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希夏邦馬峰南壁首攀-50年間最爲精彩的攀登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4-24 00:59:38 熱度:24

導讀: 編譯:Mintina 希夏邦馬峰的介紹和首攀 照片提供: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希夏邦馬峰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境地處中國西藏自治區境的八千米級別山峰,坐標爲北緯28° ...

編譯:Mintina

希夏邦馬峰的介紹和首攀

照片提供: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希夏邦馬峰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境地處中國西藏自治區境的八千米級別山峰,坐標爲北緯28° 21′10″度,西經85° 46′ 44″度。這是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之間Jugal/Langtang Himal亞山脈的海拔最高山峰。山峰還有一座高度超過8,000米的衛峰。主峰海拔通常有兩種標注,一爲更高的8,027米,此外,人們也採用8,012米。全世界共有14座八千米高度山峰,希夏邦馬峰是世界第14高峰。

希夏邦馬峰,現今,商業探險客戶通常在8,008米高度的中央峰停下腳步,從這裏繼續去往海拔8,027米/8,021米的主峰需要沿刀刃般的山脊繼續行進一個小時。7,966米的尖頂爲西峰

照片提供:himalaya-info.org

展开全文

希夏邦馬峰意爲“草地的神靈”,但是名字真正的意義或略顯困惑,且依然存在爭議。根據Toni Hagen,一位地理學者,希夏邦馬峰或結合了兩個藏語詞匯的意思,pangma意爲草甸,或是草原,chisa/shisha則爲梳子或是區域。而藏族文化學者,Guntram Hazod對希夏邦馬峰的名字有着自己從民俗語源解讀的理解。他解釋了Shishapangma的兩個詞匯的語義,shisha是“自然死亡動物的肉”,sbangma的詞義則是“小麥酒酒糟”,或是“釀酒的殘渣”。顯然,他有着自己的看法,對於他,希夏邦馬峰意爲“含麥芽的雞蛋和死去動物的肉”。但是Gosainthān,希夏邦馬峰的梵語名稱則是“神靈寓所”的意思。

根據山峰周圍本地人的說法,希夏邦馬峰的藏語名字原爲“波拉滾慶”。根據藏族傳說,他與自己的姊妹山峰,海拔7,703米的摩拉門青峰是非常恩愛的夫妻。但之後,波拉移情西側,7,161米高度的普木日峰/普莫裏峰,摩拉門青因此非常憤怒,從此轉向東端,不再理睬波拉滾慶。

1964年5月2日,中國登山隊十名隊員首攀希夏邦馬峰,這也是14座八千米級別山峰之中最後一座出現攀登的山峰

照片提供:https://www.chesslerbooks.com

1964年5月2日,中國登山隊的十名登山者首攀了海拔8,027米/26,335英尺希夏邦馬峰。許競,王福洲,鄔宗岳(1975年珠穆朗瑪峰探險活動期間遇難),張俊巖,陳三,程天亮,索南多吉,米瑪扎西,多吉,雲登成功站在山峰頂端。

山峰於1978年向外國人开放,首支外國團隊於1980年成功登頂。截止2023年12月末,希夏邦馬峰有35人遇難,其中包括1999年美國團隊中聲名顯赫的Alex Lowe及攝影師Dave Bridges,此外還有葡萄牙登山者Bruno Carvalho。總之,希夏邦馬峰是相對較爲容易的八千米級別山峰(除去通向真正頂峰的最後200米距離山脊)。

希夏邦馬峰西南壁

照片提供:https://www.himalaya-info.org

山峰傳統线路位於東北山壁,此外,山峰西南山壁有三條更具技術性的路线,其中1990年瑞士/波蘭线路(上圖第4條)被描述爲八千米級別山峰上距離最短,最爲快速的道路。“這條美麗的2,200米/7,218英尺山肩线路沿完全被雪層及山壁覆蓋的表面直接通向中央峰,攀登者需要在45°度,偶爾超過50°度的山壁行進。

從海拔4,300米的聶拉木縣駕車五個小時,攀爬者便可以來到駕駛員營地,這裏的高度爲4,900米。隨後,人們可以借助犛牛運送物資及裝備,向29公裏/18英裏的大本營進發。

希夏邦馬峰南壁

照片提供:https://www.greattibettour.com/

如同古羅馬人所說,命運女神眷顧有膽量的人 - 運氣偏愛那些膽大的人們。當女神伸出自己修長的手指,觸碰孤獨身處西藏高原遙遠山峰的三名年輕英國登山者時,這個說法顯然絕非虛言。

在八千米級別山峰之中,希夏邦馬峰顯然並不起眼。這是14座該高度級別山峰之中海拔最低的一座,其名稱也並非源自虛構的神話,而是對山峰自身的描述。名字意爲“草甸上的山峰”。這座山峰有着“最爲容易八千米級別山峰”的標籤,顯然,死亡率絕不像其他八千米級別山峰那樣驚人。此外,人們可以沿硬化道路,以相對舒適的方式來到距離大本營僅數小時的地點。

身處希夏邦馬峰主峰頂端看到的景致

照片提供:himalaya-info.org

此外,山峰北側的傳統线路僅延伸至尖利的頂峰山脊,遠離實際的海拔最高點,主峰/東峰。沿途,兩座衛峰吸引着登山者拍攝很酷的登頂照片,同時,人們無需承受橫跨山脊,橫跨西峰和中央峰的痛苦。事實上,海拔8,008米的中央峰是絕大多數登山隊伍到達的最遠地點,顯然這也是引發大量激烈爭論的原因。

總之,容易的山峰也存在“阿爾卑斯風格的一面”。望向西南壁,從道路徒步三日到達的地點有一處優雅,2,500米距離的山壁,集合混合區域及一系列冰層和雪面覆蓋山肩。盡管從遠端,尼泊爾境內Langtang山谷便清晰可見,首次成功攀登這條线路的隊伍卻在到達之前從未看到過山壁。他們直接來到這裏,开展勘察,並在精彩的攀爬過程中取得成功。

1982年,當時的環境截然不同,但從其他一些角度來說,也毫無區別。一方面,山峰不爲人知 – 具有探索性區域。另外一方面,到達中國西藏自治區的旅程與現在毫無二致。

1982年,攀登希夏邦馬峰時,Alex MacIntyre年僅28歲。遺憾的是,數月後,他在安娜普爾納峰南壁遇難

照片提供:Desnivel

Nick Prescott於1979年首先开始申請,並在兩年後獲得希夏邦馬峰的登山許可。此時,他最初組織的團隊已經分崩離析,Doug Scott就此接受許可,帶領一支包括他本人,Roger Baxter-Jones,Alex Maclntyre,Prescott的團隊出發。Elaine Brook僅在海拔適應階段加入隊伍,Prescott擔任大本營經理。第七名成員,Paul Braithwaite,從拉薩市出發後不久便患病,沒有參與攀登便返回家中。

由於需要籌集必要的資金,在到達中國西藏自治區之前,他們便經歷了最早的困難:在中國西藏自治區攀登的开銷是尼泊爾探險旅行的五倍。他們必須確認自己的登山許可,提供必要的文件,並持續與位於拉薩市的中國西鄉自治區登山協會進行交涉,確定最終的物流運輸細節。

從南側眺望希夏邦馬峰

照片提供:https://www.8000ers.com

他們於1982年4月末到達山峰所處區域。5月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附近山峰進行海拔適應訓練,這些山峰的海拔高度足以讓這個階段成爲一次獨立探險活動。他們攀登了海拔7,010米的聶囊日峰南脊,不過並未登頂山峰,並首攀了7,445米高度的彭帕日峰。根據Scott,彭帕日峰“是希夏邦馬峰1.6公裏/1英裏外的真正西南山肩,與山峰通過7,315米/24,000米的巖口相連。”

照片提供:himalaya-info.org

這令物流運輸工作變得相對容易,因爲他們的彭帕日峰和希夏邦馬峰主峰探險共用同一處搭=大本營。他們把這裏稱之爲城堡營地。

隊伍的海拔適應策略成爲未來喜馬拉雅山區阿爾卑斯風格攀登的標准,此外,他們开闢的全新线路及首攀爲探險本身增添了額外價值。另外一方面,事實上,他們可以一氣呵成,從頂端至底部,公开攀爬自己的主要目標线路。

希夏邦馬峰之前的五次攀登全部採用傳統探險風格,即圍攻方式,登山者在山峰進行一輪又一輪海拔訓練,在行進過程中鋪設路繩。總之,Scott的策略是適應海拔高度的全新方式:他們完成兩次一氣呵成,輕裝,從底端去往海拔7,000+頂峰的“演練”攀爬。

在登頂彭帕日峰後休息四日,隊伍啓程去往他們的主要目標。如同Scott所說,他們至少要在主峰开闢一條同時能夠下撤的线路,盡管“他們並未仔細觀察攀登路线。”

但是,他們對過程毫不懷疑。5月25日,Scott,Baxter-Jones,Maclntyre和Prescott通過暴露的冰川區域,到達山峰東南壁底部,並开始攀爬。期間,幸運女神一直向他們保持微笑。

1982年5月28日,Alex MacIntyre從主峰返回,身處希夏邦馬峰中央峰山脊

三人團隊(在首日後,Prescott返回大本營)發現雪層狀況出色,並在山壁發現一條明顯线路,但更爲陡峭區域不像他們預想得那樣垂直。絕不放棄,他們在攀爬過程中三次宿營,下撤返回期間又在山壁留宿一晚。事實上,直至來到上部區域,他們幾乎沒有連接繩索進行攀登,所以登山者在2,500米距離山壁的攀爬頗爲迅速。

一旦到達頂峰山脊,他們確保自己繼續去往山峰海拔最高點,即主峰/東峰頂端。Scott指出,“(那裏)此前或許有人,或許無人涉足。”接下來,他們橫跨整條山脊,直至出現在他們嘗試彭帕日峰時選擇的路线,隨後從這裏下撤。在熟悉區域充滿自信,他們沒有連接繩索,沿45º至55º山肩穿行於冰川區域,返回城堡營地。

Doug Scott沒有連接繩索,攀登线路

從嚴格的難度角度來說,希夏邦馬峰南壁的英國线路無法與安娜普爾納峰南壁,或是Kyrtyka在迦舒布魯姆IV峰开闢的Shining Wall线路相提並論。之後來到這裏的團隊在同一處山壁首攀了難度更高的路线。但此次探險的意義在於:“未來”。這支隊伍爲之後的(阿爾卑斯登山)探險活動在風格方面奠定了基礎。

Maclntyre,Scott和Baxter-Jones完成攀登的真正價值在於去往世界偏僻的角落,選擇一處難以到達區域,开展一次具有遠見和獨創性的探索旅行,以無懈可擊的風格,嘗試一座他們從未觀察過的巨大山壁 - 既無需妥協他們的登山追求,也不用把高度,不確定性,或是海拔適應需求作爲借口。

最終,他們完成了一條完美無瑕的路线,並站在一座有着大量令人混淆衛峰山峰的主峰。隨後,他們成功返回,毫發無損,興奮不已。根據Scott,“這是我們在喜馬拉雅山脈完成的最爲令人滿足的探險活動之一 - 一條位於一處與世隔絕且無人涉足的大型山壁,通過多種風格區域的經典线路。”

之後的探險團隊採用阿爾卑斯風格在希夏邦馬峰开闢的线路,向具有遠見的首次攀登致敬

正是這些經典路线讓一代人的登山夢想最終得以事先:隊員的回憶錄和日記內容,其中包括他們的爭論和彼此之間意見分歧,全部收錄在Scott和MacIntyre撰寫的書中。而且這本書贏得了首屆Tasker山岳文學獎項。

希夏邦馬峰南壁的首攀不僅因爲是阿爾卑斯風格攀登的經典風格而得到人們的關注,此外,也改變了登山遊戲,證明只要隊伍具有能力,實力強進,具有創造力,並且足夠勇敢,那么阿爾卑斯風格能夠在喜馬拉雅山脈得到完美轉化。

Doug Scott

照片提供:climber.co.uk

他們身處被稱之爲最爲容易的八千米級別山峰,希夏邦馬峰的线路爲這處優雅山壁未來路线設定了標准。之後出現的所有线路多多少少基本都是採用阿爾卑斯風格开闢。任何把希夏邦馬峰南壁作爲目標的登山者都清楚這個不言而喻的規則,你或是選擇這種風格,又或是面對登山群體的蔑視。所以,隨後數年,山峰迎來了部分世界上最爲頂尖的登山者,並出現了三次令人贊嘆的獨立攀爬,分別由Krzysztof Wielicki,Jean-Christophe Lafaille和Ueli Steck完成。人們的精彩表現令一切顯得不足爲奇。

一位韓國登山者沿英國线路的重復攀登,這裏位於他搭建的營地上部

照片提供:Cristina Pogacean

信息來源:Angela Benavides,Mintina T.



標題:[西藏自治區]希夏邦馬峰南壁首攀-50年間最爲精彩的攀登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266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