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外匯局重磅發聲!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4-19 00:50:04 熱度:34

導讀: 4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一季度金融運行和外匯收支情況,並對市場熱議的資金空轉、實際利率過高等熱點話題作出回應。 發布會現場,圖...

4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一季度金融運行和外匯收支情況,並對市場熱議的資金空轉、實際利率過高等熱點話題作出回應。

發布會現場,圖源:國新網

回顧今年一季度金融運行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表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有力支持經濟回升向好。截至目前,政策實施已取得較好成效。主要體現在金融總量穩定增長、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信貸節奏平穩、外匯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

朱鶴新指出,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銀行加強引導信貸均衡投放,緩解金融機構“衝時點”現象。今年一季度貸款投放比例向歷史平均水平回歸,爲未來三個季度的信貸增長留足空間。“未來貨幣政策還有空間,我們將密切觀察政策效果及經濟恢復、目標實現情況,擇機用好儲備工具。”

在本次發布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回應了證券時報記者關於“近期外資增持境內債券情況如何”的提問。她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規模有明顯提升,今年以來已經累計淨增持境內債券416億美元。

展开全文

證券時報記者提問,圖源:國新網

一季度境內市場主體結匯需求略有減弱

回顧今年一季度我國外匯收支情況,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今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展現出較強韌性,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市場預期和交易保持理性有序。具體表現出五個方面特點:

第一,跨境資金小幅淨流入。一季度,銀行代客涉外收支總體呈現順差,存在季節性等因素影響,特別是春節後外貿企業开工生產、集中採購原材料,進口支付需求上升帶動跨境支出增多,待產品出口銷售後,未來相關跨境收入將會增加。

第二,銀行結售匯小幅逆差。一季度,銀行結售匯月均逆差83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匯同比下降3%,售匯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當前,企業獲取人民幣資金的便利度提升、方式更加多元。

第三,結匯率和售匯率均表現爲穩中有降,企業結售匯意愿保持理性。一季度,衡量結匯意愿的外匯收入結匯率爲62.2%,較2023年同期小幅下降1.6個百分點,結匯需求略有減弱;衡量購匯意愿的外匯支出售匯率爲66.5%,下降1.8個百分點,購匯意愿並未持續上升。近年來,境內主體匯率預期更加平穩,主要根據實際需求开展結售匯,外匯交易的理性程度明顯提升。

第四,外匯衍生品交易規模繼續增長,市場經營主體匯率風險中性意識持續增強。前兩個月匯率避險“首辦戶”企業超過5000家。

第五,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截至今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爲32457億美元,較2023年末增加77億美元,余額變化主要受匯率折算、資產價格變動等估值因素影響。

一些銀行仍有規模情結 將加強對資金空轉監測

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超過300萬億元。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指出,這是過去多年來金融持續不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反映。

“總體看,當前存量貨幣確實已經不低了。”鄒瀾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加快推進,信貸需求和以前一些年相比有所轉弱,信貸結構也在優化升級,但各方面對此變化還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鄒瀾指出,一些銀行在經營模式和內部考核上,仍然還有規模情結,超過了實體經濟的有效融資需求。部分企業借助自身優勢地位,用低成本貸款融到的錢买理財、存定期或轉貸給其他企業,“主業不賺錢,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來源,這就容易形成空轉和資金沉澱,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避免資金沉澱空轉。鄒瀾表示,相關部門將加強對資金空轉監測,完善管理考核機制。未來隨着經濟轉型升級,有效需求恢復,社會預期改善,資金沉澱空轉現象也會緩解。

他強調,當前龐大的貨幣總量增長可能放緩,數據上會有擾動,不宜簡單做同期比較,但這並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減少,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反而會獲得更多融資,是金融支持質效提升的體現。

一季度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416億美元,規模明顯提升

本次發布會上,王春英回應了證券時報記者關於“近期外資增持境內債券情況如何”的提問。她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規模明顯回升,去年全年淨增持230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淨增持已經達到416億美元。

據王春英介紹,截至今年3月末,已經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29個境外機構進入到中國債券市場,外資持倉量已經超過5700億美元,佔境內債券托管總量的2.6%左右,佔比較去年末上升了0.2個百分點。從持有主體看,境外央行和銀行等金融機構有序增持境內債券,並且多投資於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中長期債券。從去年10月份到今年3月,外資投資一年期以上債券佔比是56%。

展望未來,王春英表示,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有望延續穩定增長態勢,外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具有穩定、可持續的提升空間。

王春英表示,人民銀行、外匯局將繼續穩步擴大中國債券市場的對外开放,更加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她透露,目前正面向更多境外機構,放开回購業務;繼續推動境內人民幣債券在離岸成爲被廣泛接受的合格擔保品,目前正在研究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包括使用“債券通”渠道的債券充抵“互換通”保證金等;優化境外機構直接入市、“債券通”“互換通”運行機制。

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和決心不會變

朱鶴新表示,今年以來,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預期出現反復,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一些貨幣匯率波動有所加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雖也出現波動,但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在穩定基礎上還有所升值。3月末,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上年末上漲超過2%。

朱鶴新強調,人民銀行、外匯局對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和決心不會變。短期看,一季度經濟實現良好开局,積極因素增多,有利於對衝外部擾動因素,對人民幣匯率是有支撐的,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在宏觀和微觀上都有基礎。中長期看,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外匯市場深度和廣度將進一步拓展,市場主體的風險中心意識也將顯著增強。

下一步,人民銀行、外匯局將“以我爲主”,兼顧內外均衡,堅持以市場供求爲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高度關注外匯市場形勢變化,繼續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對順周期行爲予以糾偏,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結構性工具不是央行直接或間接向企業提供貸款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五篇大文章”以及民營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3月末,高技術制造業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涉農貸款和民營經濟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爲27.3%、20.4%、20.3%、13.5%和10.7%,均明顯高於全部貸款增速。

今年經中央批准,人民銀行已成立信貸市場司,牽頭推進做好“五篇大文章”工作。朱鶴新表示,下一步,將從政策框架、激勵約束、金融服務能力建設等三個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籌劃,推動形成“1+5”政策體系。“1”是總體制度設計,“5”是“五篇大文章”的各自舉措;通過激勵機制,引導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傾斜;鼓勵金融機構增強服務科技、綠色、中小微企業的能力水平,提升金融服務的適配度和普惠性。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於引導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傾斜發揮重要作用。鄒瀾強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並不改變商業銀行貸款和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的業務屬性,不是中央銀行直接或間接向企業發放貸款。從實施原則看,結構性貨幣政策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截至2024年3月末,結構性工具總量是7.5萬億元,大約佔央行總資產的17%;存續工具數量10項,已在不斷整合優化;支持領域實現了對“五篇大文章”的基本覆蓋。

防止利率過低導致內卷式競爭加劇和資金空轉

對於當下熱議的實際利率是否過高的問題,鄒瀾在發布會上回應稱,對物價和實際利率情況還需要綜合研判。當前,物價處於低位是結構性、階段性的。從物價的結構性情況看,CPI 、PPI、貸款平均利率等都是平均數概念,但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同領域的經濟金融指標分化會顯著加大。

鄒瀾指出,除了看平均數,還要分結構看,不同行業和企業貸款利率存在差異、產品價格漲跌幅度不同,感受到的實際利率不一樣。例如,文化娛樂服務業和經濟新動能領域的產品價格呈現上漲態勢,銀行給這些領域的貸款名義利率又相對低,所以企業感受到的實際利率就會低。而與房地產關聯度高的黑色金融行業價格跌幅大,金融機構又比較謹慎,貸款名義利率就會高一些,企業所感受到的實際利率就會高。“但也要看到,對於目前需要重新配置金融資源的一些領域,其實際利率稍微高一些有利於推動企業控產能、去庫存。”

鄒瀾表示,物價走勢有望在低位溫和回升,實際利率也會有相應變化。從物價的階段性看,一方面,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總需求在擴大,物價回升有基礎、有條件;另一方面,部分農產品價格到了調整拐點,旅遊出行更加普遍,這些因素有利於助推價格回暖。

他強調,未來,央行會結合經濟回升態勢和經濟轉型形勢繼續密切觀察,既要將名義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也要充分考慮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避免削減結構調整的動能,防止利率過低導致內卷式競爭加劇和資金空轉,這會造成物價進一步降低,相互形成不良循環。

責編:王璐璐

校對:王錦程



標題:央行、外匯局重磅發聲!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165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