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古村走上國際“C位” 帶你一起發掘這座村子的獨特之美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1-20 08:53:24 熱度:17

導讀: 前不久,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評選出了,世界範圍內的最佳旅遊鄉村,江西的篁嶺就名列其中,那么對於這樣的一個地處相對偏遠的小村落來說,它的美在哪裏?它的獨特之處又在哪裏?曹加祥,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他用照...

前不久,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評選出了,世界範圍內的最佳旅遊鄉村,江西的篁嶺就名列其中,那么對於這樣的一個地處相對偏遠的小村落來說,它的美在哪裏?它的獨特之處又在哪裏?曹加祥,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他用照相機,敏銳地、細致地在發現這個地方每一處的美。

相機記錄的美也藏着發展機會

“篁嶺曬秋”一炮而紅

篁嶺村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地處偏遠、山路崎嶇,在建村500多年的歷史中,一直默默無聞。但仿佛突然之間,這裏成爲熱門的旅遊打卡地,這裏的一道生態農俗景觀“曬秋”成爲它的標志。

攝影師 曹加祥:原來其實不叫曬秋,我們叫秋曬,把我們當地老百姓辛辛苦苦種的豐收的糧食、瓜果蔬菜曬幹容易儲存,到其他季節拿出來喫。但是沒想到現在把我們以前的鄉俗變成一種風景;另外還得了一份豐厚的收入。

鄉俗成爲風景、風景帶來收入,曹加祥參與了這個過程。但十幾年前,篁嶺村也和很多村子一樣,面臨“人走、屋空、田荒、村散”的窘境。

展开全文

攝影師 曹加祥:因爲當時山上交通也不便利,水比較缺,再一個沒有公路、沒有電。小孩上學(不方便),還有就是看病,診所那時候很少。所以大家都到外面去打工,好多房子就坍塌了,基本上這裏就成了一個空心村。

和很多人一樣,曹加祥高中畢業後也曾外出務工。

攝影師 曹加祥:自己有個想法,有個夢想不能待在這個窮山溝裏面,一定要往外面走,因爲我聽到有些比我年齡大的人,他們回來說外面世界多美好、多精彩,外面賺錢比較輕松。

2012年,篁嶺村开始旅遊开發,通過古村產權收購,村民搬遷安置,古建築集中保護的方式,篁嶺古村的美煥發生機。當時,正在浙江打工的曹加祥回家幫父母採摘油茶籽,遇到篁嶺景區招收員工,37歲的他辭去杭州的工作,加入到景區農業拓展部種油菜,每月1500元的工資不到打工收入的四分之一,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交學費都有困難。他的選擇自然遭到全家的反對。

攝影師 曹加祥:我父親那時候跟我天天板臉子,他說你發瘋了,你幹嗎回來?我一直在想我有這個機會一定要把握。在家鄉如果有份工作,晚上可以陪陪家人,白天跟父親、小孩喫喫飯,工資低一點沒事。像我們一九九幾年剛出去打工的時候工資也很少,才三四百,現在回來以後,肯定有一個成長發展的環節,一定有過程的。

春曬茶葉、水筍,夏曬茄子、南瓜,秋曬玉米、稻谷、紅辣椒,冬曬香菇和臘雞臘鴨……四季流轉,篁嶺像一個巨大的“調色盤”,跟隨季節變遷變化着自己的顏色。曹加祥喜歡攝影,這個愛好激發他在空闲的時候,尋找美景,記錄美景。也因爲愛好,他投資巨款买了一部單反相機。

攝影師 曹加祥:大概花了七千多塊錢,我就买了第一台單反。我能不能利用我的鏡頭、我的影像,把家鄉每一刻、每一秒,最精美的時刻記錄下來,推到外面去讓更多人知道。

愛好裏藏着曹加祥一直尋找的發展機會,2014年國慶前他提出創意,在曬工坊的場地上用500斤紅辣椒、稻谷和白芸豆,“曬”出了一面長5.76米、寬3.84米的“國旗”,這面國旗,令篁嶺一炮走紅,“篁嶺曬秋”獲得“中國最美鄉村符號”。無形之中,曹加祥爲篁嶺村的對外傳播作出了貢獻。

裘容花和江時英是篁嶺村村民,如今他們的身份是鄉村旅遊的推介人。曹加祥被調任民俗體驗組,專門指導村民“曬秋”。

旅遊帶旺竹編生意

傳統手藝人开始賺大錢

曹敬松是篁嶺村遠近聞名的篾匠師傅,13歲开始學習編造曬秋用的竹匾,村裏人叫“曬匾”。但以前曬匾需求量小,很難維持生計。但旅遊开發帶來了改變,因爲被篁嶺景區聘請爲竹編手藝人,現在的曹敬松每天早上從篁嶺新村的新家出發,坐觀光纜車到篁嶺老家上班。

篁嶺竹編手藝人曹敬松:13歲开始學,沒有出去打過工。我到二十歲的時候,跟我哥哥一起榨油,榨了十年,後來旅遊就來了。

竹編工具不多,但工序復雜、編織技法多達一百多種。旅遊增加了需求,曹敬松也與時俱進,开發出很多新產品。

這么多年來,老曹給村子裏面的鄉親們做竹匾、修竹匾,可是幾十年下來,他的收入應當說是微薄的。現在隨着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了這個村子,老曹的手藝开始給他賺大錢了。

記者 董倩:做這么一個能賺多少錢,一個多少錢?

篁嶺竹編手藝人曹敬松:一個15元,一天做30個,我賺一百多塊錢。

篁嶺竹編手藝人曹敬松:還會編這個,一個130塊錢,一天做一個,還做菜籃子。

這條近五百米的“天街”貫穿整個篁嶺古村,“天街”兩旁,徽式商鋪林立。曹敬松的攤位,就在一家竹器店的門口。路上行人如織,但曹敬松總是埋頭專注於手裏的活計,竹條在他的手指間上下翻飛,變化出的產品成爲供遊客購买的旅行紀念品。而曹敬松也成了老街風景的一部分。

小小油紙傘

讓遊客把篁嶺美景帶回家

油紙傘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誕生於婺源縣甲路村的甲路油紙傘有800多年的歷史,在江南地區遠近聞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曹文娟2015年在天街开了這家油紙傘店。

篁嶺油紙傘店經營者 曹文娟:遊客最喜歡的就是這個曬秋圖,因爲來篁嶺看曬秋,要把這個景色一起帶回去。

攝影師 曹加祥:現在融入了當地的元素,在原來的基礎上面,油紙傘是單色的,現在就把篁嶺這些文化曬秋畫到傘上。

和曹加祥一樣,曹文娟也是看到了旅遊業的機遇,在離家20年後,和丈夫一起回到家鄉。旅遊業的發展讓曹文娟有了主動選擇的機會。但回鄉不等於回家,回鄉需要和在城裏打工不一樣的挑战。

記者 董倩:你們倆的夫妻店,你畫他刷桐油,有多少工序?

篁嶺油紙傘店經營者 曹文娟:76道工序。

开店辛苦而忙碌,但這樣的生活和在外打工最大的不同,是曹文娟終於可以做一個媽媽想做的事。

篁嶺油紙傘店經營者 曹文娟:孩子回家時候我就在這裏,早上把飯燒好、菜燒好就過來上班了。以前正月出去的時候丟大丟小的,那時候心裏就不知道什么滋味,不舍得他們。在以前想我哪一天不用出去打工了,每天都待在家裏和家裏人一起生活,那是很早以前的愿望,今天終於實現了。

偏遠村落开起咖啡店

“對篁嶺的未來有信心”

老街人流如織,每個店面都有自己的故事。

篁嶺咖啡店經營者 林碧玉:我是這家咖啡店的老板,我們是去年开業的。

林碧玉是福建泉州人,2010年與在泉州打工的丈夫結婚。3年後,跟隨丈夫回到了他的家鄉篁嶺,促使他們這樣做的,還是因爲旅遊开發。

篁嶺咖啡店經營者 林碧玉:我父母剛开始都不愿意讓我來。我是不怎么想過來,剛开始不確定會不會好起來,就覺得那邊發展畢竟要好一點,但後來就覺得賭一把。不一定在繁華的城市裏就一定會發展得很好,在這種慢慢發展的地方,說不定你能發展得更好。

利用自己的房子开民宿是林碧玉和丈夫的第一選擇,幾年摸索後,民宿經營漸漸上了軌道,他們又把目光瞄准了景區內,在繁華的天街开了這家咖啡店。

記者 董倩:你對未來有信心嗎?

篁嶺咖啡店經營者 林碧玉:當然有信心。

曹加祥的相機不光記錄了篁嶺村的美景,還收集着篁嶺村人的信心。篁嶺村的山川風物源於自然的贈與,但機會、努力和信心造就了篁嶺今天的美景。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標題:深山古村走上國際“C位” 帶你一起發掘這座村子的獨特之美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258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