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與學生私奔,他克服困難,多年後功成名就,妻子悔之晚矣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6-01 17:04:12 熱度:34

導讀: 常書鴻,著名畫家,敦煌藝術研究家。他一生致力於敦煌藝術研究與保護等工作。 可以說,如果沒有常書鴻,那很多敦煌藝術品都不會重見天日,更得不到很好的保護,他也被人稱作“敦煌的守護神”。 常書鴻 常書鴻自...

常書鴻,著名畫家,敦煌藝術研究家。他一生致力於敦煌藝術研究與保護等工作。

可以說,如果沒有常書鴻,那很多敦煌藝術品都不會重見天日,更得不到很好的保護,他也被人稱作“敦煌的守護神”。

常書鴻

常書鴻自幼喜歡藝術,但他的父親堅信只有實業才能救國,所以堅決將他送入工業學校去讀書。

有意思的是雖然去了工業學校,但常書鴻選擇了與繪畫有關系的染織專業,並參加了由名畫家豐子愷等人組織的西湖畫會,絲毫沒有阻礙他追求藝術的腳步。

要說常書鴻與敦煌的緣分,還要追溯到1935年,當時他在巴黎塞納河畔一個舊書攤上,偶然看到一部名爲《敦煌圖錄》的畫冊,全書共分六冊,約400幅有關敦煌石窟和塑像照片。

這些精美圖片深深的吸引了常書鴻,而且令他感到詫異的是,敦煌藝術品在國外已經引起了轟動,可是在國內卻鮮有人知。他毅然決定回國投入到敦煌的保護工作中。

寫到這就开始寫文章的主題了,常書鴻的愛情。

展开全文

他的原配妻子是陳芝秀,她出生於江南的一個名門望族,家庭條件優越。兩人是表兄妹。1925年結爲夫妻。

當常書鴻決定回國發展時,陳芝秀是反對的,因爲她已經習慣了法國的浪漫,而且陳芝秀是學習雕塑的,在這裏她的才華能夠施展,但常書鴻堅決回國,經過兩人的一番討論後,決定丈夫先回國,妻子等到女兒常沙娜學業完成之後再回來。

兩人先後回國後暫時居住在重慶,在重慶期間,他們的兒子出生了。後來,常書鴻被任命爲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副主任,陳芝秀帶着子女跋山涉水隨着丈夫來到了黃土漫天的莫高窟。

來到敦煌後,常書鴻將滿腔熱血與才華都投入到了敦煌藝術品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妻子的關愛。而敦煌的生活對於陳芝秀這個大家閨秀來說是枯燥和乏味的,這裏沒有電、沒有什么娛樂、生活條件也很艱苦。

常書鴻夫婦及女兒常沙娜

恰巧這時常書鴻有一個年輕的學生是陳芝秀的老鄉,常書鴻就將學生趙忠清介紹給了妻子。正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趙忠清與陳芝秀在接觸中也漸生情愫。

終於,陳芝秀借着外出去檢查身體的時候,和趙忠清私奔了。常書鴻得知二人出走的消息後,騎馬向玉門方向追去,在途中精疲力竭摔下來,幸虧被玉門油礦的人發現才救了一命。

面對前妻忍受不了艱苦寂寞不辭而別、兒女的哭泣,常書鴻的處境可想而知。

屋漏偏逢連夜雨,與此同時國民政府還下達了撤銷藝術研究所的命令,要知道,他來敦煌時的職務是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副主任,結果研究所撤銷了,意味着經費都沒有了,這還談什么研究與保護敦煌藝術品。

但常書鴻仍決定留在當地,堅決不撤。

面對着年幼的兒女,他不得不保持堅強。他一邊照顧年幼的孩子,一邊繼續組織修復壁畫,搜集整理流散文物。

當時的常書鴻一面動員同事節食縮衣,一面靠爲人畫像創收並向內地呼籲捐款的方式籌措經費,正是在他的奔走呼號下,民衆开始關注敦煌藝術品,社會人士和機構紛紛捐款,使得研究和保護工作得以繼續下去。

可以說常書鴻在敦煌的日子裏,所喫的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他對敦煌藝術品的貢獻不是我在這寫幾句話就能概括的。

李承仙

後來,常書鴻與同樣在敦煌從事文物研究工作的李承仙結婚,兩人的結合是真正的志同道合。解放後,常書鴻歷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員、國家文物局顧問。甘肅省文聯主席等職務。

晚年的常書鴻還擔任浙江大學校友會名譽會長,並舉辦了“常書鴻畫展”。可以說,晚年的常書鴻終於功成名就,這時候的他是風光的、幸福的。

常書鴻(左)

再來說說他的前妻,陳芝秀在出走後直接在報紙上刊登離婚,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

後來她又與一位普通工人重組了家庭,晚年的陳芝秀生活悽涼,而且還得不到兒子的原諒,漸生悔意。

她在給女兒的一封信中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一失足成千古恨”。看着丈夫的風光無限,再看看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幾個字,包含了無限的悔意。

晚年的常書鴻對陳芝秀的出走沒有任何恨意,而是充滿了些許的自責。他在《九十春秋》中寫道:

回想妻子這幾年跟我一起遭受的痛苦,在怨恨之後,又感到自己心頭襲來的一陣自我譴責……。”



標題:妻子與學生私奔,他克服困難,多年後功成名就,妻子悔之晚矣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950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