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上海”?代表建議啓動上海文明溯源工程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6-28 08:55:51 熱度:13

導讀: 上海這座城市,如何一步一步從原始聚落發展到今天的超大型城市?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中,她是一個怎樣獨特的存在?“不釐清上海從何而來,也很難確定上海往何處去。”在市人大代表、金山區博物館館長余思彥看...

上海這座城市,如何一步一步從原始聚落發展到今天的超大型城市?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中,她是一個怎樣獨特的存在?“不釐清上海從何而來,也很難確定上海往何處去。”在市人大代表、金山區博物館館長余思彥看來,何以“上海”,是新時代必須要回答的一個重要命題,建議啓動“上海文明溯源工程”重大課題研究,釐清上海發展脈胳。日前這份建議得到承辦部門的最新答復。

釐清發展脈胳,爲上海“正名”

“目前在專家學者和市民百姓中,對上海的城市起源這些問題存在認識差異。”余思彥說。比如有市民群衆認爲,上海原來是個宋代小漁村,近代上海开埠後,隨着租界的出現,才一躍成爲東方大都市。有學者認爲,上海的城市建設歷史是從上海縣發展而來的,有700多年的歷史。有學者認爲,上海的發展經歷了“上海聚落-上海務-上海鎮-上海縣”的過程,還有學者認爲,以今天上海市管轄的6300多平方公裏爲基點,去追溯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這些認識差異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上海這座偉大城市所經歷的復雜而不凡的發展歷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們對此的研究還很不足,仍未形成普遍共識。”余思彥認爲,何以“上海”,上海從何而來,這是我們必須要回答的一個命題,這對更好發掘、闡釋和傳播上海歷史文化具有深刻的意義。爲此,余思彥建議,啓動“上海文明溯源工程”重大課題研究,釐清上海發展脈胳,爲上海正名。

“开展這項課題研究,涉及多個職能部門與多個學科研究。”余思彥說,這項課題研究涉及考古學、歷史學、歷史地理學、地理學、古文字學、天文學、地質學、環境學、自然科學史、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現代分析技術、現代測年技術等多種學科,建議充分發揮上海科研優勢,邀請各領域的頂尖專家組成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爲上海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參謀、智庫。

做深做透“以物論史”和“以史增信”

這些年來,市文旅局以強化考古與歷史研究工作爲抓手,也在持續推進上海文明溯源相關工作。比如全面實施考古勘探和發掘。全面完成了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考古遺址的勘探工作,釐清了考古遺址資源。截至目前,上海共發現考古遺址43處,其中公布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5處,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4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這些長期的連續考古工作成果,構成了上海6000年歷史的重要實據,也推動了上海考古工作邁上了新台階。

根據上海考古的自身特點,上海進行了長期的學術研究規劃。以中國文明起源進程研究、海上絲綢之路和城市史研究爲方向,對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青龍鎮遺址和長江口二號沉船等开展了連續性的考古發掘,並取得重大成果。崧澤文化的命名構成了長江下遊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譜系的基本框架。

市文旅局表示,下一步,將會同市、區相關部門和單位,不斷加大上海文明溯源力度,不斷強化歷史研究深度,不斷推動文物數字化轉型,突出考古在城市歷史文化傳承中的主线作用,做深做透“以物論史”和“以史增信”兩篇大文章,實證勾勒中華文明、上海文化發展脈絡。

對代表提出的建立專家咨詢機制,市文旅局表示,將會同市區兩級相關部門,聯合本市相關高校、科研機構,共同推動上海文明溯源研究,开展多學科、多技術聯合攻關。同時,建立常態化專家咨詢機制,邀請本市考古學、歷史學、地質學、地理學等相關專業的專家,爲有關研究做好參謀。

“我們將加強重點領域研究。強化考古成果的整理和價值闡釋。”市文旅局表示,將啓動上海文明探源工程,深化中華文明起源、特質和形態的研究。圍繞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廣富林文化、馬橋文化等相關古文化遺址,深入开展考古調查。支持青浦、松江、閔行等區打造“上海之源”“上海之根”“上海之本”考古成果轉化的文旅融合項目,用實證的方式勾勒展示上海地方歷史文化脈絡。進一步加強考古成果全方位展示宣傳,持續推動“何以”系列考古文化品牌建設。

“我們還將大力發展水下考古與科技考古。”市文旅局表示,將根據國家文物局有關規劃安排,在水下考古和科技考古領域強化上海文明溯源研究。同時強化科技創新在考古工作中的應用轉化。



標題:何以“上海”?代表建議啓動上海文明溯源工程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07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