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感受世界遺產攝影的魅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6-13 08:53:28 熱度:9

導讀: 4月17日至22日,爲倡導世界遺產保護與傳承,共享世界遺產保護和發展經驗,向公衆宣傳世界遺產、展示世界遺產、分享世界遺產,助力張家界打造世界遺產數據中心,由中國攝影家協會、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文聯...

4月17日至22日,爲倡導世界遺產保護與傳承,共享世界遺產保護和發展經驗,向公衆宣傳世界遺產、展示世界遺產、分享世界遺產,助力張家界打造世界遺產數據中心,由中國攝影家協會、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文聯、張家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張家界”第二屆世界遺產攝影大展系列活動在張家界市舉辦。配合本屆大展的成功舉辦,主辦方同期舉辦第二屆世界遺產攝影訓練營,爲攝影人提供世界遺產影像主題的學習、交流平台,助力提升理論認知和實地拍攝經驗。

本次訓練營招募通知一經發布,就吸引了廣大攝影人的關注,來自國內各地的850余名攝影人來到張家界參與。訓練營特邀策展人、評論家林路,世界遺產影像學家梅生,敦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文物攝影委員會理事孫志軍擔任導師,分別以“世界遺產的專題化呈現”“世界遺產影像的學術表達”“世界遺產影像學對世界遺產保護的貢獻”爲題授課,幫助學員开闊視野。

林路通過衆多案例,包括首屆世界遺產影像創作培優計劃入選攝影師的專題作品,向學員分享如何通過專題攝影呈現世界遺產。他認爲,世界遺產的攝影專題可以有多重維度的構成空間,從對自然的贊美,到批判介入自然保護,進而以更爲含蓄的引導,在文化層面提升世界遺產的影響力和保護力度。

梅生通過多年專注拍攝世界遺產的作品,向學員闡述了他歷經20余年研究提出的世界遺產影像學學理基礎和世界遺產價值判斷標准,並強調世界遺產影像作品要注意文獻性、學術性和藝術性的結合,注重主觀與客觀、意象與真相之間的關系協調,描述世界遺產的整體狀態。

孫志軍分享了其對敦煌莫高窟攝影史料的整理與研究成果,通過這些攝影史料展現莫高窟藝術的國際認同與國際化傳播,分析史料對莫高窟的營建史、石窟文物的流失、石窟保護、敦煌研究院的機構歷史等研究具有的檔案價值。而他對敦煌地區攝影史本身的微觀研究,還反映了不同時代與地域的攝影美學特徵,以及攝影技術的迭代演替。

爲期一周的攝影大展系列活動內容豐富,世界遺產攝影名家致敬展、中外世界遺產攝影名家邀請展、中國與意大利世界遺產地攝影雙年展、世界遺產攝影大展培優計劃成果展、“地球的家園”報名展等來自83個國家和地區的1828名攝影家的16個主題展覽共6556幅攝影作品,爲學員拓寬了視野。世界遺產影像研討會,精彩的开幕式與榮譽盛典,土家族、苗族、白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攝影器材展示體驗等,讓學員收獲滿滿。徜徉、行攝於張家界天子山、黃石寨、金鞭溪、天門山、大峽谷等聞名於世的風景名勝區,學員更充分領略了張家界作爲世界自然遺產地、中國重點旅遊城市的魅力,提升了影像表現的實操經驗。在備受關注的影友擂台賽上,經過激烈角逐,反映張家界風土人情及本次攝影大展系列活動盛況的40幅作品脫穎而出,獲得榮譽。

張家界是中國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攝影與張家界的淵源已久。1981年,攝影家陳復禮與陳勃在張家界武陵源拍攝的風景照片,吸引了衆多攝影人前往武陵源採風。武陵源正是通過攝影的傳播從無人知曉到天下聞名,成爲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和攝影目的地。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19年,在中國攝影家協會推出的“攝影發現中國”活動中,張家界被列爲“攝影發現中國”十大景觀地之一。

佳作點評

展开全文

天子山雪韻 許嚀 攝

點評:白雪覆蓋下的天子山更似瓊樓玉宇,加之雲霧繚繞,形成恰到好處的留白,畫面更具“仙氣”。如果避开前景處的樹枝,視覺效果可能更加完整。

仙境迎賓 吳成華 攝

點評:作者通過高角度俯拍,將觀景台上的遊人活動與遠處的自然景觀融爲一體。人仿佛遨遊天際,顯示出張家界風景之奇絕,活躍了畫面,點明了主題。

崇山紅葉 羅琴 攝

點評:作者精心選擇取景位置,以紅葉爲前景,並從崇山峻嶺間的空隙照見遠處的城市山地。中景處的盤山小徑帶來視覺跳躍感,細看還有車通過,增強了動靜、虛實、大小的對比。

魅力七星山 劉金文 攝

點評:作者以七星山高峰上的玻璃觀景平台“天空之眼”爲中心構圖,周邊生態良好的自然環境得到概括。尤其是薄霧的出現,爲畫面增加了朦朧、神祕效果,景觀層次更顯分明。

武陵源空中田園 黃波 攝

點評:作者高角度俯拍武陵源景區,綠色的植被充滿畫面,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受。山峰間雲霧繚繞,營造出世外桃源的氛圍。

翡翠湖 吳立波 攝

點評:作者使用無人機垂直俯拍寶峰湖,湖面形狀得以完整呈現,滿山植被交代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畫面右側行進在湖中的小船打破了平靜的湖面,動與靜的視覺衝突也由此而生。

七彩玻璃橋 程智勇 攝

點評:作者以中心構圖將觀者視线聚攏於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橋面,身着亮麗色彩雨衣的遊客在玻璃橋上行走拍照,在雲霧環境中顯得格外出彩。

秋染袁家界 覃靜 攝

點評:一抹溫暖的斜陽照亮袁家界的奇峰異石,畫面因此更顯繽紛,季節特色分明,層次效果突出。右下角的“空中田園”景觀成爲亮點,讓袁家界獨特的地理條件優勢得到彰顯。

璀璨奇樓曾莉芬 攝

點評:在張家界三千奇峰之間,屹立着七十二奇樓。作者於夜幕降臨時拍攝七十二奇樓燈光秀,不僅讓建築的宏偉氣勢得到較好呈現,小光圈的合理運用也讓光源的星芒效果成爲點睛之筆。

霞光映仙峰 田莉 攝

點評:作者在霞光灑下之際拍攝張家界的奇特山峰,雖然是逆光拍攝,但張家界山峰的特點卻在剪影之中較好地展現出來。畫面中霞光的色彩並不明顯,可考慮提升畫面飽和度。

鄉村旅遊樂翻天 田輝舉 攝

點評:照片從側面反映出張家界旅遊的熱鬧、豐富樣態。人物動作生動,氛圍烘托到位,讓人如臨其境。若使用慢速快門拍攝,則更能展現現場的動感。

鬧元宵 秦高瞻 攝

點評:作者抓拍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的人潮,展現出熱鬧的現場氣氛,較高的視角將人物表情和狀態精准捕捉。畫面左側的龍頭與右側舉起手機拍照的人形成對照關系,成爲復雜場景中的亮點。

雲湧天門山 符璋德 攝

點評:高處取景,使得雲霧如潮水般湧向天門山的壯闊場景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霞光的暈染讓天空呈現細膩的色彩變化,也照亮了山峰的肌理細節。

天門之“星” 李君 攝

點評:作者運用長時間曝光手法拍攝星軌,“動態”的星軌與壯麗的山川共同入畫,場景震撼人心。前景的梯田鏡像與天空中的星軌彼此映襯。

天門山下有人家 向佐榮 攝

點評:在夜色降臨之時俯拍大地,被燈光照亮的道路在畫面中延伸,串聯起地貌和建築,引導視线向遠山處延伸。

夢幻古城 吳祖年 攝

點評:燈光秀與水面倒影裝點出夢幻古城的璀璨夜景。作者對光比和色調的控制細致,畫面色彩質感突出。

群峰沐浴 田中秋 攝

點評:在無人機的俯拍視角下,觀者的視线聚焦於蒼山與雲海之間,視野开闊,縱深感較強。綠色與白色的對比,虛幻與真實的對照,使畫面看點頗豐。

石柱出海 張繁榮 攝

點評:作者選擇日出之時取景,雲海中的層巒奇峰被光芒照亮,場景更顯壯闊,畫面的層次感和空間感都得到提升。

雲上梯田 韓遠謀 攝

點評:畫面層次感和空間感較強,前景梯田與背景雲海相融,交代了主題。天空冷暖色調交織,成爲絕佳背景色調。作爲主體的梯田稍暗,可後期處理時提亮。

光影高鐵站 張慶久 攝

點評:作者借助高鐵站的建築特點構圖取景,讓建築线條透過玻璃、地面倒影層層壘疊,產生獨特的視覺效果。來往行人的自然狀態交代出主題,活躍了畫面。

吸引 王曉江 攝

點評:橫平豎直的構圖效果確保了畫面的穩定,大屏幕上的作品與訓練營學員爭相拍攝聚焦的映襯關系展現出故事感。

傳承世界遺產 滕俊 攝

點評:作者降低拍攝角度,與孩童平視,縮減了與人物的距離感。孩童觀展時的現場反應也被生動捕捉下來,點明“傳承”主題。

湧向开幕式會場 覃大勝 攝

點評:高角度取景提升畫面透視效果,充滿動感的人物與靜止的景觀元素形成鮮明對比,將展覽現場的熱鬧氛圍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古風新韻 聶新建 攝

點評:人物一字排开,提升了畫面的形式感,其左右均衡的結構與背景中的古城建築形成了平衡之勢。

大庸古城演“非遺” 莫小琴 攝

點評:作者選擇貼近地面的視角表現“非遺”表演,利用小水窪產生的倒影增強畫面的形式趣味和空間意趣,呈現出生動的表現效果。

夜色中的影展 龔翠娥 攝

點評:作者充分利用了戶外展區夜間的燈箱效果,對光照環境的還原自然刻畫出人物情態和環境細節,並通過虛實對比烘托出現場氛圍。

不一般的“夜市” 鄧偉儀 攝

點評:作者巧妙控制快門速度,實現畫面的虛實對比和節奏變化,營造出現場氛圍,更增強了畫面的視覺吸引力。

土家萌娃來觀展 覃朝霞 攝

點評:明亮的光线對人物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孩童天真活潑的情態捕捉打動人心,尤其是其中一個孩童手指展品的動作點明主題。

時光穿梭 晏榮榮 攝

點評:作者將模特置於老照片前拍攝,巧妙的借景不僅使模特與畫面人物產生有趣的對照關系,而且深化了主題。

定格 劉剛 攝

點評:畫面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效果,從前景到背景,各元素之間既有虛實之對比,又有動靜、繁簡之變化,傳遞出現場的活躍氛圍。

精彩絕倫的表演 劉秀英 攝

點評:左右均衡的構圖強化了表演的現場形式,背景建築交代地理信息。人物之間合理的主次處理、互動表情的刻畫,使得畫面更具吸引力。

慶典禮花 常勁松 攝

點評:作者選擇恰當的拍攝時機,在現場氣氛高潮之時准確捕捉,將人物的情態與背景動勢一並抓取,取得了精彩的瞬間表現。

展區獻藝 李衛陽 攝

點評:作者從高處拍攝,以大場景表現展區一隅之活動氛圍。獻藝的表演者被適當虛化,突出動態效果,成爲畫面的趣味點。

圖述張家界 李石裏 攝

點評:作者利用天空的藍調與人工燈光形成對比效果,不僅渲染了夜色氛圍,勾勒出建築形態、人物動態,而且塑造出細膩的色彩變化。

飛閱體驗 李虹燕 攝

點評:互動裝置吸引了衆多觀衆“打卡”。作者通過主體人物的生動情態表現現場效果,拿出手機聚焦的陪體人物與之呼應,增添趣味。

嗨起來 包允寧 攝

點評:快樂的集體照拍攝瞬間被作者以旁觀者的角度記錄下來,場景表現生動,現場環境交代背景信息,有助於觀者對人物的解讀。

姐妹觀展 鄧煦東 攝

點評:作者借助展覽現場的布景結構突出畫面的空間透視關系,身着民族服飾的人物吸引了觀者視线,從側面補充了活動的背景信息。

路過 徐斌 攝

點評:不同人物的動作情態在有虛有實的刻畫中得到生動呈現。靜態的展品與動態的觀展者對比,爲畫面增加了想象空間。

古城裏的影展 劉向榮 攝

點評:作者取景巧妙,利用建築結構形成框式構圖,不僅凸顯了引人入勝的戶外展覽,更營造出鮮明的形式感。

迎賓的隊伍 李倫波 攝

點評:高角度俯拍充分展現了地面人物的活動和現場景觀的特點,恰當的虛化處理則增強了畫面的視覺趣味。



標題:張家界:感受世界遺產攝影的魅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64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熱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