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0-30 16:56:49 熱度:3
10月28日,“現代的回望:非洲藝術展”开幕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隆重舉行。开幕式上,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爲幾內亞灣非洲國際藝術博物館館長謝燕申頒發捐贈證書,感謝他和張宏蔚爲清華藝博捐贈《雙騎士雕像》等7件非洲雕刻藝術品。开幕式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孫大鵬主持。
此次展覽由幾內亞灣非洲國際藝術博物館的支持,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清華大學中國-非洲領導力發展中心聯合主辦。展覽共分“人與神:信仰與儀式”“人與人:權力與情感”“人與萬物:有靈的世界”“美的形式:現代藝術的挪用”四個單元,共展出200件(組)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展示多彩的非洲藝術。
祭祀頂飾,馬裏,班巴拉族,木制,21×21×99 cm,18世紀
芳蒂族梳子雕像,加納,芳蒂族,木制,16×3×79 cm,20世紀末
因非洲寬廣的地域和豐富的文化背景,誕生了多姿多彩的藝術,不僅僅是廣爲人知的埃及藝術,中非和西非的木雕和銅器,也具有鮮明的特色。非洲藝術中的人與神的關系貫穿於神話、宗教信仰與儀式之中。非洲的面具和雕像不僅是視覺藝術品,更是連接人與神靈的媒介,以及超自然存在的具象化表達。藝術、信仰與儀式在非洲文化中緊密相連,面具和雕像在儀式中的使用,超越了單純的視覺享受,成爲神聖力量的載體。通過這些作品,人們可以感知自然、生命以及繁衍的力量。非洲藝術通過雕像、面具等形式,成爲人與權力及社會關系的重要象徵。面具和雕像在儀式中的使用,超越了單純的視覺享受,成爲神聖力量的載體。
母後銅頭像,尼日利亞,黃銅,27×34×100 cm,18世紀
埃帕面具,尼日利亞,約魯巴族,木制,36×17×78 cm,18世紀
非洲藝術不僅展現了自然萬物的靈性,還表達了人類對生命和自然的尊重與敬畏。非洲文化不僅認爲靈魂獨立存在,自然現象、山川、河流等也充滿生命力量,彼此交織成一個有靈的世界。動物雕塑和面具有豐富的象徵意義,代表超自然力量和智慧,表達了人與動物之間的精神紐帶。打擊樂器則通過節奏和韻律與自然共鳴,仿佛自然的聲音在人類生活中回響。這些藝術形式都展現了非洲文化中的萬物有靈觀念,強調人與自然、動物的共存和互動。
獅子像,貝寧,豐族,金屬、木頭,82×28×68 cm,18世紀
國王豹頭盒,尼日利亞,黃銅,21×31×98 cm,18世紀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非洲藝術爲現代藝術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覺語言,啓發了現代藝術家擺脫傳統的審美觀念。在野獸派、立體主義等流派中,非洲雕塑和面具的簡潔幾何造型與抽象表現手法爲馬蒂斯、畢加索等藝術家提供了靈感,幫助他們突破寫實主義的傳統。畢加索的《亞維農的少女》便借鑑了非洲面具的幾何造型,馬蒂斯通過其大膽的色彩運用打破傳統美學。非洲藝術的獨特性吸引現代藝術家重新思考藝術的本質,助力了現代藝術從傳統向創新的轉型。作爲現代觀者,在欣賞非洲藝術時,應理解這些藝術作品在宗教儀式和部落結構中的意義與功能,進而領會非洲藝術獨特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內涵。
展廳現場。
據悉,展覽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12號展廳展出至2024年12月15日。
採寫:南都記者 黃茜
標題: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發現豐富多彩的非洲藝術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676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被低估的蘇南小城鎮江,嶄露鋒芒