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竈面的成名史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1-24 08:55:03 熱度:15

導讀: “紅油爆魚面”,即爲大名鼎鼎的奧竈面的代表作。幾十年前,還尚屬玉峰山下“奧竈館”的一碗特色面,直至上世紀50年代名聲才逐漸在蘇、滬等地开始傳響。近年來,名聲更是勢不可擋,上至五星級的大酒店,下到幾張...

“紅油爆魚面”,即爲大名鼎鼎的奧竈面的代表作。幾十年前,還尚屬玉峰山下“奧竈館”的一碗特色面,直至上世紀50年代名聲才逐漸在蘇、滬等地开始傳響。近年來,名聲更是勢不可擋,上至五星級的大酒店,下到幾張桌子的小飯店,至少有一半多把它當作菜單中首推的點心,“奧竈面”幾乎都快成了蘇州一碗面的形象代言人。

昆山人制面歷史由來已久,堪稱蘇州面中之翹楚。早在南宋年間,昆山的“藥棋面”就已經天下聞名。成書於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玉峰志》中有這樣記載:“藥棋面,細僅一分,其薄如紙,可爲遠方饋,雖都人、朝貴亦爭致之。”將面條脫水成幹,耐保存,易攜帶,可以運到遠方,尋常的食物改良爲饋贈禮品。

在清末民初成書的《昆新兩縣續補合志》也有所記:“鴨面,西門面肆所制最佳。有鴨脯一方,加面上,名‘鴨澆頭’。鄰境多市以餉親友。”稍晚成書的《巴溪志》也說:“鴨面系冬令朝點之美味,與昆山西門煮法相同。先煮鴨脯,以鴨湯漉面,盛大碗,使湯多於面;切鴨脯加面上,名曰‘澆頭’,鮮肥可口。旅遊巴地(今昆山市巴城鎮)者,鹹喜食之。”可見昆山一碗面的歷史脈承,絕非別地能及。有可能是昆山周市麻鴨品質優良的緣故,所以昆山的一碗面似是以“鴨澆”著稱,而非今日之“奧竈面”。

至於奧竈面的成名史,在《昆山商業志》有記:“奧竈館,前身是天香館、復興館。天香館創於清鹹豐年間,距今已有一百余年。復興館創店人陳秀英,小名康妲,嫁於顏門爲媳,故又稱顏陳氏。顏陳氏原是地主趙三老太家的繡娘,擅長刺繡和烹飪,深得主人喜愛,後趙家將債戶用以抵債的天香館小面店贈與顏陳氏,讓其自謀生計。”由於顏陳氏用心經營,口味獨具一色,尤其是一碗紅油爆魚面其味鮮美,深受食客贊譽,社會上不少名流專程前來品嘗,一時間生意大旺,小面館遂成名店。結果引來了周邊店家的妒忌,誣傳復興館爲“鏖糟館”,(鏖音ao,方言,鏖糟,意爲齷齪,不幹淨),更有甚者,誣指面館在面湯裏放有老鼠尾巴。

1956年公私合營,舊名“鏖糟”是否繼續適用便成了一個大問題。時任玉山鎮黨委書記戴燕梁專門召集會議商議後,決定取用諧音,改店招爲“奧竈館”,意指奧妙在竈頭。新店名使得傳統特色的面點更具新意,上海《新民晚報》率先刊登這一消息,百年老店迎來又一春,“奧竈館”頓時名聲大噪,凌晨趕來品嘗面點的人越來越多。原來的一开間門面,七只靠壁桌,一副“三眼一發”稻草竈的規模顯然應付不了火爆的生意。1959年10月在政府扶持下,移館至半山橋南堍,店堂擴大三倍,砌建大的四眼煤竈,增加一倍座位,緩和了一下供需矛盾。同年,顏家後裔嫡子顏連生和現特級廚師徐天麟,精心烹煮“紅油爆魚面”送往北京,受到好評。

展开全文

曾有幸拜訪過奧竈面的非物質遺產傳承人劉錫安先生,並從他那裏見識到了一碗湯鮮味美的奧竈面,原來全出自於道道精細的工藝。

奧竈面之貴首先在於紅油,選用當年的新菜籽油,經過熬煮煎氽爆魚後,使之原本色呈黃膘的菜籽油變成了鮮豔奪目的醬紅色,由於油中吸取魚體和醬汁蔥姜香,又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菜籽香,所以和一般煮面之油相比,具有其獨特的鮮香。其次就是充作面澆的爆魚,採用的是鮮靈活跳的出自於雙洋潭或是陽澄湖的肥嫩青魚,既不能大又不能小,五斤左右爲准,若遇酷熱魚缺,寧可停供,也不用雜魚充數。宰殺時鮮魚不落地,保持清潔,下刀厚薄均勻。制作時,先將切好的魚片放入醬油、白糖、曲酒以及蔥姜香料配成的滷汁中浸入味,然後再以旺火大鍋氽至棕黃色,嫩度適宜,兩次燴鍋,冰糖燴煮,陳釀取香,色澤棕紅,濃厚鮮香。俗話說“演戲靠腔,廚師靠湯”,紅油爆魚面的湯水也即紅油湯,所用的物料均取自於活青魚的黏液、血鱗、鰓,加水投鍋煎煮後再與爆魚的油汁勾兌成紅湯,因而也有人稱奧竈面的總根是青魚。面條選用上好的精白粉,反復揉捏出韌性後,擀成面皮後再用利刃切成絕細的面條,面條的刀口處有細孔,以使鮮味得以滲透入面身。雖說現在都用機器制面了,但老字號的奧竈面館中,都有專門的打面老師傅親自操刀,打出的面條依舊是根根雪白如銀絲,煮成撈入碗中,細膩滑爽,軟糯有勁,油不粘碗,絲毫不輸當年的手工面。除此之外,奧竈面的“燙”也是特色之一。面要燙,投鍋煮面時水大透足,少投勤撈,保持水清,撈出後直接入碗不在溫水中過;配制好的面湯始終放在鐵鑊中熱着,盛入碗中,貌似不見有熱氣,但喫進嘴裏,一不留神就會燙着嘴,因爲滾燙的紅油把面湯中的熱氣都壓住了。再加上碗燙和筷燙,五燙合一,這也是奧竈面的特色。

(原載於《蘇州日報》2016年11月04日 B02版)

作者:老凡

編輯:小吉

更多資訊請猛戳閱讀原文下載引力播App

點分享

點點贊

點在看



標題:奧竈面的成名史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672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