑女孩》在現在看來是沒有太多的故事性的,更別說豐富的技巧等等,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本片所蕴含的歷史意義以及現實意義遠遠的高過了本片的故事性。這是一個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故事,作爲傳統的勢力範圍,法國對於非洲的統治本身是根深蒂固的,而作爲殖民統治的強力分支,文化統治自然是一把強有力的巨劍。殖民文化斬斷了非洲本身的地域文化,進而讓非洲人乃至所有的殖民者將本身的文化放棄轉而追求殖民宗主國的文化並以此爲榮。

在本片中,女孩所向往美好的生活並不是建立在自己國家自己家鄉的發展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一個遙遠的,自己只能在別人的敘述中所勾勒出來的法國巴黎等等。這是不是美好的生活,這是不是女孩所向往的美好的生活,這是不是人們所描述的與現實相一致的美好生活,這些都是問號,但是這個問好卻從來沒有人認真的懷疑過。

殖民者本身將被殖民者的文化全部斬斷滅絕之後,才能順暢的推行自己的文化,並且將自己的文化包裝爲現代,先進,文明等等。然而即便是有更多華麗的詞匯作爲包裝,當其本質敗露的時候,自己的窘態也是難以掩飾的。非洲的女孩來到了自己所認爲的理想國,來到了自己所期待的文明所在地,但是她經歷的是什么呢?法國的先進與自己無關,法國的浪漫與自己無關,法國的文明自然還是跟自己無關。這些曾經出現在自己夢裏的詞匯 ,此刻一一褪去了華麗的外衣,原來真實的法國並沒有殖民者描繪的那么美好,也沒有被殖民者期待的那么華麗。

當謊言戳穿的時候,女孩自殺了。這一幕即便是在當代,也有着一定的啓示意義,當我們國內的一些人在西方世界強大的宣傳攻勢之下敗退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演化出來一個特殊的媚外群體,他們致力於在心中構築一個西方理想國,並且以維護這個理想國的所有一切爲榮,即便是事實證明這個理想國並不存在,這也不會磨滅這些人內心的這種向往之情。這種類似於宗教式的瘋狂哪怕是他們真正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到了自己的“理想國”且被現實狠狠的打臉的時候,他們依舊是不愿意覺醒。

這些人似乎跟本片中的女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便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們還是愿意以事實說話的,當真相擺在眼前的時候,人們會恍然大悟,然而幾十年過去了,當我們自詡比前人看得更遠的時候,一部分人卻开始罔顧真相,面對事實也是執迷不悟。

殖民主義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殖民,當我們徹底的否定了自己的文化的時候,就會陷入到一種困境,即便是自己獲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即便是自己已經跟之前不可同日而語,自己依舊是沒有自信,因爲話語權解釋權全部在別人手中,我們甚至無法解釋自己爲何會取得這樣的成就,這實際上是一種悲哀,好在越來越多的人开始拋棄這種以殖民者爲中心的話語權,轉而從自己的文化歷史脈絡中尋找答案,這才是真正覺醒的表現。

地球上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每一塊大陸都有自己的歷史發展脈絡,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從來沒有哪一種文化對於所有人都具有普世性,因此,我們要想走出殖民主義敘事,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發掘自己的文化,充分建立自己的敘事框架,只有當自己用自己的話語來解釋自己的時候,才不會出現本片中的結局,夢碎了之後,我們要重新出發,而不是抑鬱自殺。

……

你好,再見



標題:非洲新浪潮影片,塞內加爾獨立宣言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599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