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6-18 00:59:37 熱度:19
【記錄中國訊】記者:任世民 郝傑報道:陝西,簡稱“陝”或“秦”,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西安,位於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遊,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總面積20.56萬平方千米。省內有中國經緯度基准點大地原點和北京時間國家授時中心以及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线。
陝西省下轄10個地級市(其中省會西安爲副省級市)、31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69個縣。截至2023年末,陝西省常住人口約3956萬人。
歷史悠久的盛世長安
陝西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漢、唐等13個政權,在陝西建都。
仔細觀察整個陝西的地形,就可以發現陝西被三大自然區割裂,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橫跨三個氣候帶,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土人情。陝西有山地、高原、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形。分爲三大自然區:
北部是黃土高原區,海拔900至1900米,總面積8.22萬平方千米,約佔全省土地面積的40%。
中部是關中平原區,海拔460至850米,總面積4.94萬平方千米,約佔全省土地面積的24%。關中平原在渭河下遊,號稱八百裏秦川。
陝南秦巴山區北靠秦嶺、南倚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流而過。秦嶺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线,匯聚一衆名山,風景旖旎。陝南的漢中、安康地處山區腹地,自然條件方面具有明顯的南方地區特徵,風土人情與巴蜀更爲接近。
在陝西境內有許多著名峰嶺,如西岳華山、太白山、終南山、驪山,作爲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线的秦嶺山脈橫貫全省東西。
水陸交通,國之大者。中華民族的先民,在各個歷史階段,爲了實現國家版圖的整合,政治的統一,土地的开發,經濟資源的調配和多民族的交流融合,都無一例外地重視道路交通建設。古往今來5000年的華夏文明史表明:交通建設的基礎,就是社會進步的基石;交通發展的速度,就是民族文明的腳步。
“現在是北京時間,零點整!”許多人並不知道,“北京時間”的發播不在北京,而是在陝西;“唐人街”一詞,也來自距今1400年的外國使節見證大唐盛世後,對古都長安的無限敬意。
80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母、炎帝和黃帝的遠祖、伏羲和女媧的母親、華胥國女首領華胥氏,創造了中國的農耕文化,开創了中華八千年文明史。從華胥到華夏,從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源頭……
這一切的起點,來自這個叫陝西的文化滋養。
自古一條路的華山,千裏奔騰一壺收的黃河,中國龍脊中原龍首的秦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陵,“人文初祖”天下第一陵的黃帝陵,花饃、秦腔、大雁塔……
這一切的精彩,都來自這個叫陝西的人文內涵。
千年以前,陝西“九天閶闔开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千年以來,陝西錦繡裹山川,承載着中國人心中深刻的鄉愁,成爲府藏中國文化、中華文明的基因庫。在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上,向“一帶一路”的新起點進發。用文化和旅遊,昭示着這片熱土的活力迸射!
喫在陝西,最是關中煙火色
咥一口biangbiang面,看一萬年老秦滄桑。
咥,是陝西關中、河西走廊一帶的方言土音,是喫的一種方式。從字面意思看,喫至極致爲之咥。其特徵爲老碗盛食,“狼吞虎咽”,喫出快樂,喫出氣氛。而在陝西文旅上,一個咥字,也恰好把極致說了個通透。
“biángbiáng面”的biáng字,是目前筆畫最多的漢字,由於書寫復雜,電腦字庫裏甚至無法收錄,只好用拼音代替。這也就像陝西的文化一樣,深邃且悠長。
在“食”與“史”的交融中,陝西全域旅遊倡導的“文化陝西”,“了解中國從陝西开始”的文旅品牌得到了最人間煙火的體現。
同時,接地氣的狀態也絲毫不影響陝西向着建設國際旅遊樞紐、國際一流文化旅遊中心、全域旅遊示範省的方向,大踏步前進。
多年產業开發,陝西文旅產業已經從對自然山水、歷史遺跡逐漸轉向到對人文情懷的沉浸式感受的挖掘上來。
在陝西任何一個景點,觀賞零距離的歷史復現式表演;或者在任何一個景點,喝一口酒,聽摔碗酒那一聲響;再在門面飯館,盛一碗羊肉泡饃,發出滿足的打嗝聲。這就是一個活脫脫的“風俗陝西”,一個從神殿下落到凡塵的色香的陝西。
在陝西旅遊,隨處可聞帝王風流的佳話,嗅到老百姓柴米油鹽的氣息。旅人們可以在陝西渾厚深沉的歷史底蕴與文化風骨中遨遊,也能夠蹲在地上,一口大蒜,一口臊子面,喫得酣暢淋漓。
遊在陝西,腳下處處皆歷史
5月,作爲全國十大火爐之一的西安,和溫度相反的是,西安的遊客旅遊熱情卻日益高漲,大街小巷是川流不息的遊人,這一刻便是對西安這座城市最好的褒獎。
而西安這種“摩肩接踵,揮汗成雨,揮袖成雲”景象,在這座城市似乎已經習以爲常。
西安古稱長安、西京,與雅典、开羅、羅馬並稱世界四大古都,是古絲綢之路起點,“一帶一路的橋頭堡”,是世界上文化內涵最豐富、文化遺存迭壓最厚重、古代城池系統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名城。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是“天然歷史博物館”。
在西安旅遊,其實就是一場在浩瀚的歷史中穿梭時光的感悟。
還沒從秦始皇兵馬俑的赳赳老秦的陣列肅殺中醒來,仿佛未央宮中那“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煌煌之聲已經響在耳邊。恍惚之間,水霧繚繞中,華清池中,《長恨歌》中“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楊貴妃又浮現在眼前。倏忽之間,仿佛又能聽到大雁塔中,歷經磨難取回真經的玄奘法師翻閱經文的聲息……
西安,這座處處有歷史的城市,你腳下所站的每一寸土地,或許就是哪一位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同樣站立過、行走過的地方。
1400年前,長安人口最多時超過百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曾有3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往長安的華燈璀璨。在中國歷史上,九個統一的王朝,有五個建都西安(鹹陽),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稱爲“東方金字塔”。
時至今日,從絲綢之路上的駝隊到鐵路物流的黑馬,隨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2013年11月28號,西安港始發首趟西安到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中歐班列,由此开啓了“長安號”中歐班列每天都在刷新記錄的歷程。
時至今日,360余家外貿類企業、300余家物流企業的服務,再現絲綢之路繁華。西安港,這座是我國第一個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的港口,也成爲全國最大的內陸港口,平均每天有近6000噸貨物搭乘“長安號”中歐班列從這裏始發。而無數慕名而來的國外遊客,又復刻了慕大唐抵長安的東行。
預計到“十四五”末,陝西全省鐵路營運裏程力爭達到6500公裏以上,其中高速鐵路營業裏程力爭達到1500公裏以上;高速公路通車總裏程達到7000公裏以上,省際出口數量增至29個;全省民用運輸機場數量達到8個;力爭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物流快遞服務全覆蓋。
同時,加大安全防護、危橋改造等投入,強化養護管理,增強設施耐久性和可靠性,提升設施設備安全性能和本質安全水平。實施創新驅動,推進北鬥、5G、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強化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智慧交通。
春風得意馬蹄疾,遊客們大可一日看盡長安花。
如果在讓人驚豔到窒息的歷史文旅逆旅中,你過早的醒來,那么,你還可以流連於現代西安着力打造的多種文化品牌,例如大唐不夜城,《裝台》,《那年花开月正圓》,《大秦帝國》等影視劇感受西安文旅IP的強大。或者到新建的考古博物館,新的陝西歷史博物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抑或是在西安千古情等文化品牌中嘗試和歷史對話……
站在歷史長河這頭的西安,回望那頭的長安:
這是一座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爲“京”的都城。
這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
這裏位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是隋唐時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長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和國務院最早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
哪怕自唐之後,西安不再是神州華夏的國都,但“長安”一詞卻成爲國人的另一種隱藏在心底的對家對國長治久安的祈盼。比如,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長安街,正以另外一種形式,延續着“長治久安”的美好祝愿!
學在陝西,國人心中的紅色聖地
“太陽剛剛升起,毛主席走出窯洞,來到他親手耕種的地裏。毛主席一手扶着水桶,一手拿着瓢。瓢裏的水緩緩地流到小苗上。毛主席身邊的小八路端着水,望着小苗笑。他好像在說:“小苗啊小苗,你喝了延河的水,長吧,快長吧!”遠處,八路軍战士也在忙着挑水澆苗。楊家嶺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陽光……”
以上文字是許多人記憶裏,小學四年級課本裏《楊家嶺的早晨》的內容。當年不理解課文的深意,回想起來,卻感慨萬千。
如今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作爲中國革命聖地,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中國無數人心目中思想層面和現實中的雙料紅色聖地。
楊家嶺、棗園、王家坪、寶塔山……仿佛像有魔力一般,不斷催促着現代的人們去親近她,去感觸她,去領悟她。
由此,一場把紅色記憶映射進現實,關於傳承精神與發展產業的大門,在延安打开了。
親眼看一下毛主席寫《沁園春·雪》時使用的小炕桌,親手搖一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紡线車,從棗園到南泥灣,從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到楊家嶺革命舊址,再到延安革命紀念館……
觀看一場《延安延安》或者《延安保育院》等紅色演藝,讓沉浸式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心中湧蕩……
在以延安爲首的陝西各革命紀念地和革命舊址,處處都是紅色印記,處處都讓遊客在情感共鳴中訴說着延安故事,弘揚着延安精神。
在寶塔山遠眺,在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徜徉,在壺口瀑布放歌《黃河大合唱》……這已經成爲了陝西紅色旅遊的“標配”。
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旅遊,尋夢紅色記憶,這已經成爲烙印在陝西人骨髓裏的精神內核和產業名片。
紅旗漫卷,江山如畫。目前,陝西39處紅色旅遊景區已進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有70余家涉及紅色文化的A級景區,其中5A級4家,4A級30多家,紅色旅遊,成爲陝西,乃至全國人民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寶貴精神家園。
如今的陝西紅色旅遊,正在成爲全國充滿革命信仰的精神家園,陝西也在用創新文旅傳承紅色基因,再續傳奇故事!
創在陝西,華麗轉身未來已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山河的險峻之美,華夏文化的厚重之美,更有陝西敢爲人先的的創新之美!
在“十四五”承上啓下之年,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之時,大美陝西的文旅產業革故鼎新、高質量發展的勢頭。尤其引人入勝——
日前,《陝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出台。《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陝西成爲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國際文化旅遊中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範區、革命文化繼承弘揚樣板區。優化文化產業結構,文化產業數字化、平台化、智能化、融合化特徵更加明顯,產業布局更趨合理,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文化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益顯著提升。到2025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以上。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推動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服務品質化、旅遊治理規範化、旅遊效益最大化,國內旅遊和入境旅遊人次穩步增長。到2025年,全省旅遊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旅遊總人次達到9億人次,形成文化旅遊萬億級產業板塊。
《規劃》以陝西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觀空間分布爲依托,統籌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提出構建“一核四廊三區”文化和旅遊發展新格局。一核:建設西安文化和旅遊發展核心區。四廊:建設秦嶺生態文化旅遊廊道、黃河文化旅遊廊道、長徵紅色文化旅遊廊道、絲綢之路文化旅遊廊道。三區:建設古都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等融合發展的關中綜合文化旅遊區,建設紅色文化、邊塞文化、黃土風情文化等協同發展的陝北國家紅色文化旅遊區,建設生態文化、漢水文化、兩漢三國文化等相互促進的陝南自然風光和生態文化旅遊區。
《規劃》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圍繞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文旅融合4個方面,提出繁榮新時代文化藝術創作、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數字文旅創新、完善現代文化和旅遊市場體系、加強文化對外交流和旅遊推廣9項重點任務,統領陝西文化旅遊發展大局。
在旅遊全景化、全時化、全民化、全業化的當下,陝西的文旅產業正在邁入“全域旅遊”對接“大衆旅遊”時代,實現從旅遊資源大省到文旅大省的華麗轉身。
在陝西“文旅+”的“+”後面增添諸如金融、生態、演藝、養老的全新內涵,構建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使陝西旅遊的市場價值得到全面釋放。
黃河給陝西人文景觀染上了金色,秦嶺給陝西自然地理披上了綠色。文化則給陝西文旅產業的畫龍點睛,破壁而出。讓山川、文化和活力轉化成文旅影響力,使陝西文旅產業成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祖源的人文,華夏的龍脈,歷史的遺存,民風的淳樸,這一切都構成了陝西旅遊“非來不可”的N種理由!大美陝西,在挖掘歷史的當代價值、探索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創造陝西文化的市場品牌、推動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上正振翅高飛!
標題:遊古都西京,賞大美陝西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218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行走加查 探尋鑲嵌在美景中的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