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5-21 16:50:43 熱度:34
中新社北京5月20日電 題:爲什么說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
作者 李大偉 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近期,美國部分政客頻繁向媒體表示,中國出口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新能源類產品存在着嚴重的“產能過剩”,並向全球持續輸出“過剩產能”,對全球經濟的正常運行造成了“威脅”。
事實上,不管從產能過剩的內涵入手,還是基於全球視角、歷史視角分析當前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
絕對的供需平衡是不存在的
在經濟學中,供需平衡是一種理想狀態。在實際經濟中,由於市場需求是不斷改變的,其信號傳導到生產者存在時滯,生產者調整產能也存在時滯。因此,供給變化和需求變化完全同步是非常困難的,供給恰好等於需求是偶然的、瞬時的現象,供需不平衡才是普遍現象。動態地看,瞬時的供需不平衡將會引導供給方和需求方不斷改變決策,共同向供需平衡狀態不斷優化調整。因此,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普遍的。局部的、短期的供需不平衡和整體的動態平衡不但不存在矛盾,而且是辯證統一的。
同時,從產業生命周期理論來看,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更容易出現供需關系劇烈波動的現象。在新興產業進行技術積累和市場培育的初級階段,由於相關產品和服務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企業家對未來產業發展前景的判斷也存在差異,這一階段供給往往不能滿足需求。然而,一旦技術積累和市場培育階段基本結束,企業家普遍認可了相關企業的巨大市場潛力,則會普遍加大投資、新增產能,導致產能規模在某個時間點超過當時的需求。但這種現象是階段性的,隨着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和市場機制持續發生作用,供求關系會自發調整並歸於動態平衡,有競爭力的企業和優質產能逐漸脫穎而出,新興產業也進入成熟期。綜上所述,把市場經濟中普遍存在的“供需不平衡”曲解爲“產能過剩”是明顯錯誤的。
中國新能源產能的核心優勢是技術創新
那些炒作之聲認爲,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主要依靠政府補貼的低價優勢“擠佔”國際市場。這種觀點完全錯判了中國新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之所以具有較強的全球競爭力,有工業體系和供應鏈網絡更爲完善高效的原因,也有國內統一大市場的規模經濟效應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把握住了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有利時機,進行了高水平的顛覆性創新。按照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的創新理論,這類顛覆性創新將對原有體系產生一種“創造性破壞”,也就是推動新商品、新技術路线、新組織方式取代舊商品、舊技術路线、舊組織方式。
由於這種“創造性破壞”需要擺脫對傳統技術路徑的依賴,因此往往會催生一批新興企業以取代傳統企業。比亞迪、特斯拉等現代車企取代傳統燃油車企,和蘋果、華爲手機取代諾基亞手機,佳能、尼康相機取代柯達相機一樣,都是這一理論的典型寫照。比亞迪及其上遊的寧德時代等企業的產品之所以得到發達經濟體消費者青睞,是由於相關產品的技術和設計理念,更加符合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個性化、綠色化需求。
因此,中國的新能源產能是在市場機制有效作用下,在全球良性競爭和合作過程中逐步發展形成的優質綠色產能,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相關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和美國、英國、印度等經濟體相似,中國基於創新經濟學有關理論,以及充分考慮到新能源產品應用具有一定外部性,同樣採用了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鼓勵居民消費等一系列創新激勵政策。這些政策完全符合創新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既有利於鼓勵企業加大創新力度,也有利於有效應對溫室氣體排放等外部性問題,根本不是所謂“扭曲市場的補貼”。
實際上,美西方針對中國新能源產品的限制和打壓,以及針對少數企業提供專項性的資金支持,才是真正扭曲市場的做法,已經嚴重影響了全球產業鏈。
全球新能源產品供不應求
從未來全球市場需求潛力來看,目前不但中國,甚至全球新能源產品供給都是不足的。以新能源汽車爲例,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4500萬輛,是2022年的4.5倍。據機構測算,2030年全球乘用車市場規模預計超過8000萬台,其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50%左右。當前的產量和全球潛在市場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把出口歪曲爲輸出“過剩產能”是巨大謬誤。將面向全球市場需求出口等同於輸出“過剩產能”,可以說是違背了經濟學的最基本理論——國際分工理論。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早在數百年前就提出了國際分工的概念。隨着全球化深入發展,不同國家在不同商品或服務的生產中具有各自比較優勢,因此出口自身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自身具有相對比較劣勢的產品,並通過國際貿易實現總收益最大化,這一理論已經成爲經濟學常識。
如果出口就是所謂“輸出過剩產能”,那么所有國家都在某些產品上實現淨出口。如美國就在2023年出口了209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是否說明美國正在向世界輸出天然氣的“過剩產能”呢?事實上,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無論中國企業還是美國企業,均根據全球市場需求決定自身產能,只是有的企業更注重國內市場,有的更注重國際市場。因此,出口佔產量的比重和是否存在國內產能過剩沒有任何關系。
中國新能源產業對世界經濟增長和綠色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從經濟視角看,中國新能源產業生產大量消費品滿足了本國乃至其他國家需求,從消費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生產了大量設備和零部件並出口,爲其他國家投資制造業並开展加工制造奠定了物質基礎,從投資端拉動經濟增長。從綠色發展視角看,中國出口的新能源產品無論用於消費還是投資,都幫助合作方實現了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替代,爲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作出了巨大貢獻。(完)
受訪者簡介:
李大偉,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國際經濟形勢、國際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區域經濟合作等領域研究工作,參與出版著作近20部,在學術期刊和主流媒體發表論文80余篇。
標題:東西問|李大偉:爲什么說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755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A股震蕩回調,三大指數齊跌,超4100股下跌!主力資金淨流出338億
下一篇 : 衝上熱搜!金銀銅價格集體狂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