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4-09 16:50:29 熱度:18
在世界芯片市場上,英特爾無疑是一家有名的巨頭,就在最近英特爾卻被曝出芯片代工業務虧了70億美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巨頭英特爾的虧損又該怎么看?
一、英特爾芯片代工虧了70億美元?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英特爾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披露,公司負責芯片制造業務的新部門“英特爾代工”(Intel Foundry)2023年營收爲189億美元,同比下降31%,2022年這一數字爲274.9億美元,經營虧損從前一年的52億美元擴大至70億美元。
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並不避諱該業務所面臨的虧損情況,並表示2024年將是公司芯片制造業務經營虧損最嚴重的一年。
同時,他也給出預測,該業務會到2030年底前實現經營收支平衡,屆時公司的目標是在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毛利率達到40%,經營利潤率達30%。
上述消息發布後,英特爾當日收盤價爲43.94美元/股,盤後下跌4.1%。作爲美國老牌半導體巨頭,英特爾一直未採用行業盛行的“無晶圓廠”(Fabless)模式,即只負責芯片設計,將制造外包給台積電等代工廠,而是一直採用將設計與制造集於一身的“集成設備制造商”(IDM)模式。
在去年6月的一次线上分析師會議上,該公司首次對外披露,將於2024年第一季度拆分旗下設計與制造業務,晶圓代工事業部將徹底獨立、自負盈虧。
今年2月,在加州舉辦的IFS Direct Connect 2024大會上,英特爾宣布將旗下晶圓業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正式更名爲Intel Foundry。
二、巨頭英特爾怎么了?
在當前的全球芯片市場中,產能過剩已經成爲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芯片企業都陷入了虧損的境地,即使是行業巨頭如英特爾也難以幸免。最近,英特爾公布的財報顯示,其芯片代工業務虧損高達70億美元,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那么,英特爾到底怎么了?爲何會陷入如此困境?
首先,當前全球芯片市場正經歷着周期性的波動,尤其是在某些細分領域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隨着技術迭代加速以及各國政府推動本土芯片產業發展的政策激勵,許多新的晶圓廠和芯片生產线紛紛上馬,導致短期內市場需求與供給失衡。同時,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尤其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的放緩,以及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使得芯片類型的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傳統移動芯片的市場需求疲軟,進一步加重了特定領域產能過剩的現象。在此背景下,即使是像英特爾這樣的業界巨頭也無法獨善其身,虧損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不同於其他芯片企業採用的晶圓代工方式,英特爾一直堅持自己生產制造芯片。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英特爾可以完全掌控生產线,確保產品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性。同時,由於避免了與外部代工廠商的合作,英特爾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
然而,這種經營模式也給英特爾帶來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自產芯片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來建設和維護生產线,這使得英特爾在成本控制方面面臨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芯片制造工藝越來越復雜,對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而英特爾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也是巨大的,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其成本壓力。
第三,英特爾在先進制程上的研發和生產進度相較於競爭對手台積電和三星略有滯後,尤其是在進入10納米以下節點時遇到了技術瓶頸,這不僅影響了其在高端芯片市場上的競爭力,而且加大了單位成本。更先進的制程往往需要更大的研發投入,如果不能及時轉化爲大規模的市場收益,則可能導致巨額虧損。此外,由於在晶圓代工業務上的起步較晚,英特爾在爭取外部客戶方面面臨着激烈競爭,初期爲了吸引客戶可能不得不採取低價策略,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第四,針對當前的困境,英特爾需要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應對。首先,英特爾應該重新審視自身的生產模式,考慮是否採用晶圓代工的方式以降低生產成本。雖然這可能會增加對外部的依賴,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這或許是一個值得嘗試的策略。其次,英特爾需要進一步優化內部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通過引入先進的生產管理系統和技術手段,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從而提升市場競爭力。此外,英特爾還應該加大研發力度,不斷推出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新產品。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英特爾芯片代工虧損70億美元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既有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也有公司內部战略決策和技術路线選擇的原因。要扭虧爲盈,英特爾必須在保持技術創新領先地位的同時,靈活適應市場變化,強化成本控制和商業模式創新,只有這樣英特爾才有可能重新回到世界頭部的牌桌上來。
標題:英特爾芯片代工虧了70億?巨頭英特爾到底怎么了?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5961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