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9-28 16:52:31 熱度:32
記者 李賀建
“我是帶着使命來到這個世界的,我的使命就是讓珍喜坊糕點做得更好。”採訪中,糕點非遺傳承人趙珍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趙珍是名90後,6歲時就跟着奶奶學習制作糕點。身爲家族最年輕的一代傳承人,趙珍爲糕點傳承注入了很多新鮮的活力。“我爺爺那輩賣糕點都是拉着排車走街串巷,我大伯和我父親那時候是趕集賣。跟父親學習制作糕點以後,我認爲,我們有好的手藝,用的都是好的原材料,那我們爲什么不能把它正規化,以品牌化的形式去運營,讓更多的人品嘗到我們正宗傳統中式糕點?”趙珍說。
趙珍。
近日,在驛城區趙珍的珍喜坊工作室裏,記者看到,各式糕點琳琅滿目,龍鳳喜餅、核桃酥、杏仁酥……小小糕點,凝聚着手藝人的匠心和巧思。
這位看起來羞澀溫潤、聲音細軟的90後姑娘趙珍,有着一雙神奇的手,輕揉慢捻之間,便把散漫無序的面粉變成了一個個精致小巧的點心。
趙珍制作的糕點像藝術品。
小小的花生酥,在她的指間,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我們的雙手是有記憶的,它們經過我們反復操作,會形成一種手感。這跟打籃球一樣,沒有手感,可能球就投不進去,做面點也是一樣的道理,這需要面點師大量的練習,不然就會逐漸失去這種感覺。”趙珍說。
天道酬勤。在反復的練習中,趙珍的技術進步迅速,並逐漸感受到了中式面點的魅力。“中式面點本身富有深意,我們可以深入地挖掘裏面的東西,這種感覺非常美妙。”採訪中,這位90後的傳承人將一段關於趙氏糕點的傳承故事娓娓道來。
正陽趙氏自北宋後期定居於蔡州真陽縣(現駐馬店市正陽縣),距今已近千年,世代半耕半商,秉承“農爲生計,以商興家”的祖訓,以制作傳統糕點茶果獲利,然後購置田產擴大家業,天長日久,終成爲一方大戶,方圓數裏均爲趙家田產。
趙氏糕點名聲越傳越遠,後來趙家人被召進皇宮制作糕點。趙家人集百家之長,茶點制作工藝更加精湛。
民國年間,趙氏家族日漸式微。新中國成立後,趙家雖不再經營糕點,但制作糕點的手藝沒有丟,嫡傳子孫趙开源、趙根成父子逢年過節都要制作一批贈送親朋好友。
趙氏糕點第十代傳承人趙珍,6歲時跟着奶奶和父母學習家傳糕點制作。她心靈手巧,對糕點有着天生的愛好和靈感,十幾歲時,制作技藝便已超過前輩。
爲了更好地傳承本家糕點制作技藝,把傳統工藝發揚光大,近十幾年來,趙珍精益求精,並創辦糕點工作室,把傳承作爲一種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趙氏糕點也發生了一些可喜的新變化。
年輕人的創新思維爲她的經營店鋪提供了新的方向。趙珍开拓了電商運營,將线下經營轉型爲线上线下同時運營。在產品設計上,她將西式糕點制作技巧融入傳統中式糕點制作中,將傳統文化與年輕人的口味、消費習慣結合在一起,連續推出一批創新型產品,產品廣受好評。
“中式點心是一種富含情感價值的載體,是情感連接的紐帶,承載了很多美好的回憶。對於咱們中國人而言,人與人之間分享食物是一種特別親切的行爲,而點心便於攜帶、方便食用、精致小巧的特點,特別適合用來分享。”趙珍說。
美的東西當然要秀出來。趙珍喜歡在朋友圈秀她的趙氏點心。造型美麗的作品讓趙珍擁有了大量的粉絲。有粉絲說:“能喫到這樣的點心,作爲駐馬店人很开心。”
在這個過程中,趙珍也對文化傳承也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我不斷在思考,哪些東西可以被傳承下來。後來我發現,只有那些美好的並且符合時代發展的東西才能延續下來。作爲手藝傳承人,我認爲我們的使命和價值在於不僅要想辦法將上一輩的一些傳統的東西很好地繼承和保護,同時,還要讓它能適應時代的變化。”
爲了讓更多人關注和了解傳統糕點,趙珍一有時間就在工作室舉辦糕點制作公益課。爲了讓公益課生動有趣,她還收集整理了一些與點心有關的故事。採訪中,趙珍談及中式點心的悠遠歷史,就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相傳東晉時期,一位大將軍感動於將士們日夜血战沙場,英勇殺敵,遂傳令烘制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线,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自此,“點心”一詞廣泛流傳,並且成爲人們走親訪友、表達感情時的首選禮品。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酥香美味的點心從不吝嗇溢美之詞,宋代大文豪蘇軾在《留別廉守》中稱譽點心:“編萑以苴豬,瑾塗以塗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糕點在中國勞動人民的巧手下經歷了無數次的改良進化,造就了現在豐富多樣的中式糕點文化。
趙珍的珍喜坊工作室的創立就是希望能夠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從中式點心中感受傳統美食之美,感受中華文化之力量,將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傳遞出去,讓中式點心走進千家萬戶。
標題:趙珍:讓“舌尖”上的手藝煥發光彩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254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