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戒台寺見聞(逛京城之二)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1-01 08:57:20 熱度:8

導讀: 戒台寺是一個畫山水畫的人採風觀松的好地方。 沒來北京之前,朋友就說:等有機會帶你們去戒台寺嘗嘗素齋。這回老弟开車幾十公裏,終於帶我們奔往戒台寺了。 以前出門遊玩,不怎么愛逛寺院,覺得自己並非是信徒居...

戒台寺是一個畫山水畫的人採風觀松的好地方。

沒來北京之前,朋友就說:等有機會帶你們去戒台寺嘗嘗素齋。這回老弟开車幾十公裏,終於帶我們奔往戒台寺了。

以前出門遊玩,不怎么愛逛寺院,覺得自己並非是信徒居士,連泥塑的菩薩誰是誰都認不得,豈不是白耽誤功夫?後來研讀西方藝術史發現,由於人類對神靈的崇拜,總是把自己認爲最好的東西獻給宗教:文學、音樂、繪畫、雕塑,還有最雄偉的建築。由西及東,全世界皆如此。那么,走進寺院也可以看到遺存代代的美學作品:壁畫上的“吳帶當風”,雕塑中的“曹衣出水”,無不美輪美奐令人叫絕。如此,遊寺院成了山水之間的亮點,更何況用於畫畫點景更可出彩。

戒台寺位於門頭溝,離潭柘寺不過幾公裏。這是一座比較罕見的坐西朝東的寺院,始建於隋重建於明,是我國現存的三大我壇之一。經朋友解釋我才明白,戒台是佛教僧徒持戒、受戒的地方,就像如今大學畢業典禮時授予學位的殿堂,並且類比授予最高學位那種場合。這在佛教中是很神聖莊嚴的所在啊!

戒台寺的古松是不可忽略的看點,這裏也以古松而更助名氣。

展开全文

古松經過朝朝代代千百年的四季輪回寒暑交替,長成了蒼老又粗礪的樣子,盤根錯節,隨風險斜,華蓋如傘,蔭覆 全寺。

盤龍松從台階上伸出,老龍盤踞昂首向上;

抱塔松環擁古塔,小心相倚共度春秋;

鳳尾松一側長枝下垂層疊有序,攜了一身松塔猶似拖地裙裾,又如鳳尾羽毛豐美。

白皮松從宋代走來,樹幹色彩塊兒交織隱於山野綠鍺,爲現代迷彩服做了樣本。

有風的日子這裏一定松濤洶湧好似萬馬奔騰。而此刻風和日麗鳥雀和聲,一派祥和寧靜。

大雄寶殿匾額“蓮界香林”爲乾隆親筆書寫。我們從後殿階梯下來再次經過此處,正趕上做道場。和尚們身披黃色袈裟,敲着巨大的木魚還有不知名的擊打樂器,蒼老叉雄渾的誦 經聲旋律頓挫莊嚴悅耳。

東西側殿裏分坐着泥人張後人們雕塑的五百羅漢. 一個個生動傳神形態各異,或仰天大笑或閉目養神,或翹着二郎腿或踢踏着芒鞋,看着很是接地氣。我還在其中發現“比心心,耶”!的動作。

也許羅漢們不是這個意思,結合當今未免理解成內心歡喜。大概他們都在執行度衆生的任務而手中各執法器,因之看起來生動有趣又絕不雷同,

接着是排隊喫戒台寺的齋飯,看說明是喫一次齋積白日福。本地人一年來喫個三四次,必定會全年有福啦!

在齋堂裏男女生分开排排坐,一人倆鐵碗兒,等着歡事員一勺勺分飯菜,再雙手合十聽放誦經,接着一起喫。不許說話,需要添菜舉手,可惜不准拍照。

一面喫一面想,在這裏,除了男女生分坐一項外,其他所有要求都跟幼兒園小朋友开飯一模一樣啊!難怪西方教堂裏主教對誰都稱:我的孩子。難道在這飯堂裏我們也都做了一回佛的孩子?

飯後,在寺院的牡丹園(這可是當年恭親王住了多年的院子),斜倚在藤椅裏懶懶地曬一回秋陽,嗑着瓜子喝着姜棗茶。

聽鳥雀遠近呼應婉轉鳴唱,看紅牆碧瓦秋葉微黃。陽光透過樹隙,照耀人生此刻,大家隨口說起李叔同是怎樣一步步走入佛門成爲法師的。大概當年,這位富家公子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刻,坐在這樣的環境裏,與住持談經論道話題逐漸深入,於寧靜安然的環境中,在山野清新的誘惑裏,忽然覺得繁復的人生很是空茫,祖傳的富足財產更是累贅,慢慢覺悟忘俗,以至於拋卻塵緣,一心向佛去了。

只不過我等既無財富所累,又無向佛之心。喫完坐夠打道回府,重新投入車水馬龍滾滾紅塵,此乃慧根不足啊!

戒台寺的丁香花也和它的古松一樣聞名,春天裏一千多株丁香齊放的時候那該是怎樣的情形?如此,與春天相約,與戒台寺相約,更與朋友相約,丁香花开時節,我們再來!



標題:行走戒台寺見聞(逛京城之二)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710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