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日歷2024》,龍年絕美日歷來了!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0-23 08:53:12 熱度:10

導讀: 敦煌莫高窟,被稱作“大漠中的美術館”“牆壁上的博物館”“世界藝術畫廊”。 45000平方米壁畫,735個洞窟,2400余身彩塑。 宋代以前的繪畫作品,除墓葬出土外,真跡大多已損毀,唯有敦煌,留下了從...

敦煌莫高窟,被稱作“大漠中的美術館”“牆壁上的博物館”“世界藝術畫廊”。

45000平方米壁畫,735個洞窟,2400余彩塑。

宋代以前的繪畫作品,除墓葬出土外,真跡大多已損毀,唯有敦煌,留下了從十六國北至元代的千年壁畫。

季羨林先生曾這樣形容敦煌壁畫:

我們走進了洞子,就仿佛走進了久已逝去的古代世界,甚至古代的異域世界;仿佛走進了神話的世界,童話的世界。

盡管洞內洞外一點聲音都沒有,但是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雕塑,特別是看到牆上的壁畫,人物是那樣繁多,場面是那樣富麗,顏色是那樣鮮豔,技巧是那樣純熟,我們內心裏就不禁感到熱鬧起來。

千年前,古人把豐盛的想象留在了敦煌大漠的巖壁上。敦煌洞窟既承載着凝固的歷史,又散發着流動的神韻。這些生動鮮豔的壁畫在歷經風霜之後,仍然呈現出動人的光輝,在今天仍然能夠讓我們一窺曾經的繁華與盛大。

甲辰龍年,往昔的瑰麗想象,在《敦煌日歷2024》中再現。

點擊圖片,即可購买

展开全文

原汁原味,見證衝擊心靈的歲月之美

用文物講故事,讓歷史再次鮮活。

《敦煌日歷2024》,由敦煌研究院編著,自浩瀚的藝術寶藏中精選出309幅實景壁畫、57幅專家臨摹復原作品進行展示。

2024年日歷選取的壁畫作品,有尋常能夠參觀到的洞窟作品,如莫高窟第257窟、第329窟、第17窟等,也有鮮少开放的洞窟作品,如第288窟、第303窟、第112窟等。

順時編排,一眼千年

日歷將敦煌石窟大致分爲了四個階段,分別是:十六國及北朝、隋至盛唐、中晚唐、五代至元,它們分別對應着春、夏、秋、冬四季。

以朝代更替的順序將壁畫時編排,每一季展現對應歷史時期的衣食住行、樂舞娛樂、精神信仰。

敦煌壁畫存續千年以來,歷代風格隨之變化。

早期多爲西域風格,也就是層層疊染的凹凸法,人物形象也與中原大相徑庭,例如,莫高窟早期人物多爲鵝蛋臉,鼻梁處以高光突出,是典型的西域形象。

此後,在中原風格的影響下,古代的畫家們將中國傳統的審美意趣與藝術手法融入其中,形成了屬於我們獨有的藝術風格。

北朝時期的人物拙樸率真,多用土紅與石青,濃鬱敦厚;隋唐時期的人物形神兼備,用色豐富,畫面多爲表現佛國淨土的經變畫,呈現金碧輝煌的盛世圖景;五代技藝嫺熟,雖有程式化趨向,但用色鮮麗清新;宋元設色清淡典雅,融合宋畫白描之風,兼有西夏、回鶻時期的神祕。

歷代藝術工匠將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想象與憧憬描繪在牆壁上,雖然物質條件匱乏,但想象力卻是無邊無盡的,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震撼人心的敦煌藝術,是古人爲我們描繪出的富足與繁華的千千世界,萬象人間。

一日一圖,映照文化之美

日歷以每日一圖的形式,搭配專家解讀文字,所含內容從傳統建築、服飾妝容,到經變故事、世俗生活,具象呈現出一幅千姿百態的歷史長卷。

從褒衣博帶的風尚、間色、雙丫髻,到交領半臂、步搖花驚鵠髻,看傳統服飾妝束變遷。

如這幅第285窟西魏的壁畫,就是一張古代女子的時尚穿搭圖鑑。

古代由於受紡織技術的限制,布帛的門幅一般較窄,所以裙子都是用好幾幅布帛拼接縫制而成。圖中女供養人的長裙用兩種顏色的面料交替拼接制作,稱爲間色裙,是當時年輕女子最青睞的款式。

從歇山頂、人字披、窟頂平棋,到寶塔鐘樓、水榭蓮池,看歷代建築沿革。

這幅西魏的壁畫展示了當時的殿堂。

殿堂是敦煌壁畫中常見的單體建築,一般前面設有台階,頂部爲歇山頂,成藍色表示屋頂鋪有瓦片。屋頂翹起的兩角爲鴟尾,鴟尾是古代屋頂正脊兩端兼具構造性與裝飾性的建築部件,由於外形似神話中鳥的尾巴而得名。

圖中兩只鬥雞在屋頂“精光目相,劍戟心在”,旁邊還有一只觀战的小鳥,畫面頗爲有趣。

在敦煌壁畫中,不但能夠看到經變故事、菩薩像,更有大量反應世俗生活的畫面。從蒸餅調羹、煮酒飲茶,到山中行旅、稚子嬉戲,看萬家煙火,人間趣。

這幅圖中,高大幽深的庭院內,一位婦人坐在牀上,邊上有侍女抱着嬰兒。門外一位長者老態龍鐘,拄着拐杖,頭戴白色三角帽,身後跟隨一位抱着匣子的女童。通常認爲這是一幅醫者行醫圖,也有學者認爲這是在爲新生兒佔卜。

敦煌壁畫也集中體現着古代藝術家們精湛的繪畫水平。

例如在這張著名的《千佛圖》中,細看每一身小,視覺和色彩的差異營造出佛光粼粼波動之感,而這顯然是畫工在繪制時特意安排的,足可見北朝時期的配色設計水平已極爲高超。

致敬守護者,傳承莫高精神

“歷史是脆弱的,因爲它被寫在了紙上,畫在了牆上;歷史又是堅強的,因爲總有一批人愿意守護歷史的真實,希望它永不磨滅。”

2024年日歷特別收錄在1943-1964年間來到莫高窟的15位莫高前輩,57幅珍貴的臨摹作品,致敬以常書鴻、段文傑爲代表的“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开拓進取”的一代代莫高窟人。

馬車 北魏 莫高窟第257窟 常書鴻臨摹

早在20世紀40年代,第一批前輩專家滿懷對敦煌藝術的向往,從全國四面八方來到莫高窟。伴着大漠戈壁,土屋油燈,他們在這裏扎下根來,开創了敦煌石窟保護、臨摹和研究的基業。

漫漫黃沙,掩不住他們探索敦煌石窟的熱情;大泉苦水,衝不走他們保護敦煌石窟的決心。

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默默無聞地守護着祖國的文化寶庫。“爲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他們被稱爲 “打不走的莫高窟人”。

由於壁畫歷經千年,多數殘缺或老化,臨摹是敦煌壁畫的一種搶救性的重要保護手段。

上圖是莫高窟第329窟《持蓮女供養人》的原壁畫與段文傑先生臨本的對比圖。

正是有一代代莫高窟人擇一事終一生的滿腔赤誠,如今敦煌壁畫藝術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才得以代代保留。

日歷中收錄了57幅難得一見的專家臨摹作品,意在致敬前輩守護敦煌石窟的高尚精神,激勵後人繼往开來,將敦煌保護事業持續發揚光大。

龍年納福,祥雲瑞氣

2024是甲辰龍年,日歷特別收錄多幅龍元素壁畫:五百青龍赴會、遊龍飄逸雲間、仙人乘龍御風、龍首雨神吐雲布雨、龍身伏羲護衛寶珠、九龍灌頂祥瑞之兆……

1月1日,查收來自天人的祝福。

身材頎長的供養天人雙手合十,擎着長長的花枝,站姿優雅。愿新的一年,人康健,心如愿。

除夕之夜,仙人乘着鳳車而來,摒除前塵舊,共赴祥瑞新元。

正月初一,身姿矯健的五百青龍從天空浩蕩飛來,甲辰龍年,龍騰祥瑞、龍馬精神。

十月一日國慶節,《永昌之——日升月落,生生不息,國泰民安,長樂無憂。

《鹿與猴》(莫高窟第249窟),一只小鹿正在俯身飲水。稍遠處,一只猴子正回首伸手。

鹿和在佛教文化中代表着善良和智慧,後來在中國的世俗文化中還演變出了“百祿封侯”的吉祥語。

《百害不侵》(莫高窟第205窟),堅定正念,諸邪退散。

珍藏贈禮,匠心好物

日歷由“中國最美的書”獲獎設計師操刀整體設計。精裝加特制保護盒加固包裝。

封面高階細砂紙,仿若巖壁粗糲觸感,細節燙金工藝勾勒神韻。

手工裝裱,書脊貼布,延續匠人傳統。

內頁選用藝術紙,印色清晰,閱讀舒適。

隨贈兩張龍年送寶迎福卡,祈愿順遂安康。

敦煌石窟,既承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又閃耀着世界多元文明的光芒。仿佛一位無聲的見證者,爲我們吟唱歲月的歌。

芳草碧色、月籠千山、霜天秋曉、雪朝月夕,在新的一年將我們對敦煌的喜愛融入日常,用敦煌之美點亮生活。

日邁月徵,朝暮輪轉。

山河巍巍,國運永昌。

《敦煌日歷2024》——

新年,愿心納吉,萬事欣,歲安平。

-End-

2023.9.26

編輯:楚旂| 審核:Yoyo



標題:《敦煌日歷2024》,龍年絕美日歷來了!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684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