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1-14 16:51:06 熱度:20
三大“首席”眼中的A股另一面:回購與美股有100倍差距,注銷比例有待提升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麻曉超 陳鋒 北京報道
11月剛過去一半,A股年內實施了回購的上市公司數量,已超去年全年。在10月底一大波新增回購預案尚未兌現的背景下,有市場人士已在預期,2023年有可能成爲又一個“回購大年”。
一面是上市公司積極響應穩定市場信心、回饋股東的政策,另一面是,相比美股和港股,A股回購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近期,兩位“首席”先後提到的數據,均反映了這一現象。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日前在一篇熱門文章中分享的數據顯示,美股去年實施的回購金額是A股的近100倍。李稱,他與成熟市場的監管者們有過交流,“他們多數認爲,新興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公司治理”。
在他看來,要讓上市公司回購規模大幅提高,還得在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上提更多要求。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官陳果分享的數據顯示,A股回購金額佔淨利潤的比例甚至比港股低。華爾街大行摩根大通旗下中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王瓊慧則認爲,要鼓勵A股提高注銷式回購的比例。
近100倍的差距
今年10月,滬指跌破3100點並進一步走低,上市公司开始密集發布回購相關公告,掀起了一個回購小高潮。從已實施的口徑看,今年有望躋身“回購大年”行列。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3日,北滬深交易所共有1198家上市公司年內實施了回購,已超過去年全年(1155家)。從回購金額口徑看,年內A股已實施約725億元的回購,這一規模雖尚不及去年全年(約千億元),但考慮到近期大批回購預案還未實施,到年底時還是有很大概率超越去年。
2022年A股實施回購的規模位居近幾年的前列,但相比美股市場,仍有較大差距。李迅雷在前述文章中就提到了這一點。
他稱:“我曾經與成熟市場的監管者們有過交流,他們多數認爲,新興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公司治理。例如,根據萬得和彭博的數據,2022年,A股回購規模折合爲120.6億美元;分紅爲3029.6億美元;但同一年美股回購規模爲11600億美元,分紅爲7108億美元。爲何國內回購額那么少,佔回饋股東的比重那么低呢?這恐怕與公司股權激勵機制不夠普遍有關。當然,在監管部門的多年的督促下,目前上市公司的分紅率已經大幅提高了。因此,要讓上市公司回購規模大幅提高,還得在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上提更多要求。”
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新冠疫情前美股經歷了十年慢牛,深究背後的原因,除了被認爲與美國政策利率下行造成的資產估值提升以及權重股公司盈利持續增長有關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股每年大手筆、大比例的回購。
中信建投董事總經理、首席策略官陳果近期提到的一組數據,也反映了類似的差距。他在一份研報中表示,相對港股和美股,A股股票回購比例較低,2022年,A股回購金額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1.93%,而港股回購金額(人民幣約1072億元)佔比2.69%,美股回購金額佔比64.30%。
注銷比例有待提高
港股雖然體量和交易活躍度不及A股,但回購市場十分活躍。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3日,港股年內實施了回購的公司數量只有180家,但對應的回購金額(約900億人民幣)超過了A股同期。
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資產管理(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瓊慧近期在一個論壇上談到活躍中國資本市場的話題時表示,除了應該提升A股整體分紅預期外,要鼓勵上市公司進行更多回購並適當地提高回購注銷比例,原因是,回購注銷的比例高對公司股價的提升有非常明顯的正向作用。
允泰資本創始合夥人付立春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注銷式回購的“含金量”確實更高,因爲股票注銷後,上市公司每股收益(EPS)等財務指標自動提升了。
以港股近期頻繁回購的賽晶科技(00580.HK)爲例,該公司近日稱,從去年宣布回購以來,截至2023年11月9日,公司已累計回購1,768萬股,其中已注銷1,529萬股。若以毛利計算,隨着總股本因爲股份注銷而變小,每股對應的毛利自動變大,因此該公司的回購、注銷操作不但在供需層面增加了二級市場對股票的需求,還在財務指標方面提升了每股毛利。
像賽晶科技這樣,通過對回購股份進行注銷,以進一步提升業績磨底期投資者對公司信心的情況,在成熟資本市場相對較爲常見。該公司人士近日稱,在整個香港股票市場,尤其是科技股嚴重受挫的行情下,回購爲公司的股票交易提供了一定的流動性支持;公司近期接連中標兩個優質項目(德國BorWin6海上風電項目、金上至湖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標志着公司的輸配電業務正重拾增長動力,爲未來的持續復蘇鋪墊良好基礎。
放眼A股市場,注銷式回購數量今年有明顯提升。中銀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表示,10月26日晚間A股百余家上市公司集體發布股份回購相關公告,創下年內單日新增回購家數之最,也是7月24日中央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以來A股市場掀起的第三波回購潮,與前兩波回購潮相比,此波回購潮不再局限於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以注銷爲目的的股權回購明顯增多,且涉及金額相對更大。
不過,從已實施的回購金額口徑看,當前A股非注銷式回購仍然佔主導地位。德邦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表示,截至8月22日,A股年內已實施的回購中,用於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的佔比59%,用於市值管理的佔比7%,用於股權激勵注銷的僅佔7%,用於其他的佔比27%。
從回購預案口徑看,用於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的回購目前在A股也佔絕大多數。陳果在前述研報中稱,根據預案日統計,截至2023年10月12日, A股年內發布的回購預案中93.3%用以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的目的。
A股市場早年回購規模較小,爲鼓勵上市公司回購,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8年在《公司法》層面針對股份回購條款進行了專項修改,推動了回購決議程序的簡化和回購情形的增加。同年11月,三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用以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點燃了整個市場的回購熱情,2019年,滬深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實施細則》,2022年10月,證監會公布修訂意見進一步降低了回購門檻。過去五年中,A股回購規模較早年大幅增加,動輒一年實施金額達千億元。
標題:三大“首席”眼中的A股另一面:回購與美股有100倍差距,注銷比例有待提升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155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台積電久違大漲!半導體行業“黎明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