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這幅姑蘇風情圖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8-25 08:57:35 熱度:7

導讀: 阮湧三帶領孩子們參觀平江路 □ 本報記者 於 鋒 “這座大宅子是清代狀元潘世恩的故居,他歷經了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朝,被稱爲‘四朝元老’。如今,他的故宅已被闢爲蘇州狀元文化博物館……”初秋的下午...

阮湧三帶領孩子們參觀平江路

□ 本報記者 於 鋒

“這座大宅子是清代狀元潘世恩的故居,他歷經了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朝,被稱爲‘四朝元老’。如今,他的故宅已被闢爲蘇州狀元文化博物館……”初秋的下午,陽光斜鋪在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鈕家巷,78歲的阮湧三認真地向一群大學生介紹鈕家巷3號的厚重歷史。

作爲蘇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化街區,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一直被認爲是蘇州古城的縮影。時至今日,這個佔地約116.5公頃的街區依然保持着“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以及“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獨特風貌。街區內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國家、省、市級文物古跡100多處,城牆、河道、橋梁、街巷、民居、園林、會館、寺觀、古井、古樹、牌坊……組成了生動靈秀的姑蘇生活圖卷。

“我出生在平江路旁的鈕家巷6號,對這裏有極其深厚的感情,熟悉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每一個老宅、街巷和水道。”鈕家巷6號毗鄰潘世恩故居,同樣底蕴深厚。阮湧三介紹,這裏本來是清代蘇州著名藥店“王鴻翥堂”創始人王氏的家宅。阮家1936年搬入,1983年遷出,在裏面生活了將近半個世紀。

“平江路的人家,家門口就是街巷與河道,日常生活離不开這條河。平日各種小船在水上往來穿梭,賣竈塘柴草,賣蔬菜瓜果,賣鮮魚活蝦……這個季節該喫菱角和雞頭米了,也能在河邊买到。”幾十年光陰荏苒,阮湧三熟悉的“老蘇州”生活並沒有消失,“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整體面貌,和我們小時候沒有太大差別。”

1982年,蘇州被列入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國務院對《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1985年—2000年)》作出批復,確定了蘇州城市建設方針“全面保護古城風貌,積極建設現代化新區”。在經濟起飛之前,蘇州早早地規劃出“一體兩翼”的格局,即在古城一西一東建設高新區和工業園區,不在古城裏進行大規模建設,不破壞古城原有的格局及風貌。

令阮湧三感到驕傲的是,在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中,他的大哥、我國著名歷史文化建築遺產保護專家、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2002年,阮儀三受蘇州市政府委托,在《蘇州平江歷史街區保護與整治規劃》的基礎上,編制了《平江路街景保護整治規劃》,並派出團隊介入平江路風貌保護與環境整治工程,採取“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修繕文物古跡、疏通治理河道、整修居民院落,不搞大拆大建,盡可能維護平江街區歷史建築的原貌。

展开全文

“能夠參與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修繕和保護,對於我們這戶鈕家巷老居民來說,不僅是一種榮幸,更是一種責任。”阮湧三曾在蘇州市城建局從事規劃測量工作。2006年退休後,他發揮余熱,積極協助哥哥阮儀三,开展古城保護、文化遺產傳承等方面的活動。2015年,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工作站在平江路20號成立,阮湧三擔任工作站執行主任。

守護平江路文化根脈,傳承平江路歷史記憶。“工作站承擔了平江路風貌業態評審的日常咨詢工作,不間斷舉辦各種遺產保護講座、平江路走讀活動,帶領孩子們和青年人觸摸平江路的前世今生。”這個暑假,阮湧三和志愿者們極其忙碌,舉辦的各類講座、走讀活動就多達三四十場。

懸橋巷、獅林寺巷、傳芳巷、東花橋巷、衛道觀前、大儒巷……年近八旬的阮湧三帶領着年輕人走進平江路兩側一條條老巷,推开一扇扇老門,拜訪一個個久遠的故事,“大儒巷是爲了紀念明代大儒王敬臣而命名;著有《古史辨》的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故居在顧家花園;懸橋巷27號是清末狀元洪鈞,他也是歷史上唯一出使海外的狀元……”實地走訪,讓記載在書本上的平江路歷史立體而鮮活。平江路的全晉會館是“昆迷”們向往的中國昆曲博物館,耦園是愛情造就的浪漫名園……工作站舉辦的講座內容同樣豐富多彩,不僅介紹平江路的綿延文脈,更涉及昆曲、伍子胥傳說、蘇州園林、蘇州方言等內容,全面展示平江路所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阮湧三的身邊,也聚集起一群城市文化遺產的守望者,他們用各種方式宣傳和保護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其中不乏年輕人。幾年前,劉瀟和瞿子竣來到工作站當志愿者。他們發現,關於古城遺產保護的宣傳和科普大多面向成年人,提供給孩子們的讀物卻很少。兩個年輕人決定發揮特長,以繪本的形式,講講孩子們眼中的平江路,講講蘇州古城與遺產保護。有趣可愛的IP“兔小囡”很快被打造出來。劉瀟和瞿子竣一個負責寫,一個負責畫,以“兔小囡”和爺爺走訪姑蘇古宅、探尋姑蘇歷史爲线索,用孩子們熟悉的語言,介紹包括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在內的蘇州文化遺產。截至目前,由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工作站與古吳軒出版社共同打造的“兔小囡和姑蘇”系列已經出版到第四本。

今年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考察調研時強調,“住在這裏很有福氣,古色古香,到處都是古跡、到處都是名勝、到處都是文化。‘百步之內,必有芳草’,這句話可以用在這裏。”總書記對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肯定和贊賞,令阮湧三倍感振奮。在這個“老蘇州”眼中,平江路街區從來都是“活着的”文化遺產,古城保護與民生改善在這裏找到了平衡點,至今,1.3萬名老居民依然在這裏延續着傳統而又現代、古老而又年輕的水鄉生活。

“總書記要求我們,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裏傳承好。”阮湧三說,每一個平江路的老居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着這座已經有2500多年歷史的街區,不斷繪制着這幅靈動而鮮活的江南水鄉生活圖卷。



標題:守護這幅姑蘇風情圖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746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