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城,冠豸山,迪坑村,黃泥盤,進士第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1-11 16:59:02 熱度:2

導讀: 冠豸山,相信很多外地人都叫不出這個地名,正在閱讀此文的您,會讀嗎? 福州長樂機場附近的雨。 長樂機場靠近海邊,跟福州市區天氣差別很大,此刻機場大雨譁譁,烏雲密布,而到了市區卻萬裏晴空。 前往冠豸山的...

冠豸山,相信很多外地人都叫不出這個地名,正在閱讀此文的您,會讀嗎?

福州長樂機場附近的雨。

長樂機場靠近海邊,跟福州市區天氣差別很大,此刻機場大雨譁譁,烏雲密布,而到了市區卻萬裏晴空。

前往冠豸山的路上,會經過著名的莆田系總部地盤。

莆田飽受爭議。當年莆田很窮,人均耕地面積很少,還都是沙地,靠種地會餓死。下海打漁也經常喫不上飽飯。爲了謀生,莆田人不擇手段賺錢。你可以吐槽莆田人的種種非議,但你也必須得承認他們太會做生意了,是天生的商人。

展开全文

泉州,一個充滿傳奇的地方。

泉州是著名僑鄉,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有 800多萬,分布在世界各地129個國家和地區。在台灣,約有44.8%的漢人(900萬)祖籍泉州。

遠眺冠豸山。

冠豸山位於連城縣城東。元代之前,連城尚未建縣,此地爲長汀縣古田鄉,此山叫做東田石。元朝有位縣官見此地群峰聳峙,萬石紛呈,形如蓮花,遂改名爲蓮峰山。他將山間奇景列爲十三景,其中一景是這樣描述的:“冠豸,蓋因壁立千仞,形似豸冠。”後人便以“冠豸”之名替代蓮峰,一直沿用至今。

連城縣塘前鄉迪坑進士第遠景

“進士第”,背後依山而建個半圓形圍牆,牆內依緩坡之勢建造個邊緣下凹近尺的扇形凸包。整個造型像把張开的折扇。

正廳後面开張的折扇與不高的半圓形圍牆顯然是爲風水而建。地下室有多處樓梯接圍屋的走廊,直通大廳及左右廂房與圍屋,而圍屋下布滿槍眼的青磚建築物,是防御抗敵的重要場所。

曾經榮光的宅邸。這戶大宅裏出現了很多武進士。

“進士第”是嘉慶年間進士江起卿所建,門前的四根(兩對)旌表,兩邊稍矮些的旌表是他中“舉人”所立,中間兩根稍高的旌表則是他中“進士”時所立,距離現在已有200多年歷史。

武進士旗杆上的龍

迪坑村是一個山青水秀和人文底蕴深厚的古村落,村內自然環境宜人,有雲霄巖、一线天、八仙巖、石井坑等自然景觀,屬典型的“景中村”。

旗杆上有用於固定的鐵柱頭

彰顯進士榮耀的旗杆。

迪坑村曾出過3名進士2名舉人,有“一門三萬戶、一桌九功名”之美譽,

進士第門前的風水塘

太平軍翼王石達开部將領彭大順,於鹹豐十一年(1861年)元月攻克長汀後,爲了給江西的太平軍籌集軍餉,曾到過黃泥盤自然村,與村民激战。彭大順被村裏的一名叫江於榜的年輕人用鉤刀直刺背部,因傷流血不止而亡。

彭大順是一員猛將,如此下場令人唏噓。迪坑村遭到了太平軍的血洗,死難的村民多達幾百人。之後子弟不得不四處逃難,“進士第”因此日漸衰落。

道光和嘉慶朝進士

明清時期,迪坑村曾經相當興盛,人口最多時曾達3000多人,村民對文化教育非常重視。

在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短短30多年,就先後出了三名進士:江起梅、江昭涓、江昭嚴。

舉人兩名:江起卿、江凝英。因此該村又有“兩舉人三進士”的美譽。

這些進士、舉人功成名就,榮歸故裏。爲彰顯榮耀,激勵後人勤學上進,他們紛紛在家鄉蓋華堂、立旌表。

大門上的銅環,依然能顯現出這個大家族當年的奢華

木窗格

迪坑村門樓:昔時尚武崇文地,今日騰蛟起鳳鄉

發黑的煙囪證明這裏曾經煙火旺盛

一場大火毀掉了整個進士第,只留下地基和柱頭

被大火燒毀後,幾十年前重修的祖宗牌位

清代時,迪坑黃泥盤的村民富足安康,村人大多尚武。

迪坑村有個江昭嚴,曾在汀州任過知府。他後來辭官,回到故裏,聘請武藝高強的堂兄江昭翰爲武師,與族人商議,組建了童子兵,保村護院。

江昭翰帶領他的四個兒子,以及村中熱愛武藝的年輕人,每日練武。江氏子弟尤其善使鉤刀,在周邊地區很有名氣。

江昭嚴原是清朝官吏,又有武裝依托,故而敢於抗繳太平軍的軍餉。

1861年,太平軍攻克福建長汀,石達开手下有一名悍將,叫彭大順,率部直逼連城,二月攻下連城,扎營在縣城孔廟。

此時正值春耕大忙,山民正忙於插秧。彭大順帶着一夥士兵來迪坑索要糧餉,遭到了村民武裝抵抗。

江昭翰父子組織童子兵,在騰雲背坑迎战彭大順。

江昭翰最小的兒子叫江予榜,那一年剛十七歲。他初生牛犢不怕虎,揮動鉤刀,與彭大順廝殺。

幾個回合之後,江予榜刺中了彭大順背部的要害,將他拖下馬來。

彭大順終究是战場上活下來的老將,作战經驗非常豐富。他忍痛揮刀,反手一擊,將江予榜砍倒,還非常兇殘地割下了他的頭顱。

這一战,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彭大順浴血而亡。江氏童子兵寡不敵衆,除了江昭翰的大兒子僥幸逃走之外,其余子弟全部斃命。

彭大順之死,激怒了太平軍。迪坑村遭到太平軍火燒血洗,數百個年輕子弟先後被殺。

黃泥盤村的這段血淚史,成了江氏後人心底裏最深的痛,數百年後提起仍然嘆息。

本該在神位前的供桌在雜草中倒地,只有地基能證明這所大宅的厚重

據說這個雕花窗也是近代的替代品,材質一般,工藝更是遠不如原品精致。

天井下的石桌,一般上面擺放的是蘭花。

被丟棄的老式供桌上的花飾,在數百年的風雨中依然精致呈現。

精美的磚雕,足見當年主人建造這些房屋時,是何等用心!

宅前的稻田,清明如鏡

[呲牙]當地童謠:迪坑迪坑,到處都是坑,大坑套小坑,一坑連一坑

塘前鄉附近的另一處古宅

這裏的牆都是磚制,沒有土造。

一只山雞遊走在老房子之間的空地上。曾經人來客往,熱鬧非凡,如今成了荒丘一叢!

“文明有象”,紀曉嵐題字,筆跡爲後世模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任福建督學,拜訪迪坑村的黃泥盤自然村“進士第”的生員江龍蟠,並題寫了“文明有象”四個大字,勉勵江氏家族的求學文明之風。

迪坑村口的牌樓

迪坑村的菜田

神龍客棧

連城客家女何大姐家自制的客家米酒,獨特的家傳工藝,酒色濃鬱,味道非常醇香,是很多人永遠無緣喝到的真正自制米酒。

殘破的進士第,逝去的榮華富貴

冠豸山,一個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地方,期待你的到來!



標題:原創連城,冠豸山,迪坑村,黃泥盤,進士第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905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