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景區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雙港鎮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2-03 00:57:49 熱度:36

導讀: 鄱陽湖景區,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境內,面積365平方公裏,包括大湖池、蚌湖、中湖池、大叉湖等9個湖泊及周圍湖灘草洲。地處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西北角,每年秋去冬來,水落灘出,沼澤星羅棋布,水草...

鄱陽湖景區,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境內,面積365平方公裏,包括大湖池、蚌湖、中湖池、大叉湖等9個湖泊及周圍湖灘草洲。地處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西北角,每年秋去冬來,水落灘出,沼澤星羅棋布,水草繁茂,魚蝦衆多,是候鳥理想的越冬地。

鄱陽湖景區基本處於海拔11—12米之間,地勢平坦,西半部受修河水影響,東部受贛江水影響,兩河在吳城鎮相匯。吳城是由沉積巖構成的平緩的“小島”,最高處獅子山高39.6米,地層斷裂和河水侵蝕共同作用形成了吳城現有的地貌。鄱陽湖屬亞熱帶溼潤性季風型氣候,夏季炎熱潮溼,冬季幹燥寒冷,冬季甚少出現霜凍。1983-1985年永修縣錄得最低溫度爲—4.9℃(1985年12月),夏季氣溫高達30℃以上,水溫近似於氣溫。

降水全年都有,最大的降水量在4月,但降水分布每年區別很大,年總降水量約爲1700毫米。相對溼度頗爲穩定,全年平均相對溼度爲80%。

展开全文

鄱陽湖爲多強風地區,特別是湖的北面,由長江經湖口狹窄通道進入鄱陽湖,對風有加速作用。永修縣月平均風速爲2.4-2.8米/秒。尚缺乏風向方面的數據,一般來說,冬季多北風,夏季多南風。冬季下雪不多,雪量僅3-7毫米。

“鄱陽湖盆”的形成可追溯到地質史上300萬年以前,當時發生了三組大的地層斷裂共同作用形成了“鄱陽湖盆”。在距今約18000年以前最後一次冰川期,估計當時海平面比之前低120-130米,當時的長江底牀比之前陡峭,在九江下遊形成一個約40米的深漕,使得“鄱陽湖”水很迅速地進入長江,不能在“鄱陽湖盆”形成湖泊。

冰期過後,氣溫逐漸變暖,海平而慢慢上升有現有的水平。由於海水的頂托作用,長江河牀的溯流侵蝕作用停止,使得長江和“鄱陽湖盆”的高差因淤積而逐漸減少,從公元5世紀开始,鄱陽湖因河水瀦留逐漸形成,到18世紀鄱陽湖達有的規模。

鄱陽湖可籠統地稱之爲“吞吐型”湖泊,或者說是“過水型”湖泊,積水面積達16.22平方公裏,佔江西省全部面積的9.72%。一般來說,從2月到6月,進湖水量大於出湖水量,從7月達翌年1月,出湖水量大於進湖水量,出湖量取決於五條河(贛江、修河、信江、撫河和饒河)和長江的水位差,最大出湖量爲28800立方米/秒,最小的出湖量可以是負數,即長江倒灌,達9450立方米/秒,鄱陽湖平均每年出湖量是1347億立方米。

在水位爲21.69米時,鄱陽湖的積水面積達3210.22平方公裏,蓄水量達251.7億立方米。當水位只有9米時,積水面積僅216.62平方公裏,蓄水量僅4.6億立方米。鄱陽湖平均每10天更新一次湖水。

鄱陽湖南北長170公裏,平均寬度16.9公裏(最大寬度70公裏)。湖岸线1200公裏,隨着自然季節性的水位下降形成330000公頃溼地,其中保護區佔22400公頃,鄱陽湖的泥沙淤積主要來自五大河流,每年帶進湖中的泥沙量達2104000噸,其中半數流入長江,剩余部分沉積在鄱陽湖,使湖牀每年升高1.7毫米。

大量的圍湖造田,使湖的容量減少,造成了鄱陽湖調節洪水能力下降,加劇了洪澇災害。因此,湖堤不得不越修越高。長江流域其它湖泊也出現類似情況,使得長江水位上升。

過去的40年中,由於圍墾,與長江相連的湖區而積由20000平方公裏萎縮到7000平方公裏(鄱陽湖和洞庭湖是僅存的兩個沒有受人工控制的湖泊),1954年長江曾發生歷史上最大洪水(水位達21.69米)。如果再發生這樣大的洪水,由於鄱陽湖調節能力的降低,水位將比1954年增高2米。



標題:鄱陽湖景區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雙港鎮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504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